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产业链整合及其效益分析

2020-07-23 16:40王志标刘冰冰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6期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效益分析产业链

王志标 刘冰冰

摘要: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进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项创新性试验,对此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发现,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基于融合创新的产业链整合包括技术渗透、纵向延伸与产业交叉,技术渗透系指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利用与创新,纵向延伸致力于在纵向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产业交叉侧重于实现农业功能与非农业功能的协同发展;其社会效益是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改善农民就业和促进种植业发展,生态效益在于对废弃矿坑的利用和绿化,经济效益包括自身营业收入及对周边农民增收的辐射效应。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产业链;效益分析;融合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文化消费的经济贡献及其优化发展研究”(2016BJJ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旅游地声誉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15YJA790062);长江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7KYQD97)

中图分类号:F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6-0109-0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既承担着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着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①。然而,农业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新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体验等新业态却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为此,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②。但是,目前对于田园综合体的研究大多只限于宏观政策层面,从微观层面对田园综合体产业链的具体研究还极其少。因此,深入研究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运行机制以及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产业融合研究

产业融合是一种技术服务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必然趋势③。从产业边界论来看,产业融合是原有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分离的产业通过在科学知识、技术以及市场方面相互结合而导致产业边界模糊的过程④。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几个独立的产业出现趋同,而是在产业交叉处形成新的业态⑤。从系统论角度看,产业融合是产业主体(企业)与产业客体(市场、产品、技术)融合的有机统一 ,它主要由紧密相连的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等构成⑥。马健则将产业融合最终定位为技术融合,即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与放松管制而发生的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⑦,这种融合会导致企业在原有市场中的地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虽然对于融合的表述不一,但是技术都是产业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⑧。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这种趋势所囊括的产业范围在不断拓展,强度在不断加深,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方面。马晓河认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三产业融合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的“红利”,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从而培育新的增长点。⑨ 而田园综合体就是基于农业产业融合的高级形式,其外在表现为集农业、工业、旅游、创意、文化、地产、商贸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综合体,内在表现为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二三产业以及农业内部子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催生出具有融合性产业属性的新型业态。

(二)产业融合对农业产业链的重塑研究

传统农业产业链简单,产业效益低下。而产业融合理念下可以形成农业与非农产业纵向与横向的融合发展,最终建构出纵向上趋于延长、横向上趋于拓宽的块状农业产业链⑩。而融合的过程中会催生新业态,这种新兴业态反过来又重塑了产业价值链,进而拓展了农业的价值增值空间。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融合代表着技术关联,通过技术作用可以将原本孤立的行业整合在具有协同利益的产业链条上。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点,以农民为主体,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实施产业渗透,实现三次产业间的彼此联动与链条延伸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将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进行跨产业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而田园综合体应是包括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仓储、金融、旅游、康养等各行业的三产融合体。

(三)不同产业融合机制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1. 技術渗透机制

技术是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助推剂,技术渗透机制的融合主要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过程中,即将高新技术融合到各种形态的生产要素中去,以形成新的生产力结构,进而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对农业的技术渗透首先表现为高新技术对农业的直接改造,即将新技术直接嫁接到农业上来,这主要是基于需求端的被动渗透,例如,依托信息技术出现的“互联网+农业”就是为迎合社会消费方式的改变而被迫产生的渗透;其次表现为高新技术对农业的间接改造,例如生物技术对农业的改造,即被技术渗透的农业还会经过吸收、再创新过程催生出具有融合特征的新产品或新工艺。

2. 纵向延伸机制

纵向延伸机制的融合是基于产业之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的产业之间的融合,在这种机制下,农业产业融合通过基于农产品生产为核心的产前、产中、产后活动的整合,最终形成集产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根据延伸方向的不同,纵向延伸机制又可分为顺向延伸与逆向延伸两种。逆向延伸,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生产向上游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延伸;顺向延伸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生产向加工、销售、物流服务环节的顺延。在这两种方式作用下,农业产业链条会不断精细化,基于产业链条上的行为主体会成为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联动效应下会同时提高运作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空间拓展型产业链整合。

3. 产业交叉机制

产业交叉机制是指原本不同产业之间通过创意加工实现的交叉融合,不像通过纵向延伸融合的产业间那样具有显性的垂直关系,它原有产业之间的联系是隐性的,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创意元素才能实现融合。产业交叉融合多表现为服务业向一二三产业的延伸,这会导致产业比例的重新分配,例如,在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过程中,经过创新思维的整合,传统农业自产自销的比重在逐渐减少,而由创新性所生成的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新产品比重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以创意为基点的功能拓展型产业链整合。

