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中有关舞蹈元素的解读

2020-07-24 02:15薛雅
文存阅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工团芳华舞蹈

薛雅

摘要: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文化团里舞蹈演员的真实生活,作者与导演将舞蹈与文化相结合,现实与虚构相结合,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来让一代年去追溯他们那个时代的芳华,舞蹈贯穿了整部做作品,才体现了时代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芳华》;舞蹈;文化;文工团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一群少男少女走进部队文工团,他们因热爱舞蹈而相聚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变化,经历了青春的张扬,爱情的隐忍,人生的坎坷,虽然有这样的心路历程,但是并没有阻挡他们对最初梦想的执着追求。舞蹈属于艺术,战士们的艺术属于文工团,想象如果没有舞蹈,那文工团就变的不可思议了。

一、电影《芳华》中舞蹈元素的呈现

电影作为影像呈现在人类面前的综合艺术,在反应生活记忆有着它自身的审美优势。舞蹈作为艺术的表演形式,靠身体来完成各种高难度和优雅的动作,在演出的过程中会有音乐作为伴奏,以节奏的动作来完成全过程的舞台艺术。电影影像的时间段与舞蹈的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电影开篇就是何小萍被刘峰接到文化团,开始了舞蹈的展示,体现了主人公在排练室第一次与舞蹈的亲密接触,画面中又融入了郝淑雯、林丁丁和萧穗子,他们每个人都是当时社会青春的代名词,都有着一段刻苦铭心的青年记忆,共同勾勒出了不同色彩在同一年代的芳华,看似只有何小萍是《芳华》的主角,深入思考后发现了每个文工團的演员都是故事的主角。

电影是以爱情作为主线,舞蹈一直是支撑爱情从开始走向结束的主导。何小萍来自边远的农村,所有队里的男舞蹈演员嫌弃小萍身上的味道,对小萍的嘲讽让小萍不自觉的产生了自卑,只有刘峰挺身而出做了小萍的舞伴,给了小萍在舞蹈中的自信,从中可以看到舞蹈成为了电影的叙述视角,因舞蹈开始,小萍也因舞蹈成为英雄,舞蹈成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芳华。

《草原女民兵》的排练片段,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芭蕾舞剧《沂蒙颂》的片段,《草原女民兵》高原演出片段,这三个舞蹈片段,都是那个时代人们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文工团表演的舞蹈“草原女民兵”在高原发自内心、全身心投入的绽放,何小萍一大段独舞展示了舞蹈演员的功底,也述说了台下观众的心声,台上与台下完成了一次内心真实的共鸣,最后让何小萍因为此舞蹈的成功演出,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也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英雄。

二、舞蹈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开场演绎出经典舞蹈《草原女民兵》,在练功房里,她们跳出了飒爽女民兵该有的状态,汇聚了70年代的青春过往诗意的镜头伴着缓缓流淌的钢琴声,是一个舞蹈在歌颂一个时代,阳光洒在地板上,洒在舞者的身上,在映衬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草原女民兵》是1970年底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开始进行创作的。舞蹈演员穿着蒙古袍、骑着马、挎着枪,真实再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女民兵的生活状态。

当时的内蒙古零下40度,为了能够完成周总理布置的任务,演员们深入基层生活,发现草原女民兵在训练的时候尽管穿着皮大衣、皮靴子、戴着皮帽子,但脸、手、脚还是冻伤了。在战斗中,他们依然挥舞马刀,举枪射击时依然潇洒自如,纵马奔驰中诠释了草原女子的豪迈。文工团演员与其说在演绎舞蹈,不如说实在重述那个时代女民兵的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

《沂蒙颂》的时代背景是国共三年内战时期,作者严歌苓通过人民的集体作战,让群体斗争战胜自我斗争,让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相互应,从而在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中,洋溢出人民大众以在部队战士的支持与热爱中,完成革命一定会战胜一切的信息,只有共产党和劳动人民同心协力,在未来必将过上幸福的生活,最终才能夺取胜利的豪情壮志。

电影中的舞蹈艺术可以看出冯小刚导演依然延续他的美学追求,但在叙事上是舞蹈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时代特征,这三个故事的舞蹈镜头,直接把观众拉回了70年代,音乐、舞蹈、故事、矛盾、战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主人公成为英雄后精神的崩溃,也是大众对“正义”与“真相”的渴望。舞蹈是小萍的梦想,也成了小萍看清周围战友的一把利剑。

三、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关系

透基础过时代的艺术,舞蹈才有张力与文化对接,整部作品的叙述都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化,表面看是用舞蹈记录时代,实际是作者以及导演,是用舞蹈艺术来还原自我生活的本来面目,作者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都在文工团生活过,这源于当年的时代特征,也处于他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在现实与虚拟艺术的巧妙结合,处理得当的感情色彩,才会让观众在2小时内融入到文化的元素中,从而潺然泪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舞蹈,伴随着《草原女民兵》《洗衣歌》《沂蒙颂》《送别》《驼铃》《英雄赞歌》《浓情万缕》《绒花》这8首乐曲,我们一直回到上世纪70年代,想起了朴素的生活和真挚的情感,在当今的社会似乎不缺物质,但是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时代的芳华很短暂,但是值得回味。

在战火与芳华中,一群年轻人因舞蹈相聚在文工团,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他们的青春记忆,也是那个年代人的芳华。每一个舞蹈都是体现了集体文化,历史的创伤与舞蹈文化相结合以后,艺术的价值就减弱了伤痛的记忆。芳华意识,唯有用舞蹈与文化的融合才能去传承,这样让现在的年轻人在小说与电影去回味。

参考文献:

[1]严歌苓.芳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2]刘艳.军旅“芳华”的同题异构——严歌苓第一部长篇小说《绿血》与近作《芳华》比较研究[J].   小说评论. 2018(02).

[3]邓雨青.人性善的呼唤与回归——浅析电影《芳华》及其原著小说的人性书写[J].   视听. 2018(03).

[4]王春林.个体经验与精神分析学深度——关于严歌苓长篇小说《芳华》[J]. 扬子江评论. 2018(01).

猜你喜欢
文工团芳华舞蹈
芳华不再亦风流
汪立三在合江农垦局文工团
舞蹈课
芳华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芳华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