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价值”引领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立意

2020-07-23 06:58王琴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琴

摘    要:新时代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电视观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电视文化节目应以“中国价值”引领节目立意,将“中国价值”元素有效的贯穿节目的始终,在节目中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而保证节目的高水准、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中国价值;节目立意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将中国价值贯穿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发扬、传承中国价值,展现中华文化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全民时代的文化自信,激发民众内心真正的爱国情怀,这是新时代电视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以“中国价值”引领节目创作,一批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电视节目走向“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之路,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一、何为“中国价值”

“中国价值”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价值”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理念存在差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现代社会的“中国价值”的产生必然离不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传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外来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它源自历史,且与时俱进。

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等实力的形成,“中国价值”正在逐步匹配与中国国家影响力,反映出中国的成长经验。习近平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是从更高层次丰富了“中国价值”的内涵。

二、“中国价值”引领文化节目立意实践的思考探究

1.引领吸纳传统文化

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价值”引领节目立意,必须科学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取其中优秀的部分进行传播,同时将其中泯灭人性、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理念的习俗进行改造或摒弃,从而将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有机连接,让大众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达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比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節目,从立意之初就有意识地将“中国价值”作为节目根本,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通过创新型的表达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诗词进行歌唱表达,邀请音乐制作人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音乐编排,结合明星效应通过现场演唱的形式将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营造出"音美词美意美"的意境,带领受众去感悟诗词之美、领略文化之深。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激活了“自强不息、惜时奋斗、励志诚信”等传统价值,引发观众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诗者天地心,盛世必有歌”,节目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让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不只在于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价值”指引下节目立意的新突破。

2. 引领弘扬时代精神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承担着引导大众审美取向和精神构建的重要责任。以“中国价值”引领节目立意,必须关注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需求,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将具有正能量,与大情怀的人物故事搬上荧幕,激发受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共鸣,获得大众广泛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推动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的重合与建构。

仍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它以带领观众领略中国诗词之美的同时,结合诗词意境,进一步讲述传唱人嘉宾的人生故事和内心感悟,引发观众共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情感认同,让观众更容易“感同身受”,从而引发对未来民族发展方向的集体思索。再如湖南卫视《儿行千里》节目,通过挖掘不同家庭背景下的普通人在成长道路上所接受的家教、家风故事,与观众进行一次传递温暖、传递知识、传播优秀品质的心灵之旅,呈现出普通人的家国情怀,引发了朴实情感共鸣,弘扬了时代良好家风。从“儿行千里家风随行”的理念出发,将抽象化的“家风”概念搬上荧幕具体化,从每一个普通的家庭中探寻家风的真谛,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民精神建设间寻找到契合点,展现向上向善的生命追求,传扬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怀。

3.引领构建审美体系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大众媒介,它的职责在于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容纳和传播人类的行为与意识的审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以“中国价值”引领节目立意,节目必须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取向逻辑,以新颖的节目形式、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吸引观众,引领、塑造观众审美旨趣。而以原创力作为支撑,打破节目形式、内容上的同质化与模式化倾向,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辨识力与感召力的文化节目,则是引领电视观众构建审美体系的有效路径。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注入节目,在主题选择、内容设置、环节设计之中,充分调动各种视听手段,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形式之美、意境之美,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特别是改良了中国传统对诗环节“飞花令”,营造出优雅而又激烈的竞赛氛围。再如《见字如面》节目注重舞台视觉效果的创新,为了引导观众关注于信件文本本身,节目中删减了现场背景画面、成片动画,减弱了配乐效果,将镜头始终聚焦于读信嘉宾,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信件本身,细细体悟文字间蕴含的真情实感。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删繁就简”的审美意境追求,给予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意趣。

三、 "中国价值"指引文化节目立意的发展方向

1.强化文化节目的文化普及功能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说成功的电视节目必须满足三条“戒律”,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有前提条件”,即电视节目不能对观众有知识方面的过多要求,要达到“零门槛”,因为作为大众媒体,其内容应该能被大多数人无障碍接收。而要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并不容易,因为它对文化节目的普及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立意之初就应当对大众的知识层面有所把握,从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调整节目内容,在系统化、实用化、教育功能化以及新形势下寓教于乐等方面做出创新尝试,在保证娱乐性和休闲性的基础之上赋予“中国价值”,让节目在新的维度上生存、发展,进一步深化传媒对国民教育的责任担当,达到节目的文化普及目的。

2.寻找娱乐性和文化性的契合点

文化节目创作必须在保证收视率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的创新,保证“中国价值”能够得到发扬与传承。当收视率得不到保证时,节目的播放时间和播出机会变少、受众面积减小,必然导致节目的影响力受到限制。因此,文化节目立意之初,必须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找到节目娱乐性和文化性的契合点。一方面,精心设置各个环节,注重形式上的创新性与吸引力,保证其收视率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另一方面,把握住节目的核心诉求,落实文化内容的厚重性、严肃性以及超越性,确保文化走向的正确方向,保证核心价值观的延续和发扬。

3.创新突出中国元素时代性

目前文化节目中引用较多的中国元素往往集中于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成语、戏曲等。虽然不少节目表现出了高度的视听美学特质,催生了较成熟的电视表达形式和文化传播样式,但是当下时代精神、时代品格方面的“缺席”,依然是创新的难点所在。“传统”并非是文化类节目的唯一落脚点,在弘扬和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应立足文化自信,将眼光投向当下火热的时代,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中国元素不断演变的特点,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具备中国品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一方面要理性思考,精心构架;另一方面要感性发挥,勇于尝试、突破。扎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融入符合“中国价值”的新思维、新元素,文化节目必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四、结语

电视节目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国家、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方向的合力表述。以“中国价值”引领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立意,既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历史走向和文化精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又要按照新時代的特点和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在融汇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0-2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7.

[3]盖琪.“新主流综艺”: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双重建构[J].中国电视 ,2018(7).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