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镇年的记忆

2020-07-24 16:10王学理
陕西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火焰火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盼望的,对我说来也更不例外。

因为过年时,可以穿新衣,吃好的,敲锣打鼓放鞭炮,还能收到压岁钱。在那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旧日,人们常年四季在为衣食苦苦奔波,每到年关,大人们忍不住感叹:“过年难,年难过,难过年,年年难过年年过。”然而再穷的人家也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所以一定要给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孩子才不会为此发愁,他们的感受只是“贫富有别”,吃穿不同而已。

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慢慢地弥漫起来。腊八节的“腊八面”,邻里之间一定要相互赠送,那是一种和睦相继的关系的表现。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君神上天,仰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其实,跪在那里的孩子想的倒是:“灶糖好甜呀!”

父亲采购的年货回来了,猪肉是我们最关心的。母亲先从肥肉炼出猪油,夹在热腾腾的白面馒头里,再洒一点盐,那个美味令人追忆多年,当然也是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孩子们无法体味到的。

正月初“走亲戚”,先行晚辈给长辈拜年,过后几天倒过来是长辈给晚辈送灯笼。这个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礼仪可不像今日买上灯笼自己挂,说法是“图的是高兴”。等过了初十日,走完亲戚后农活尚未开始,人们便着手踩高跷、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唱大戏,当然,青年男女们是这一文化娱乐活动的主力军。他们涂脂抹粉,穿着彩衣,扮演成各种戏剧人物,生旦净丑,一应俱全。长长的队伍走村串户,前边是锣鼓队吹吹打打,后边是跑旱船的扭扭捏捏,随着的是“柳木腿”(高跷的俗称)。到了广场上,就是各种表演。围观的老少妇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特别是一男一女的两个“大头娃”(戴假面具者),滑稽表演的动作,逗得人常常是前仰后翻。姑娘们看到“大头娃”的有趣表演,既害羞又想看,三五成群的“偷着乐”,却引来小伙子哈哈不止。而顽皮的小孩子,往往把那些“有情人”的秘密当众揭出来,弄得哄堂大笑。场子的观众扰乱了演员的表演,维持秩序的老人不得不抡起大麻鞭姿势优美地“叭”、“叭”甩几下,人们则偷偷评论他水平的高低。

社火芯子

村村有社火,比赛争高低。这个村装扮的戏文是“六郎招亲”,另一个村扮的是“辕门斩子”。类似的比对还有:这边出“打金枝”,那边就出“三娘教子”;这边出“金沙滩”,那边就出“鍘美案”;这边出“斩李广”,那边就出“火烧绵山”;这边出“凤仪亭”,那边就出“打銮驾”等等。而且这种“斗趣”的活动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比对输了的,明天就会换一场新的。民间不管表演内容、时代有没有牵连,总会干出“关公战秦琼”一类热火朝天的笑话。双方千方百计想压住对方,这种争胜的心态,往往会演变成打斗的冲动。有时,两家在空场上演出招徕观众,起哄的结果就是动起粗来。我们小孩子一听到“柳木腿倒了”,就来了劲,到处跑的看热闹。因为那些踩高跷的小伙子,一动气升了级,顺势往高地的棱坎上一倒,解下来木腿子作武器,就冲上了打架的第一线。等到这时,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不能不出面调解了。经过几番磋商,谈妥后的双方合起来演一场《将相和》之类节目。友邻仍归友邻,明年继续“斗法”。

“闹元宵”时,集镇的社火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可以说是把农村普遍的分散的热闹集中起来,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那几天,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旌仕坊(今称“兴市镇”或“兴镇”)涌去,那里的“社火”可是远近闻名的“拿手货”。这个镇子东西横长,有高而厚的城墙围着,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巍然而立。“关右铭区”、“万善同归”、“旺气隆葱”和“金气独盛”的石门额,字体端庄秀丽,高高镶嵌在四面城门上,煞是好看。如果说大街在平时还显得宽阔的话,而在演社火的这几天就成了“人满塞涂”、“比肩接踵”的状况了。在市民的家里,无不住满投亲靠友而来看“热闹”的人。

