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应用价值

2020-07-24 02:07罗艳玲刘军民章志福曾丽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降钙素骨髓白血病

罗 伟,罗艳玲,刘军民,章志福,曾丽红

(1.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广东 深圳 518100;2.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景龙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0)

成人急性白血病属于一种血液肿瘤,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少年,患者可出现出血、贫血、感染以及器官浸润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化疗是进行该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可以对预后进行改善,提升存活率,但是化疗对于不同患者的耐受性不同,因为反复化疗对身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因此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在该过程中细菌、病毒及真菌引发感染的风险增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因此感染属于白血病治疗中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感染并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在白血病治疗的过程中非常关键。常规情况下临床使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指标进行判断,但是因为骨髓抑制因素的影响,上述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对检查指标进行改进。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及感染初期是一项十分敏感的指标,并且hs-CRP不受化疗、放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对于白血病患者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鉴定更加敏感和准确。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中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驱蛋白,也是粒细胞缺乏早期合并严重感染的一个敏感且特异的指标。近年来对于降钙素原的研究发现,降钙素原对于细菌感染具有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中数值上升不高,故而降钙素原对于区分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将上述指标应用于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判断中效果较为理想[1]。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数据、时间段自血液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随机获得,参与实验患者共计56例,纳入指标:(1)确诊为成人白血病,经过化疗后情绪稳定;(2)经过骨髓细胞染色形态分析、流式细胞血免疫分型确诊;(3)经过化疗后临床疾病情况得到缓解;(4)样本采集在静脉治疗前8 h。排除标准:(1)临床疾病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2)出现各种急性、慢性感染;(3)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4)患者未签署实验同意书。结合临床指标、细菌学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未出现感染患者30例,设为非感染组,感染患者26例,设为感染组,非感染组人员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7.00岁(s=12.73);性别分布:男/女为16/14;治疗组人员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7.50岁(s=13.44);性别分布:男/女为14/12;对照组、治疗组人员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患者知情同意(P>0.05)。

1.2 方法

实验人员分别抽取静脉血,剂量为2 ml,将其放置于抗凝试管中,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通过离心方式获取经常血清,并使用比浊法进行定量测定,获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

降钙素原(PCT)浓度测定同样需要抽取静脉血,剂量为2 ml,分离血清之后,使用胶体金技术,以全自动荧光分析仪作为检测仪器,对指标进行测试[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hs-CRP、PCT指标。其中PCT数值<0.5ng/mL判定为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

2 结 果

感染组hs-CRP、PCT指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hs-CRP、PCT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hs-CRP、PCT指标(±s)

组别 hs-CRP(mg/L) PCT(ng/mL)未感染组(n=30) 4.38±0.37 0.05±0.03感染组(n=26) 24.36±2.32 0.18±0.06 t 46.556 10.464 P 0.000 0.000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作为血液肿瘤方面的疾病,病情危重,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现象和血常规等检查进行疾病的判断,并且通过化疗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自身的免疫能力出现下降,同时化疗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严重破坏,体内正常造血细胞受到抑制,发生骨髓抑制方面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感染的问题进行分析[3],防止因为感染等造成的并发症。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属于首要的方法,但是目前资源稀缺,配型也较为严格,无法作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感染又成为影响治疗的首要因素,对患者后期的治疗意义重大,早期诊断不会造成病情的延误,同时增加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降低各种类型病原体的耐药性,提升治疗质量[4]。

目前国内对于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研究中,患者一旦细菌和(或)病毒感染之后,hs-CRP指标会显著升高,因此可以将hs-CRP指标作为测定病原体类型感染的依据,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降钙素原对于细菌感染具有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中数值上升不高,故而降钙素原对于区分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疾病诊断的患者出现上述问题之后,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诊断工具,与hs-CRP指标进行结合,对临床疾病情况进行判断[5]。

上文数据对比可见,感染组hs-CRP、PCT指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析原因:以往临床检查中通常使用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分类作为细菌感染的普遍指标,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因为受到骨髓抑制的影响,外周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白细胞已经无法准确反应出正常的身体机能,因此对于感染的情况无法进行及时的判断[6];hs-CRP主要是分布于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一旦人体出现急性的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该项指标在体内升高显著,因此其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进行炎症和感染期的判断时非常敏感,并且该指标并未受到化疗、放疗以及皮质激素治疗等影响,作为白血病患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的指标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适用于成人白血病化疗后的合并感染指标监测,检测的方法便捷简单,快速灵敏,并且可以动态的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可以动态的分析病情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对hs-CRP进行研究发现,在感染之后的6-8h内指标升高显著,24-48h即可达到峰值,与未感染患者对比升高显著,但是该指标在感染消除之后的1周时间内可以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诊断结果较为准确[7]。PCT则是一种降钙素的前驱蛋白,也是粒细胞缺乏早期合并严重感染的一个敏感且特异的指标,对于细菌感染具有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中数值上升不高,故而降钙素原对于区分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8]。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将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进行联合,可以更加科学的对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判断何种类型的感染,对于疾病的判断更加理想,同时在骨髓移植患者中[9],降钙素原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诊断,患者因为在骨髓抑制之后的很长时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出现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这将掩盖因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感染,因此该阶段的PCT浓度的升高对细菌性全身感染有很高的诊断率,如发生血浆PCT浓度极度升高,则表示出现不良预后[10],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性的治疗,以提升骨髓移植成功率。临床中将两种检查指标联合,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情况,分析其感染的类型,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与未感染患者进行对比,两者之间的指标差异显著[11]。

综上得出,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情况的判断中,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可以感染进行早期的判断,准确率高,对感染的预防和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降钙素骨髓白血病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