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

2020-07-24 02:07樊继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镜组腔镜胆囊炎

樊继龙

(腾冲健君医院,云南 保山 6791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致病因素多是由于患者机体胆囊管出现阻塞情况所致,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1]。临床上对于该病常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服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两种手术方案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到我院就诊的2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00例。2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CT、B超等检查后均得到明确确诊,且入院时已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右上腹压痛等症状,排除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其中腔镜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6~76岁,病程3~28 h。传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5~75岁,病程2~27 h。经年龄、病程等资料分析,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为:

传统组:术前,给予患者硬膜外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于患者右侧肋缘下取一70 mm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直肌前鞘等部位并给予钝性分离,而后进入患者腹腔,将患者胆囊附近粘连进行游离,充分暴露胆总管和胆囊管,而后进行胆囊摘除,对其残端进行结扎和缝合操作,最后放置引流管并关闭腹腔。

腔镜组: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待麻醉药效完全起效后建立人工气腹,并控制气腹压力在1.8 kPa,而后采用三孔法进行腹腔镜手术,首先暴露患者的胆囊三角,并解剖其胆囊管,三孔法中第一孔位于患者脐下缘并将其作为腹腔镜的观察孔,穿刺时采用10 mm穿刺套管,三孔法中第二孔位于患者剑突下方并将其作为手术操作孔,而最后一孔位于右边腋前线缘下方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方的两个戳孔间。可通过使用胆囊牵引钳来暴露手术视野,若无法充分暴露,可考虑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而后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腔并在其引导下分离患者网膜和粘连胆囊,分离胆囊管时可使用吸引器,最后置入引流管。检查患者有无出血、胆露等情况出现,若无异常,在人工气腹释放后进行伤口缝合和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腔镜组和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所示,术后,传统组发生1例胆总管损伤、1例肠粘连,2例切口感染以及3例出血量增多,并发症发生率为7.00%,腔镜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腔镜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表1 腔镜组和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胆囊进行牵引,使胆囊管能够得到充分游离暴露,有效避免了胆总管的受损,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更为清晰的术野,且可以对患者深部微小的结石进行精准定位,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而言,不仅提高了切除的准确率,还减少了对患者腔镜组织的损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该结果与上述文献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减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镜组腔镜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基于镜组准直的激光干涉仪快速对光方法研究
带摆镜的制冷型中波红外像方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