4. 不同融合机制下产业链整合模式比较

表1反映了上述三种产业融合机制下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异同之处。在技术渗透、产业纵向延伸以及产业交叉三种机制相互作用下,产业融合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效连接,形成了动态的产业闭环。

(四)产业融合下的效益研究

从宏观上看,在融合作用下会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产业链上的节点在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带有更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环节,直接进行价值创造,追求利益最大化。 而与此相关的利益主体是农民、企业、以及社会。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和农业服务业的融合三种途径获得增收。具体来看,农民收入的渠道来源于就业渠道的增多、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源自不同产业的企业跨界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迅速满足不断变化的多方消费需求,获得复合经济效益。此外,对于社会来说,田园综合体的孕育地在农村,在交叉机制作用下展现出基于田园特色的多功能性,其中就包括为人类提供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精神层面的功能。

以往文献研究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机制讨论较多,但是对于融合效益的讨论鲜见;就研究主体看,对于田园综合体本身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对于在三种融合方式作用下,田园综合体的内部产业链具体是如何建构的?创造的具体效益如何?这些问题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故本文以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为案例对此进行剖析。

二、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一)研究方法

从形式上说,案例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而本文聚焦于融合创新视角下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是怎么样的以及如何形成的,因此比较适合采用案例分析方法。从内容上说,目前全国各地新型农村建设热火朝天,但是由于各地生产、生态条件各异,在实际开展中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在融合方面出现了多业态、多样化、多形态的局面。而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可以为农村尤其中西部农村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

在有关案例资料的获取上,本文采取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实地调查与深度访谈法。作者深入硕平花海项目基地对项目建设进程、项目各个园区实际规划内容进行了参观调查,并多次与硕平花海的高层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化的交谈,其中涉及到田园综合体的具体设计理念、营销模式、协调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等,以此获得硕平花海项目的第一手资料。第二,网络资料法。由于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时间较短,相关信息大多存在于零散的新闻报道与政府文件中,对其进行的筛选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第三,文献资料法。通过借助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有关新型农村发展的最新相关理论研究,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在三种方法中以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网络资料为辅,以文献资料为补充。

(二)案例选择

之所以选择河南省汝州市硕平花海作为案例,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硕平花海2017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核心定位是具有“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林田园综合体,它的目标是打造兼具农林、工业、旅游三重价值的最美最大花海,整体上看由“一带六区多配套”组成,即主体由美丽产业发展带、田园青春活力区、花艺养生休闲区、顺平人文拓展区、腾口景观休闲区及红色宣传教育区等组成,各个园区在地域上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同时兼具教育基地、街区建设、接待场所、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在内的系统配套设施,具有典型的融合特性。

第二,硕平花海具备系统的产业链。它以花卉、苗木、土特产品等线上线下交易活动为基础,进而向加工业延伸生产链,制造出食用油、护肤品、精油等产品,同时衍生出包装、储存、冷运等产业;此外,将营造的花海与汝州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创意打造了多样式休闲旅游产业。其“网红桥”视频已获得2亿人次以上的点击量,硕平花海因此于2018年暑期與湖南卫视合作推出了全民解压趣味竞技类节目《摇啊笑啊桥》,该节目在全国播出后创造了卫视节目白天收视率的奇迹。

第三,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面积广、投资大。它横跨汝州市蟒川镇、寄料镇和王寨乡三个乡镇,涉及11个行政村,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开发面积约4万亩,而且投资规模大,计划总投资为15.61亿。依据胡向东对田园综合体投资规模的划分标准,硕平花海项目属于中等投资规模,这在中西部地区是鲜有的。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花卉种子、花卉种苗、中药材、景观苗木、木本油料、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七大产业,其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初显。

第四,硕平花海拥有专业的项目设计团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研究中心历时两年共同规划,以国内相关专业设计院为单体设计方,总体设计方案详细科学,可保证项目数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三、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整合

