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

2020-07-23 16:35杨彦琛张军胜
商情 2020年3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杨彦琛 张军胜

【摘要】做好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建设、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共同进步意义重大。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民办高校招生数目逐年递增,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扩招政策使得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给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工作思路,抓漏洞、补短板,才能切实发挥好民办高校基础党组织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民族学生  党建工作

一、做好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国家教育的“兴盛”与“富强”对国家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为党培育输送思想政治过硬、专业能力过专的高精尖人才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下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的迸发不断促使着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需求的提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人才是强国的根本,而我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除了要做好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英才的培养,才能在国之需要时而能用之。早在1999年我国高校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扩招,也希望能通过高校扩招等形式逐步帮助更多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梦,同时提高国家经济解决就业难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扩招,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适龄青年的34.5%,在后来的六年时间内高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招生数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高校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提到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存在矛盾。体现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调整供求差异,例如2019年4月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扩招100万人计划。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在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培养职业人才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自《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已逐渐形成规范化、特色化、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给予的一定肯定,也使得近年来民办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招生数目逐年递增,而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大。早在十年前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到“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也特别强调扩招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可见未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会继续呈上升趋势。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随着国内及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影响我党的先进性与弱化我党的纯洁性的因素越发纷乱复杂,为了能更好的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核心,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孵化平台,而做好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建设、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共同进步意义重大。

二、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特点

民办高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相对于公办院校,其在办学模式、教师结构、学生生源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对市场信息有较高灵敏度、有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注重培养社会需要且与时俱进的实用创新型人才等优势。但从师生特点来看,由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具有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结构分布不合理;学生的背景更多元化、思维更活、文化水平差异更大等特点。而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也集民族学生及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于一体。多民族多地区文化的碰撞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来说,彼此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也给彼此在思想认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情感等方面造成很大冲击,成为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管理,更好的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探索、创新少数民族学生党建途径已成为很多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一)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影响对党的认识

由于我国对高校招收民族学生要求上有一定优惠政策,虽然民族学生在文体等方面常常有所专长,但大部分学生来到内地后学业水平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且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中西部地区,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地的经济和文化较为落后,接受讯息渠道相对较少,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相对较弱,可能在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文化脱节导致的适应性障碍等。文化适应是指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学习与身心成长,还间接影响他们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理解,影响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认同。党建工作中培养、审核、发展一名党员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入党申请人入党动机、价值信仰的审查。而不少民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在思想上可能都受到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地宗教的影响,由于从小缺乏相关的教育与引导,对政治关注度低,缺乏主动关心政治和学习理论的意识,部分民族学生无法正确区分自身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区别,不能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语言上的差异、对汉语理解程度层次不齐、入校后的交友圈相对较窄,多数民族学生依然会选择文化背景相同或较为相近的同學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即使有部分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的民族学生有入党的意愿,在党课学习时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以及民族学生间彼此的影响和对毕业后回到当地发展的担忧,使得他们较少主动表达加入党组织的意愿。团内推优是每一位28周岁以下共青团员要加入党组织必须经历的环节,由于民族学生可能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导致团内推优不顺利影响后续的培养与发展,成功入党的更是屈指可数。

此外,很多民族学生由于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内地学习生活,生活的重负和对身边一切事物的新鲜感,尤其是较为发达城市的民族学生需面对各方的诱惑较多,精力较为分散,加上民办高职院校在校时间较短往往出现:大一年级为生活适应阶段、大二年级为学业适应阶段、大三为就业准备阶段,且入党发展有其一定的流程时限,民族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要多方面兼顾的同时仍然能符合入党要求且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难度较大。而毕业后返回户籍所在地生活就业的学生占比多,后期培养工作衔接难度大,不确定性也导致民族学生最终在校内和毕业后入党比例低。

(二)高校教师缺乏培养民族学生党员经验影响入党培养

由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于转型期,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存在师资数量不足、一人多职、流动率高、业务不专等特点,尤其是承担党建工作的支部书记及一线辅导员同时有需要承担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等,无法专注服务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辅导员中也存在跨专业带班、跨年级带班等情况,而由于流动性大,辅导员等党务工作者的离职也造成很多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屡换入党联系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很难善始善终,很容易忽略或遗漏对于一些“好苗子”的发现与培养。且以青年教师为主,存在自身党性修养不足、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缺乏了解等问题,党务工作者往往会忽略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对该群体缺乏必要的关心与关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深入人心,给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工作无法做实做细,组织生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主义居多,无法起到真正的培养教育目的。虽然,不少民办高校也配有少数民族教师,但由于师生比例实在太大,个别的民族教师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好民族生的管理与党建工作。

(三)单一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标准影响民族学生入党发展

中国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稳定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用举足轻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培养能进一步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但民办院校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对较薄弱,发展党员标准死板,常年沿用缺乏创新,例如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所需材料相同、考核标准相同、党课学习体系与内容相同,无针对性与差异性。学习成绩未达标评定为学习无法起到表率作用,包括专业能力考证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等,继而学习成绩也影响着其他类的评优如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奖学金评定等。此外,上述已提到过的团内推优不合格被评定为群众基础差,此类过分强调将成绩作为入党硬性标准和单一方面不足影响整体考核的“一竿子打死”情况使得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成恶性循环,对于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奉献意识强、信仰坚定的民族学生是不小的阻碍和打击。