兴镇会上

“旌仕坊”(兴镇)是渭北的重镇。地势平坦,盛产粮棉,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四八逢集”(即阴历每月的初四、初八、十四、十八、廿四和廿八日集会),生意兴隆。卖货的吆喝声不下于“高八度”,买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声又不绝于耳。人流的旋涡、音响的旋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自产自销又贸易流通那种“日中为市”的繁荣。遇到过年,东西大街两侧的商号鳞次栉比,红灯高悬,对联醒目,财神爷供桌上更是鲜果摆满,香烟缭绕。“掌柜的”(即今之“经理”、“老板”)、“二把式”(即老职工)、“相公”(或称“伙计”,即解放初的“店员”)们,穿绸著缎,衣冠楚楚。在乡下人眼里,他们都是些“在凉房下面吃白米细面的福人”,同“官人”(官僚)不一样,无怪乎那么彬彬有礼,见人堆笑,也让人羡慕。那么,有了这些“大字号”作经济支柱,办起社火来那种红红火火的程度,是蒲城、富平、大荔、合阳等县无法与之比拟的。至于耀县、白水这些小县,更是望尘莫及。

旌仕坊(兴镇)的社火,规模大、内容多、道具新,是能吸引人的最大特点。在出彩上,再不是踩高跷之类的“小耍”,而是包括“小耍”在内并出现了芯子、亭子的“大耍”。光看那个浩浩荡荡的队列、每年轮番的“戏文”与杂耍,你就不能不佩服组织者的巧思与才能。看热闹的,推推搡搡、拥挤不堪,有点不耐烦地像海水一般荡漾。突然,“旱天雷”(大的纸炮)震天地响起。三声过后,人们知道“社火过来了”。人群在开道的“麻鞭”挥舞下,向街道两边闪开。其实,早就有狂少年爬上了树杈或墙头的。至于站在凳子上的、梯子上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总之,人们要争先恐后地占据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地形”和“制高点”看热闹。

姚古村社火血故

队前是一面面彩旗,迎风高展。随着的是各种人物造型和柳木腿大军,五光十色,尽展风流。接后就是人们盼望着的芯子,几十架招摇过市,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像这样一支被夸耀为“二里长”的庞然大军,只有在像旌仕坊这样的东西大街上才摆得开,拉得动。过完社火,起码也得近两三个时辰。

社火里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芯子”。特制的大桌上,固定着弯弯曲曲的钢筋,用彩纸缠绕,做成花朵、树木、云气和各种动物造型,分层站着四、五岁的男女儿童,装扮成戏剧人物。孩童是精心挑选的,个个扮相俊美,体态轻盈。那时能上一次芯子,可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一架芯子上,少则一人,多的可达到十多人。表演“拾玉镯”、“吕布戏貂蝉”的,虽然只有两三个人,但动作轻盈表演细腻,非常耐看。要是有“苟家滩”、“醉写黑蛮”一类,场面就非常宏大了。这些戏剧人物造型,或并立,或上下举起,或卧或倒各种姿态,惊险怪异、变化不一。一架芯子最少是四个壮实汉子抬着,一般是八人合抬,最多的要十六个青壮年小伙子。还外带换班,手持“护杆”的。为保持一架芯子的平衡,在桌子下面的暗处坠上石头,所以抬芯子的彪形大汉实际是些最辛苦的“无名英雄”。

演出队列有似长龙,缓缓前进,让人欣赏。平常看惯了“青一色”的服饰,现在目睹那金盔铁甲、凤冠霞帔、枪刀剑戟,尤其那浓妆艳抹、彩衣飘逸,凌空而至,不啻是超凡脱俗的天仙下凡。而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有些芯子在行进过程中还不停地做水平的往复式大回旋。芯子设计师把惊险而优美的造型和剧情、寓意结合起来,使动态的视觉艺术传达出无限的联想和深刻的感受。

半个世纪过去了,而那情景还能历历在目,可见它对我儿时心灵的震撼力是多么强烈!

日后,我也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民间芯子的材料。一些评论家把芯子称作是“一种静态惊险造型艺术”,可知其所见的局限性是如此的狭小。如果人们能原汁原味地看看旌仕坊(兴镇)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的芯子,除过赞叹淄博和章丘的“扛芯子”的协调美之外,旌仕坊(兴镇)的芯子大概可以同泰安的“周村芯子”一比高下了。

乡下人说看戏,那是“高台教化人哩”;说表现内容,不离“奸贼害忠良,相公招姑娘”。他们把以舞台为主的一切文化娱乐形式,从教育作用到表现主题上都作了高度的概括。你不能不佩服这些“庄稼汉”中有能人,你也不能不佩服他们对“真善美”追求和对“假丑恶”厌恶的是非观是那么地明确。那时民情淳厚、待人以诚、办事认真,有“先王之遗风”,今天的人是否可以从这些活动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呢?