本文提出的田园综合体产业链整合的理论构架如图1所示。基本思路是,以技术渗透的融合机制打破农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界限,在供求互推下实现技术带动的产业链整合;以纵向延伸机制的融合通过顺向延伸及逆向延伸的双重方式打破上下游之间的封闭状态,实现产业链的精细化,形成基于空间拓展型的产业链整合;基于产业交叉机制的融合通过创意寻找产业间隐性联系的结合点,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业态,赋予农业多种角色,形成基于功能拓展性的产业链整合。

(一)基于技术渗透机制的产业链整合

在技术渗透融合机制下,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培育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逐渐渗透,改变传统农业的封闭状态,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新型产业链。可以用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企业经营方式,用生物技术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整合。

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在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将所有产品销售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方式串联起来。首先对于初级产品(鲜花、苗木等)的网上销售,主要通过建立网上鲜花购物商城——硕平花街坊网来实现,硕平花街坊网主要提供鲜花预定、订购、配送以及花艺设计等服务,以满足商务、宴会、节日等对鲜花的需求,而它的运作是以完善的网上支付系统与配送网络体系为支撑的。花卉、瓜果以及苗木等属于易坏易腐产品,而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新鲜程度又决定了它们的价值,为提高运输质量与运输效率,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积极采用冷链运输技术,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其次,在保健品、食品、精油、化妆品等花卉制成品销售方面,硕平花海同样将其纳入互联网销售模式内,使其进入硕平集团微信公众号的主页,在网页上清晰可见元宝枫油、元宝枫茶、牡丹油、牡丹花茶等带有农林花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的价格与商品参数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一键支付购买。最后,以新媒体网络平台为载体对硕平花海“网红桥”进行宣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硕平花海的整体卖点。总之,“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园区内产品及服务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

在生物技术渗透方面,硕平花海依托外来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实现产品的内在升级。木本油料产业是硕平花海生物技术最密集的区域,其中,油用牡丹、文冠果以及元宝枫是其选取的优质作物,为提高成品油质量,硕平花海不断进行技术探索。首先,通过建立牡丹种质资源圃对牡丹进行种子选育,经多次试验后培育出果籽含油率高的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并将它们用于油料生产。其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在汝州建立了元宝枫研究中心,双方签订了《元宝枫产业校企产学研科研合作协议》,进行长期的技术合作,主要从育种、分离杂质、压榨、过滤、脱色、脱臭、提纯等环节进行攻关,在最大化保留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提高元宝枫出油率、出油质量,从而可以大量满足未来市场对高档农副产品的需求,成为花海创收的主力。

(二)基于纵向延伸的产业链整合

基于纵向延伸性机制融合主要指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点,向下游延伸至加工、物流、销售、服务;向上游延伸至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培育等环节。

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产业是林木花卉的种植,依据它们的价值特性,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兼具生态性与观赏性的林木、具有观赏价值的鲜花、油料作物以及中药材等四类。它们被合理布局在园区内不同功能区内。总体来说,在产业链上游实施“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即公司与当地农民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对所属区域内的1000多家贫困户免费开展科学植树、花卉及中药材种植等培训活动,在公司的统一指导与管理下保证上游农产品的成活率及油籽产量,目前已经形成樱花2700亩、海棠 2000亩、紫薇 2300亩、芍药4000亩、种草花2200亩的规模;在油料作物方面,建立了标准化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标准化元宝枫种植基地、以及文冠果种植基地,总占地约6421.2亩。

在产业链中游进行农林花卉的深加工。在油用牡丹深加工方面,专门建立了约40亩的油用牡丹中试基地,此基地包括油用牡丹高品质食用油中试区和油用牡丹延伸产品中试区两部分,在高品质食用油中试区建立有原料车间、榨油车间、精炼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冷藏车间,形成了集食用油生产、包装、冷藏于一体的加工产业链,在油用牡丹延伸产品中试区,建设有牡丹饮品中试车间、牡丹保健品中试车间和牡丹色素中试车间等,生产牡丹饮品、牡丹精油、花茶等产品,拓展牡丹加工产业链;在元宝枫加工方面,拟建立12家大型工厂,用于生产高级食用油、功能性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生物日用品、生物饲料、高级健康化妆品等产品,逐步提高花卉产品的附加值。

