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实践

2020-07-23 09:07毕明娟陈甜甜崔莹莹郑福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河道

毕明娟 陈甜甜 崔莹莹 郑福山

摘  要:滨岸缓冲带对于河道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研究与分析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则以滨岸缓冲带的应用原理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工程,针对滨岸缓冲带的植被群落应用、环境质量变化等方面进行测评分析,以此实现河道生态修复效果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滨岸缓冲带;河道;生态修复

引言

生物软措施是环境保护、制备生态恢复以及避免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研究及分析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并完善软保护措施,适用于水土保持与控制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的实践应用,则是针对植被缓冲带、生态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对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综合质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1] 。

1滨岸缓冲带工程原理及技术

滨岸缓冲带是通过一定宽度的各类植被带发挥作用,植被带的应用,可以截留雨水、防治雨水基溅侵蚀,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地表水流侵蚀严重,为根系固定土壤和支撑作用。净化水质,削减非点源污染,改善生物栖息等功能,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在对滨岸缓冲带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则需要确定缓冲带宽度、缓冲带植物种类的合理选取,在构建滨岸缓冲带阶段中,可以优先考虑草地区的设置,一般考虑选取水土保持效果好、氮磷吸收能力强的常见植物。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则可以优先考虑本地物种,这对提高缓冲带制备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性方面有积极作用,可提高缓冲带的整体生态功能。每个植物的群落类型的生活形态不同,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垂直结构以及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为空间上的成层现象,例如,乔木层、灌木层等[2] 。水平结构则是以植物群落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化为中心。基于此,在对滨岸缓冲带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针对植被净化、比例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可进一步提高滨岸缓冲带的实际应用效果。

2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实践应用

为提高针对滨岸缓冲带的研究针对性及有效性,选择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其范围为500m的河道,滨岸缓冲带的实际应用,要求从陆地想着河道方向进行放坡,整个区域的坡度为2%,在区域内设置了裸地肚子好、不同草皮带以及不同群落配置带等。在本工程中,采用草皮带百慕达,白花三叶草以及灌木带等。在工程开展过程中,清除现场杂草,并结合原有坡岸特点进行放坡,坡比按照1:3的方式进行施工。

2.2实践测试指标

在对滨岸缓冲带工程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在进行测试与分析的过程中,终端对根系分布与生长状况、坡岸植被、土壤剪切等相关稳定性指标方面进行测量与分析。在进行取样与分析的过程中,取样面积为25cm×25cm,深度为30cn。在进行测量中,以深度、总长度、生物量等相关指标为主。在进行测量与获得结果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孔隙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土壤固体颗粒、控制状况等相关基本参数。利用环刀法对土壤容重方面进行测定,并在分析土壤密度的基础上,计算土壤孔隙度[3] 。

2.3滨岸缓冲带对河道坡岸产生的生态效果分析

在对滨岸缓冲带的实际应用与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中,植物根系对坡岸会产生稳定作用,植物根系直径小于1mm的根系会提高土壤抗剪切力,而且,与根系的生物量之间呈正比关系。而且,由于草地过滤区对水土保持、沉淀物过滤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重视草地带的设置与施工,对河道坡岸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施工中,本次选择的百慕达、白花三叶草等草根系生物量达到0.594kg/m?。试验样地的土壤容重相对比较高,这与施工的过度压土以及持续高温水分补给不足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空白裸地的抗剪切力最大在80kPa以下,在取土调查与分析的过程中,植被土壤的抗剪切力相对提升,对坡岸土壤的稳定性提升有积极作用。土壤结构以及其理化性质与土壤的抗蚀性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滨岸缓冲带的建设与应用,可改善土壤容重,从而实现河道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土壤动物对河道环境条件变化方面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次工程系项目中,发现弹尾目、线虫纲等,构成土壤动物的主体,而且,在动植物与生物的和谐共存,进一步提高了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此外,滨岸缓冲带在实际应用中,可提高滨岸缓冲带的景观多样性环境质量获得了明显改变,白花三叶草群落以及挺水植物等群落,扩建了河道坡岸的植物根系网络,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控制、对河道坡岸生态系统的改善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最后,在对滨岸缓冲带的施工与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可以滨岸缓冲带提高生物栖息地的功能,并保证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河道坡岸的生物多样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滨岸缓冲带的实践应用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重视植被搭配以及根系植物管理,对进一步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积极作用。滨岸缓冲带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估与应用效果比较明显,通过植被种植与管理,可以实现土壤结构的改善,影响固土护坡的作用,所以,滨岸缓冲带的建设与发展,仍然需要从植物物种选择、植物群落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晓敏,杨盛昌,彭建,郑志翰,童姝瑾.派河流域滨岸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分析及滨岸缓冲带模型构建[J].环境工程,2019,37(12):55-59+70.

[2] 廖先容,扈幸偉,邬龙.城市河流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模式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10):109-112.

[3] 马放,梁雄伟,王立,李哲,姜晓峰,汪根,张雪,Vitus Tankpa.寒冷地区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J].环境保护科学,2017,43(01):59-65.

作者简介:毕明娟 出生年月:1983.5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威海市 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生态学。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2019KJE010)。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河道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意见分析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关于河道保洁的长效管护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