虽然白天看热闹的人,经过一天的“折腾”,似乎精疲力竭。但蒲城县或旌仕坊(兴镇)在某个晚有焰火的“露布”帖出来,于是又把人的热情给燃烧了起来。因为是晚上的大型活动,那当然只有青壮年男女们才具备捷足先登的便利条件。

焰火

以旌仕坊(兴镇)生产鞭炮为基础的焰火,成了蒲城县独领风骚的品牌节目。尽管晚上只放了“一角火”(24架),但其中什么“老鼠拉葡萄”、“炮打金门”、“满天星”等等,光华耀眼,美不胜收,让人大开眼界。要是有年上“半架火”(48架),或是“全架火”(96架),那又該是什么样的盛景呢?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蒲城焰火”通过省上选拔,进北京参加全国文艺会演,一炮打响,影响巨大,后来应邀去了法国巴黎。

蒲城焰火

蒲城蔡邓的硫磺、县南卤泊滩的硝石,为制造鞭炮、焰火提供了物质基础。“蒲城焰火”最早产生于何时,已不可考。有说“源于西周,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恐怕“西周”说很难找到根据。但王安石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句子则是脍炙人口的。既然,北宋早都把“火器”用于军事(《武经总要》),而早在唐代燃鞭炮、放火花当是不成问题的了。六七百年前的元朝,民间已有花炮、小焰火的生产。元人赵孟頫在《赠放烟火者》中就有“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火霍火霍喧豗似火攻”的诗句。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旌仕坊(兴镇)焰火的生产便达到了它的盛期。无论是制作技术或是生产规模,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花色品种就有七大类140个。民间艺术进入宫中,成了高级的节日喜庆享受。清代张崇健在观看了蒲城宫廷焰火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火树银花幻是真,元霄月朗艳阳辰,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燃放焰火、花炮的壮美景观,在诗人的笔下作了生动地描绘。

在法国燃放的焰火

解放后,“蒲城焰火”焕发了青春。我的化学老师发明的彩色焰火,竟然成了全世界节庆的大项目!花色由单一变为五彩七色,可生产地盘火、低空杆火、高空礼花三大类400多品种。“蒲城烟火”曾先后七次赴京,4次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它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表演千余场次,还曾为《人生》、《西安事变》、《彭大将军》、《神鞭》、《大刀王五》等中外30多部影视片做焰火配景。1983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西安古文化艺术节”、“西安焰火节”、深圳“荔枝节”,广州“中华百绝”博览会、兰州解放40周年大庆、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大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特奥会等大型庆典活动都邀请蒲城焰火助兴。1987年10月应邀到法国巴黎表演,法国总统密特朗观看后,称赞“焰火放异彩,海外灿光华”!1992年7月,在日本为“盐川町之夜”制造了“贵妃观牡丹”焰火效果。使惯吸吮中国文化奶汁的东瀛人,再次为之倾倒。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开幕式是以蒲城为主的烟花表演。80多米宽的“黄河壶口瀑布”,凌空泻下,气势磅礴,摄人魂魄。

开国大典中的焰火

蒲城焰火,堪称“中华一绝”。这朵三秦大地的艺术奇葩,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为《中华百绝》系列片。当人们在欣赏绚丽多彩的焰火时,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否想到这给人印象深刻的视觉艺术,它的源头就在“旌仕坊”这地方?而旌仕坊(兴镇)又如何提高品位,去申请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韶华易逝,岁月无情。儿时对“年”的向往、享受,终生难忘。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年”在自己的生活中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然后画了个圆圈又回到自己的脚下。为人父的阶段,把过年当作“养儿育女”的内容之一。现在,升上了“爷”字辈,而孙子跟着他的爸爸在“追年”。我又带着孙子,教他们怎么过年,似乎是拉回了不可重复的童年。

薪火相传,内容不同。精神未变,世道向前。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王学理,1934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苏坊镇。著名考古学家,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兼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鼎湖宫、景帝阳陵等考古队队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猜你喜欢
社火焰火
为什么焰火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社火闹春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陇州社火
焰火
社火,耍起来
社火憨恣 秧歌凑趣
为夜景添加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