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2020-07-23 16:35杨晶
商情 2020年31期

杨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补充。本文通过分析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及其实施效果,发现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更能做到“精准滴灌”。

【关键词】定向降准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一、货币政策从“总量型、全面漫灌”向“结构性、精准滴灌”转化的现实逻辑

(一)“总量型”货币政策面临收益递减和风险递增的现实困境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实施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存量持续攀升。截止2019年底,中国M2余额达到198.6万亿元人民币,M2/GDP为2,这一指数在2008年时为1.51;2019年底美国的M2/GDP约为0.77。可见,我国货币总量在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均显现出货币超发。总量型货币政策“全面漫灌”式的货币宽松,带来了资本脱实向虚、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规模膨胀等现实难题,这也导致我国金融风险的累积。在此背景下,若继续采取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益将递减,而且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递增。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更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选择

中国GDP增长速度持续下跌。从2010年的10.4%,到2019年跌为6.1%。受内外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在总量型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难以缓解。廉价资金会持续流向风险更低的国有大型企业。可见,当前货币供给的问题不是总量短缺的问题,而是结构扭曲的问题。

2014年,黨中央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微企业实行资金的“精准滴灌”,将助力中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因而,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

二、“精准滴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

(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内涵

传统总量型货币政策用于短期经济刺激,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与此相对应,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对特定时期、特定行业或特定区域进行精准的定向支持或抑制。”

与传统货币政策一样,结构性货币政策也分为数量导向型和价格导向型两大类。与传统货币政策相区别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征在于强调货币政策的“定向性”。属于数量导向型的定向政策工具,以货币供应量为调节对象,定向增加资金供给。属于价格导向型的定向政策工具,以利率为调节对象,定向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比如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定向再贴现政策等。

(二)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运用

1.定向降准

定向降准,即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14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使用这一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其目的是,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定向降准政策将“符合宏观审慎经营要求”和“‘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作为定向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条件,能够有效引导降准释放的资金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信贷支持,优化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正向激励。“2017 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原有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并延伸至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经过定向降准的实践,2019年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了“三档两优”基本框架。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按照实行三档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对达到相关考核标准的银行实施两项降准优惠。

2.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支持实体经济,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201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基础上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MLF相比,TMLF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一是其期限更长,续作最长可达3年;二是执行优惠利率,通常低于MLF的利率15个基点;三是实行申请方式,明确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符合条件的大型银行,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TMLF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得大型银行可以低成本地扩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

3.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其定向性更为灵活。可以针对特定的地区、特定事由定向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这种精准定向,保证了信贷资金投放的精准、有效。

三、三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

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尽管均有明确的定向性,但“精准滴灌”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定向降准,名为“定向”,但实际操作中,基本覆盖了全部金融机构,仅仅是降准的先后顺序不同。准备金政策本就是从总量上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面,难以定向支持某一领域。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作为一种价格导向型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定向降息的作用,但这项工具仅大型商业银行可申请。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往往会排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

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相较于前两者,更好地体现了“精准滴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思路。主要面向中小银行发放,而且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定向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好地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实施与否、投放规模大小都受制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定向标的”的判断,总规模受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货币、信贷宽松并存的矛盾是“麦克米伦缺口”在当下中国的写照。定向投放资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低成本资金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相对于定向降准和TMLF,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精准滴灌”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楚尔鸣 曹策 李逸飞.结构性货币政策院理论框架、传导机制与疏通路径[J].改革,2019(10).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17(4).

[3]陈鸿祥.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逻辑和配套机制[J].西南金融,2015(12),33-37.

作者简介:杨晶(1983-)女,汉族,四川犍为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