在产业链下游,硕平花海在美丽产业带专门建有用于花卉苗木、盆景奇石、园艺材料器械、土特产交易等活动的功能分区,同时与技术渗透机制形成的产业链链接,实现电商销售。

(三)基于产业交叉的产业链整合

在新兴市场的导向下,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环境、农业废弃物、农业节庆、农耕文化以及农业生态修复等都可以通过创意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这些特色产品的生成是由農业与非农业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交叉机制下,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农业产业链也随着农业功能的增加从横向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依托农林花卉的种植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依据功能拓展实现了产业链的横向整合。首先,在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利用上,依托已有的花海基地在园区内部打造不同风格的居住场所,在美丽产业带设置环境优美的家庭式别墅;在吉祥汽车营地设置汽车营位区、露营区,满足自驾游度假一族的住宿需求;在颐祥养生体验板块设有护理型公寓、自理型公寓、居家式住宅、庭院式住宅等,主要用于田园养老养生产业的休闲需求;依托田园森林风光在田园青春活力区营造欢乐农场、树木乐园、童话王国等,以供儿童感受自然、了解农作物的来源、释放天性;在花艺养生休闲区依据花海景观和特色风景林建设十一个风格不同的国际婚纱摄影基地,用于承办婚庆产业。其次,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创意包装,发展体验农业,在花艺养生区内设有躬耕菜园、农夫果园等,专门用于人们体验农业劳动、果实采摘的乐趣,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回归自然的新兴需求。在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上,将秸秆、稻草制作的大型雕塑安置在不同的花卉种植基地中,使其成为人们旅游过程中的特色景观。在农业节庆方面,硕平花海根据花期差异形成了跨越3—11月的不同花节,用于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在对农耕文化利用方面,利用3D数字动漫技术再现了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起到了科普教育与旅游的双重作用。在对农业生态修复利用方面,在原有废弃矿坑的基础上规划建立了汝文化博物馆,使原有废弃矿坑成为旅游基地。此外,还发展具有田园风格的探险、拓展训练、学校教育等产业。通过交叉机制的融合,硕平花海目前已经形成集鲜花林木+餐饮住宿、鲜花林木+养老养生、鲜花林木+儿童娱教、鲜花林木+旅游、鲜花林木+休闲健身、鲜花林木+婚庆、鲜花林木+教育等的横向产业链,而且农业产业功能还在进一步扩展。

四、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的效益分析

产业融合作用下,产业链得到了全系统的整合,在系统内部,包括农民、企业以及政府在内的相关利益主体通过产品、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在协同配合下创造的隐形价值链必定会产生“三重底线”,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社会效益

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目前虽处于半完工阶段,但是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提升汝州的知名度、改善农民就业和促进种植业发展三个方面。

硕平花海致力于建成中国最大最美的花海,对提升汝州市美誉度具有很大的价值。自运营以来,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而且假期日均人数在不断上升,如表3所示。尤其“网红桥”项目大大提升了硕平花海的知名度。目前,仅该项目的日常接待量就在2万人次左右。所以,硕平花海未来拥有巨大的市场,会成为汝州的新名片。

硕平花海是在以汝州市农民梦种植专业合作社、蟒川镇滕口村、滕店村等7家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的,此项目大大增加了汝州市的农民就业岗位。第一,在项目用工方面,项目优先聘用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口,自项目兴建以来,硕平花海累计用工8.6万多人次,用于绿化、保洁、服务、种植雇工等。第二,在产业交叉融合下衍生的农业旅游拉动了周边村民开办家庭旅馆、农家乐、鲜花盆景销售等项目,以供游客居住、餐饮。在园区内部,硕平花海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优惠的摊位租金,以帮助农民在园区内从事农特产品销售。第三,随着硕平花海产业链的逐渐完善,还需要很多劳动力投入到运输、加工、维修等行业。而周边农民告别了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之苦,由此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硕平花海为保证鲜花苗木的成活率多次聘请专家对所属区域内的务工农民免费开展科学植树、花卉及中药材种植等培训活动,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种植技能,而这种农业技术外溢无形中会对汝州市农林种植业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生态效益

目前,项目区内已经种植8500亩元宝枫、2700亩樱花、2000亩海棠、2300亩紫薇、4000亩芍药、800亩牡丹、2200亩种草花等各类作物2.5万亩。 其中,废弃矿坑植被恢复面积达到1200余亩。这大大增加了汝州市绿化面积,这些树木、草花年制氧量高达478.8万立方米。

(三)经济效益

硕平花海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是农民与企业,其中当地农民是建设参与主体,河南蒋姑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是投资规划主体,故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最终创造的经济效益可通过农民与企业两个主体来反映。