在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党校培养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校虽安排初、中、高三级党校,但上课时间较紧,往往利用额外的放学时间,而民办院校由于教师人手紧缺,在党课内容上也较难做到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展开。且承担党课任务的教师多为思政教师或院系书记,对参与党课学习的学生缺乏基础了解,而真正落实党员培养发展的辅导员自身入党年限短,较难承担党课任务,两者间彼此缺乏沟通交流,使得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忽略,也无法及时调整党课教学内容来迎合学生们的需要。例如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西藏藏族学生、宁夏回族学生由于民族自治政策及历史遗留问题在毕业回到所在地后所要面对的民族问题各不相同,单一的党课教育较难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中与当地根深蒂固的传统风俗抗衡,并成为党的思想和民族政策的正确传递人。

三、民办高校提升民族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针对以上研究所提出的以及民办院校党建工作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其他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党建工作新思路:

(一)建立“班级导生制度”加强民族学生文化适应推进院系党建工作

就民族学生文化适应难与民办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工作无法做细做实问题,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育学院为例:因响应国务院号召扩大招生范围,教育学院2019年9月的570名大一新生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更好的开展落实迎新工作,提高院系的学生管理,进一步发挥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员在群众中的作用,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希望通过朋辈力量深入了解民族学生所需,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理解入党的真正含义,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推行实施“班级导生制度”。主要由党员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党员,指导引领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们服务于学院迎新工作,协助新生辅导员一人对一班、多人对一班的帮助、服务、管理班级,做好班级初步的建设。整个班级导生队伍中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借助于他们相同的文化背景、曾经历过的文化适应问题,从而使少数民族新生有归属感,彼此间更易于沟通与理解,也能向辅导员及上级党组织传递正确的信息,更好的把握民族学生的思想动向,让学院对于民族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有条不紊,上传下达更高效。在帮助民族学生克服文化适应的同时,这些少数民族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也得到了考验与锻炼,提升了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二)建立健全民族政策学习机制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能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办高校只有做好少数民族政策普及和民族文化宣传工作才能提升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民族大团结的责任落实到自身。一方面,对于教师,尤其承担党务工作者的教师学校应在岗前安排有关党的民族理论的学习,并针对在校民族学生的分布着重开展不间断的专题培训可以包括相关地区的民族文件、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教师应始终贯彻落实终生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除校内培训外,学校应多为相关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并扩大参与培训的层面,除党支部书记培训外,辅导员党务工作培训也十分重要,提供同岗不同校间的分享与交流可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建设,相互汲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只有了解民族文化,读懂民族政策才能理解少数民族学生三观的由来并在平时落实思政工作中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和平等,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以多元化发展的眼光培育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全体学生对于各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将爱国与民族团结相联系贯穿到平时的校园活动、班级建设、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去。例如请民族学生在班会中介绍自己的家乡、习俗、特产、景色,在校庆时邀请民族生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蹈,通过此类方式使民族学生提升自信心,加速群体融入,并在团体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不仅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友谊,也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基础。除此之外,顺应时代的变化,迎合社会需求,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突發疫情后,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进一步促进线下育人模式转为线上育人的新模式。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特别提到要加强网络育人。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学校新媒体资源,依托校园网站、校园广播、院系公众号、直播网站等平台,用青年人获取信息最多、最感兴趣的方式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校园内形成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校园思政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构建完善合理的党员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入学初的入党启蒙教育,应在入学之初尽早开展对于《党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引導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这其中辅导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由于文化、语言问题造成在党员培养过程中,民族学生无法在全校统筹的三级党校中学懂、弄通、理解教学内涵,可根据各院系需求合理专门开设民族学生党校培训班,且为解决师资问题,应注重对于辅导员党务党建专业化的培养。对于民族生党校,其教学内容也应不断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布局基本不变与教学专题经常更新相结合,党的基本理论与民族政策、党的重大举措、国际局势分析进课堂相结合。

在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虽然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要求,入党发展从严落实,但是面对实际情况高校仍需在合理的程度内有所变通。在规范入党流程的同时,应切实考虑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的特殊性,调整对于学业方面的审核如学习成绩可从前50%调整为考核学习态度、降低考证等级要求,对于个别科目例如英语、计算机民族生起点低易挂科,不应以偏概全,影响整体考核,可单列标准。对于民族学生入党考核,应将刻板标准逐步向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等方面侧重,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的综合考量。

四、结束语

总之,党建工作需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才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愿意加入党组织,为党奉献、为祖国拼搏。民办高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工作思路,抓漏洞、补短板,才能切实发挥好民办高校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窦文阳.文化适应视角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策略[J].湖北开放大学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100-102.

[2]杨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究[J].管理观察,2020(04):133-134.

[3]林钧昌,赵民,鲁特. 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探析[J].中国民族报,2020(04): 006.

[4]秦廷华.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党校发展问题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2):58-60.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浅析基层党建工作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