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20-07-24 02:07刘筱茂李春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性疾病盆腔炎妇科

刘筱茂,李春春,张 媛,窦 娜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妇科,陕西 榆林 71900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常因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彻底诊疗而引起,其常见临床表现有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1]。该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却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3]、《中医妇科学》[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规定。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有性生活史,年龄在20-50岁;③病程≥3月;④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急性盆腔炎患者;②合并盆腔脓肿患者;③合并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等疾病患者;④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入组本研究的76例患者均为2015年8月~2018年1月于我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辨证属寒湿凝滞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34.08±7.485)岁,平均病程为(14.53±8.350)月;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2.89±6.857)岁,平均病程为(14.82±7.374)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口服中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 g、川芎10 g、炮姜10 g、肉桂8 g、小茴香10 g、元胡10 g、乳香6 g、没药6 g、赤芍12 g、蒲黄12 g、五灵脂10 g、乌药12 g。若带下量多加薏苡仁、党参、白术;若炎性包块形成加皂角刺、莪术;若四肢不温加制附子;若小便频加益智仁等。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②中药直肠滴入

将口服药物进行第3次煎煮后,滤除药渣,继续煎煮浓缩至药液约为80ml,备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取侧卧位,将药液温热(约37℃),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将灌肠袋滴注管插入肛门12-15cm,进行缓慢滴注,并尽量保持2小时以上,甚至整晚。每晚1次,经期停止治疗。

③中药离子导入

自拟通歧2号方:三棱、莪术、枳实各30g、炮山甲、炙鳖甲各12 g、水蛭、地龙、土鳖虫各10 g、细辛6 g、皂角刺15 g、丹参75 g、血竭3 g(另包),将上述中药煎为浓稠药膏备用(1剂可连续用5d)。治疗前排空膀胱,将9层纱布用温水浸湿,分别包裹药物离子导入仪(河北沧州恒利医疗器械厂产)正、负极铅板上,并于均匀涂抹药膏于正极铅板纱布上,药面朝下置于一侧少腹部,上面置沙袋以加压,将负极铅板置于相应一次腰骶部。接通电源,电流量以患者耐受力为限(10-20 mA),每侧治疗20 min(其中点送5 min),每日1次,经期继续治疗。

④盆腔炎治疗仪治疗

自拟方药:川芎30 g、当归20 g、熟地20 g、酒大黄20 g、细辛9 g、羌活20 g、川椒12 g、艾叶10 g、路路通20 g、桃仁20 g、丹参30 g、没药10 g、乳香20 g、大血藤20 g,将上述中药水煎两次,混合后加热浓缩约为50 mL(两次使用25 mL)备用。

经净后2天,患者取仰卧位,用清水清洁下腹部及腹部治疗板,用上述药液将纱布浸湿,平铺下腹部,治疗板紧贴放置于上,用固定带固定,开始调整治疗仪:治疗强度(1-99级)以患者肌肉震颤、收缩,存在舒适的麻刺感为宜;红外线辐射温度达8-16级;治疗时间为40分钟/次,隔日一次。

1.3.2 对照组

①口服中药:同治疗组。

②口服西药: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2g/次,2次/日,口服,连服2周;后口服头孢地尼胶囊0.1 g/次,3次/日,连服2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禁止性生活,治疗时均以7日为一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规定,用积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及妇科检查变化。

(1)中医证候积分

据患者下腹冷痛或胀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分;据形寒肢冷、经行腹痛加重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据神疲乏力有无分别记1、0分;据月经不调有无分别记1、0分。

(2)妇科检查评分

据阴道分泌物量少中多分别记0、1、2分;据分泌物质地清稀与否记1、0分;据宫颈触痛、子宫活动受限、宫体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及一侧附件区增粗及包块情况分别记0、1、2、3分。

(3)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慢性盆腔炎疗效判定相关标准。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4)复发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及妇科检查积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妇科检查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妇科检查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中医证候积分及妇科检查积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及半年后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10%、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分别为13.16%、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报道比较多,如胡锦霞[5]等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78.95%。但考虑SPI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抗生素虽可有效治疗致病菌引起的急性盆腔炎。

寒湿凝滞型SPID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冷痛或坠胀,经期延后,经量少,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等。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或体内素有湿邪,湿从寒化,寒湿内结,阻滞气血,寒凝瘀滞胞宫。陕北地区气温偏低,人民易受寒邪侵袭,或感邪后疾病易从寒化,故临证中寒湿凝滞型SPID较为多见。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以祛寒除湿,化瘀止痛之效。治疗组所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利用盆腔丰富血流及人体解剖结构使药物直达病所,促进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且药物在肠道的长时间保留可有效保持药效,达到更好治疗效果。治疗组所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导入方(通歧2号方)具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之功;利用导入仪直流电使药物变成离子状态,经皮肤、黏膜进入盆腔组织,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离子和直流电的双重作用加速局部血液血环、促进炎症吸收。治疗组所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是一种集光、电、药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其红外光的热疗作用及高频震荡效应使血管扩张、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炎症组织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不仅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性疾病盆腔炎妇科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