从农民角度看,目前,农民的收益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以及参与务工两种渠道获取。首先,在土地流转方面,原有的许多土地产量低下甚至荒废,而通过流转给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后,当地农民因此户均年收益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其次,硕平花海项目通过招收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参与项目用工,使许多无收入的闲散人口实现了就业,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据统计,目前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已经吸纳贫困户务工270余人,年人均務工收益达到2800元以上,户均增收达到5085元。再次,硕平花海旅游业的开发将刺激当地居民纷纷加入旅游服务业的个体化经营。

从企业方面看,硕平花海的项目建设周期长为10年,后期项目开发与前期完工项目投入使用同步进行。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的综合营业收入达到10.34亿元,其中税收上缴达1.07亿元,税后利润为3.06亿元,经济效益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田园综合体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创新性探索,也是基于目前存在的三产业融合的高级版。本文将融合分为技术渗透融合、纵向延伸融合以及产业交叉融合三种方式,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的全产业链整合以及效益。研究结论如下。

硕平花海项目在技术渗透机制融合下,形成了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产品销售产业链和集生物技术于一体的农林花卉种植加工产业链;在纵向延伸机制融合下,形成了集农林花卉种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在产业交叉机制下,形成了集农业+餐饮住宿、农业+养老养生、农业+儿童娱教、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健身、农业+婚庆、农业+教育等的功能拓展型产业链。其中生物技术渗透机制的产业链与纵向延伸产业链的上游相连,信息技术渗透形成的销售产业链与纵向产业链的下游相连,它们共同推动了产业链的精细化;而交叉机制形成的产业链是在此基础上拓宽的产业链,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全产业链的整合。在产业链系统内,包括农民、企业以及政府在内的利益主体会协同合作,不断推动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而最终表现为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

(二)启示

整体来说,田园综合体在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下可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产业链,增进社会整体福利,所以不失为一种解决城乡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田园综合体必须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在内,充分发动所在区域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农民的福利,才能减少项目建设阻力。同时,整体建设过程是美化村庄而不是重建村庄,这样才能在保证田园原真性的基础上达到吸引城市居民来此停留的目的,提高整体效益。在产业链构建上,田园综合体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核心生态产品,也即对外宣传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为基点向外拓展产业链空间,产业链上的节点只有通过循环联动才能在互相借力中实现多方共赢,否则会逆向回归至乡村旅游。

注释: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页。

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31日)》,新华社2017年2月6日。

③ C. Blackman, Convergence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Media: How Should Regulation Adapt? Telecommun Policy, 1998, 22 (3), pp.163–170.

④ M. J. Benner, R. Ranganathan, Divergent Reactions to Convergent Strategies: Investor Beliefs and Analyst reactions Dur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3, 24, pp.378-394.

⑤ 马晓国、李宗植、管军:《产业融合理论及发展江苏信息产业的分析》,《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8期。

⑥ 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4期。

⑦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⑧ Y. Cho, E. Kim, W. Kim,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under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Evidence from the Printed Electronic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67(2-4), pp.106-131.

⑨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国合作经济》2015年第2期。

⑩ 梁伟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求实》2010年第3期。

段海波:《刍议农业产业融合机制和农业产业化》,《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5期。

F. Kodama, MOT in Transition: From Technology Fusion to Technology-Service Convergence, Technovation,2014, 34(9), pp.505-512.

赵霞:《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4期。

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地方财政研究》2017年第7期。

谷永芬:《我國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李金海:《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系统分析》,《科学管理研究》1996年第6期。

李俊岭:《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李宇、杨敬:《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3期。

宋怡茹、魏龙、潘安:《价值链重构与核心价值区域转移研究——产业融合方式与效果比较》,《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8期。

黄祖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加农民收益》,《中国合作经济》2016年第1期。

K. Miyazawa, Competition and Mutualism in Social Economic System: Market Mechanism vs. Social Security,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Academy, 2003, 58(2), pp.97-126.

R. K. Yin,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2009.

胡向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2期。

林炳坤:《创意农业研究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10期。

R. Jeurissen, Cannibals with Forks: 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 Century Busines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0, 23(2), pp.229-231.

刘志华、刘瑛、张丽娟,《田园综合体建设:以重庆的实践为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作者简介:王志标,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教授,重庆,408100;刘冰冰,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责任编辑  辰  曦)

猜你喜欢
田园综合体效益分析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田园综合体”拿地攻略
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