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群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7-23 16:35林鹏飞
商情 2020年31期
关键词:民俗戏曲群众

林鹏飞

【摘要】地方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普及,地方戏曲正面临着传承断裂的危险。在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的今天,应该将地方戏曲艺术纳入到群众文化中,利用群众文化来传承地方戏曲。

【关键词】群众文化   地方戏曲   传承

一、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指的是广大群众在职业之外,自发参与的,以满足自我娱乐为目的文化性活动。

群众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交往娱乐功能、自我实现功能和审美功能。主要是通过群众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共同表现。在参与中,既能娱乐自己,也能娱乐他人。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群体参与,在生产力落后时期,广大人民的娱乐主要是通过群体性活动来实现。例如在节日中载歌载舞,来表达自己的美好寄托,在传统节日中参加户外活动,通过与人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娱乐目的。在古代,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活动抱着虔诚的态度积极参与,例如清明祭祀、踏青;端午赛龙舟,中中元节放河灯,重阳登高,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祛除病痛。

群众文化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群众文化是众多人参与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有的动手,有的参与表演;其次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传统民俗、传统戏剧,都是在虔诚的态度下不断延续至今,在古代,人们对传统民俗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重视,例如每年春节之后,各地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需要在正月举行,跑旱船、扭秧歌、花鼓灯、元宵花灯,这些活动通常都是在春节前就要准备,不仅要安排参加人员,还要准备各种表扬道具,因为这些活动在群众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因而参与者都乐此不疲。

二、地方戏曲的群众性

地方戏曲是将文学、地方音乐和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它将生活中的有趣故事经过艺术加工,用当地人民熟悉的民歌小调,配上具有当地特色的舞蹈动作,呈现给当地人民。

地方戏曲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唱”,采用的音乐基调都是当地人民熟悉的民歌小调,道白语言都是当地人民熟悉的方言俚语。在形体表演上,具有夸张诙谐的特点,很多动作都是将地方的劳动动作进行了艺术加工形成的。

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都和群众文化分不开。它的形成主要是表现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而发展则是起源于祭祀、庆典。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发展离不开对雨水和阳光、气候的依赖,所以从北到南,从粟文化到稻文化,都离不开对雨水的依赖。因而民间出现很多与雨水相关的祭祀,人们祭祀雷公、祭祀龙王,都是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中国人还有讲信用的特质,在对神灵许下愿望后,还需要去兑现承诺,也就是“还愿”,所以在种庄稼之前要祭祀,收获之后还要“还愿”,这样就使得所有祭祀都是双份的。

地方戏曲不仅在祭祀还愿等公众场合展现,还出现在家庭庆典中,结婚、祝寿、添子等喜庆日子,都会有地方戏曲助兴。

随着时代发展,电视的普及,逐渐取代了地方戏曲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传统的地方戏曲日渐式微,年青一代已经不熟悉地方戏曲,地方戏曲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利用群众文化,传承地方戏曲

(一)利用群众文化传承地方戏曲的可行性

群众文化和地方戏曲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利用群众文化来传承地方戏曲,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还可以使地方戏曲被青年一代熟悉并传承。

群众文化和地方戏曲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通俗性,群众文化是由群众自发参与的,关键就是群众文化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民俗活动中的团体表演,每年都是相同的内容,也能引来男女老少观看,大家并非是追求内容新颖,而是通过集体活动,来释放心中压力,改善生活环境。

第二个共同点是具有多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都是人们最普遍的精神需求。群众文化可以满足群众之间人与人交流的情感需要,无论是科技落后的古代,还是科技发展的现代,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生活的,他们需要朋友,需要交流情感,需要倾诉心理压力,群众文化正好满足了这个特点,例如古代的各种民俗活动,例如划龙舟、舞狮子,都是群众自己表演,观看的人也是他们熟悉的邻居,表演者通过观众的喝彩来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观众也通过各种技巧、惊险场面来释放心中的压抑,表演者和观众都通过参与群众文化获得了精神满足。

群众文化还具有审美功能。群众文化的特点就是参与者众多,需要有整齐划一的动作、韵律感,这些都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力。

地方戏曲也具有这些功能,地方戏曲需要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共同努力,才能将一个完整的戏曲呈现在观众面前,还需要音乐伴奏、舞蹈动作指导,在排练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服从整体,互相配合,这样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戏曲表演需要舞蹈、演唱结合在一起,为了在观众面前呈现美好的一面,需要花大量时间排练,这个过程也是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过程。

戏曲的审美功能是讲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唱词都要达到完美的境界。

由此可见,将地方戏曲融入到群眾文化中,具有可行性。

(二)利用群众文化传承地方戏曲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参与者常常被误认为老年人文化,因为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时间,其次是老年人更喜欢利用与人交流的方式来释放心情。

在地方戏曲方面,老年人也更加熟悉,因此群众文化可以以老年人为主,组织戏曲表演小组,来丰富群众文化。

让青年一代参与到群众文化中,需要中小学校重视,每年都要定期培训学生,让他们在音乐课学习地方戏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地方戏曲中美。

我国传统民俗和地方戏曲面临失传危险,也和我国政府没有大力提倡群体性活动有关,缺少群众活动的氛围,是很多民俗只剩下了美食部分,活动部分渐渐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地方戏曲这样的群众文化内容。所以地方政府应该要采取相关措施,投入财力,营造民俗气氛,例如端午节的划龙船,重阳登高,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这样才能是传统民俗得以恢复,民俗恢复了,群众文化的开展才有用武之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才能提高。

猜你喜欢
民俗戏曲群众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