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23 11:07潘明浩房颖
神州·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普思考

潘明浩 房颖

摘要:科普教育是培养国家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一定的科普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普意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启发学生对生物学科认识的多样思维。但由于现实中以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有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科普教育或多或少面临一些挑战。本文结合生物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就生物教学渗透科普教育谈思考体会,以期真正实现科普教育的正常化。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普;教育;实践;思考

一、生物教学渗透科普教育的实践

(一)建立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提供参观渠道

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概念简单易理解,凡是和生命现象有关的从事科普知识宣传的,并且能为参观者提供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具有生物普及作用的,都可称之为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如自然博物馆、动植物园,以及形形色色的水族馆等等。

(二)举办生物科普讲座,提升生物学习兴趣

有关生物的知识内容丰富,仅仅依靠生物老师在课堂的讲授极为有限,可以通过邀请大学教授、本校校友、本校教师以及在某一生物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举办生物讲座,就生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新兴生物科学等进行介绍,或者围绕生物教科书有关内容进行拓展讲授,提升学生对生物的理解与兴趣。如,举办一场“生物医学前沿科普讲座”,围绕人体系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典型事例等,分析系统的协调配合,探讨人体内的复杂生命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拓展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进一步理解。

(三)开展生物探究活动,从现实中获得生物科普启蒙

生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从生活当中汲取生物科普养分,并运用相关的科普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譬如,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肆虐,并随后在其他国家扩散。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病毒与生物课本知识,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抓住渗透科普知识的情境和契机,让学生搜集新冠病毒相关的生物资料,讨论其生存的方式,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等,让学生从周边的生命现象中考察并获得生物科普启蒙。

(四)开展生物科普实验,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

知识的灌输是有限的,而知识的天空却浩瀚无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在于有限的知识灌输,而在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力。因而在新时代,教学也需要新方法、新姿态,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超过了传统意义的简单教学,要积极开展研究性的生物学习活动,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科普实验,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让学生在科普实验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与乐趣,掌握科普理念,和生物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思考

科普教育是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学生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而生物学科又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在当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生物教材中存在一些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但实际情况则有些背道而驰,据调查显示,我们许多中小学教师对科普教育并不重视,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带而过,甚至教师本身对科普教育都不甚了解,可想学生对于科普教育内容的了解程度令人堪忧。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生物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渠道。因而,科普教育应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生物与日常生活、动植物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施生物教学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周围的生命存在,在适当的位置、适当的知识点讲授的时候,穿插一定的科普知识,从而丰富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单纯的课堂知识讲授往往会将有趣的知识变得无趣,聪明的教师通常会结合一定的课外活动来巩固课堂所学。在一定意义上,生物课外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现如今,课外活动相当丰富,且与学生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开展一定的生物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学生记忆理解、复习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发现“生物”,理解“生物”,从周围的点点滴滴中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现代的生物科学基础上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意义和價值所在。

(三)健全科普教育长效机制

一个班级要运转起来,班规要先行。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一定的科普教育,要加强制度建设,为科普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这是科普教育逐步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科技教育机制,健全以学校为主体的科普活动运行体制机制,围绕共同的生物科普教育目标,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科普教育的全力开展。学校要建立科技工作部门,将科技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个人。加强校内与校外科普教育机构的联络,鼓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扩大社会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同时,上级教育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科普教育评估机制,通过对科普教育的教育督导、评选科普特色学校、评选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保证科普工作出典型、有经验、能模仿。

(四)探索多样的科普教育形式

首先要做到手段方式新,在20世纪,人们的科普手段有限,主要通过报纸、书籍、广播、电视和电影等进行科普,条件有限,要在生物教学中实现科普教学难度较大。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VR技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5G技术的出现,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微课的时效性、丰富性、便利性进行有效的生物科普,提升科普的真实体验。其次要做到内容要新,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校园的科普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最新的生物命题相联系。

三、结束语

科普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可或缺,它是国家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一定的科普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掌握生物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邓菊.生物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 (55):153-154.

[2]张能鹏,王国生,丁连玉.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 (01):145+161.

黑龙江省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物科普教学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科普思考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