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的路径

2020-07-24 16:11韦志钢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产业融合实证分析

韦志钢

摘要: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正式提出,一经提出它就成为管护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课题,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地方必须合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法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地方农村应该作为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取建设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所以本文中就将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结合科学实证分析为该地方提出未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给出中肯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机理;实证分析;发展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发展应当成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二者需要合理融合。首先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脱贫攻坚;其次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建設大量的乡村产业平台,将产业力量融入到振兴战略发展进程中,基于新农村特色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性,更加有利于乡村振兴发展。所以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与产业融合二者应当呈现相辅相成的互促关系,在融合发展中寻求农村发展新机制、新路径。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作为同时拥有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它同时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拥有多种功能。当前我国新农村发展就是希望实现乡村与城镇的相互促进发展,实现共生共存,共同构建人类活动的主体空间,提倡乡村兴则国兴的发展宗旨。对于我国这样拥有庞大体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乡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无疑是对农村经济增长结构的重构过程,它表示农村地区将要有一批新兴产业与企业迅速崛起,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下的产业融合将成为必然,它将支撑新农村发展建设,将为地方提供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农户为主的四位一体联动运作平台,所以产业融合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核心内容。

1.2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明确提出的,它希望当代农村应做到产业兴旺为主导,生态宜居为原则,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而产业融合则在上述内容基础之上,它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也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关键。所谓产业融合就是指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或交叉重组。良好产业融合发展必然会为农村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最大限度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差异,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存在两大作用机理,即:主导产业作用机理和关联融合作用机理,例如像当前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农业”就是典型的产业融合渗透形式。而纵观整个乡村社会发展,其产业融合就可大体归纳为4类:渗透型融合、交叉型融合、整合型融合以及综合型融合。不同的融合类型创造不同的新兴业态,为此要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为乡村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产业链以及发展综合型平台,所以产业融合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根本。

2 福建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的基本概述

2.1 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实际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促进作用并非没有科学依据,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能够成功是需要通过主导产业作用机理,以及关联融合作用机理共同作用推动的,下文简单谈谈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首先是主导产业作用机理,它主要以当前产业经济的产业分工、集群、组织作为根本,以产业间的有效分工内部化调整与改良作为本质,特色乡村建设作为目标所展开的。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农村的一定空间范围内可集聚大量农业特色产业,而农村社会体系也会聚焦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结合产业技术及内容全力打造产业品牌。例如目前像福建地区就正在发展自身特色农业产业,将水果、茶叶等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甚至围绕这些农产品品牌打造生态旅游项目,将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商贸以及生态旅游联系起来,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链条,其链条内部分工合理明确,整体集群效应表现明显,最大限度提高了产业效率,更有利于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及产业融合辐射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其次是关联融合作用机理。当前我国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形式种类繁多,但整体经营分散,所以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关联融合作用机理是必要的。如上文所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希望形成新业态、新品牌,凸显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同时建立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的技术链、产业链、生态旅游产业链等等,实现我国农村的综合向前发展。在如此背景下,福建地区农村产业的创新效应、产业链价值效应、市场竞争效应以及区域经济新业态效应都被全面激发,它再一次确保了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促进。

2.2 福建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区已经全面进入高速发展期,其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省内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循序渐进的调整中得以完善。目前当地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为种养业,第二产业为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为农村生态旅游业,农业三大产业为该地区每年带来超过1 500亿元的经济收入。

就过往发展来看,福建地区农村在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十六大前后,当时该地区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农业产业发展向综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第二阶段为十八大前后,当地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第三阶段为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式提出为当地带来了新气象,其农业产业融合路径被全面拓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截止到2018年,该地区已经拥有了村镇银行超过50家,农民资金互助社1 200余家,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2 840个,这说明在产业融合带动下,更多的资金流入为当地发展致富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现如今,当地乡村发展建设也逐渐步入了多层次发展时代,农产品供销平衡体系已经建立,金融需求类型也逐渐丰富。当然,当地也出现了一定的资金供求缺口。结合某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应当在福建的产业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对该地区展开实证分析,思考它的产业融合支持效率,得出结论并提出该地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建议[1]。

3 福建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结合福建农村农业综合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本文也专门提出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希望为这个多决策单元模型构建多指标投入分支,建立一套完整的多指标产出评价体系。为此需要为某地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选取正确指标。

3.1 选择指标

首先福建结合自身乡村振兴战略与实际产业融合情况选择相关指标。主要就是基于当地产业融合效率,结合绝对指标形式,运用相对指标量化分析选择指标。在指标选择过程中要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诉求,同时遵循规模报酬不变模型中的DEA模型相关变量关系思想,合理选取支持指标内容。在选择支持指标过程中,主要结合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以及农户层面等3个层面展开综合分析。举例来说,福建的乡村征信战略发展应当涵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状况、农民收入影响以及农村资产配置影响等。它的具体指标选取应当围绕当地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产值展开,同时对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户建造及购置固定资产的年增长率、家庭农业承包的耕地流转率展开多方面综合分析。在具体的数据选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样本数据的可得性与真实性,结合统计年鉴与省内金融机构相关数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获取福建农村产业融合初始数值。以2018年为例,福建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初始数值项包括了农村农民建造与购置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以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率等等,它们的产业融合初始数值分别为30.69%、32.12%和33.53%[2]。

3.2 产业融合支持效率结论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视角下,福建地区不断加大了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基于上文所提到的规模报酬不变CRS模型,配合DEAP软件计算过去5年来的省内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以2015-2018年为例,某地区的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分别为34.25%、35.50%、36.28%,而像涉农保险深度数据、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公共财产中的农业支出比重也有所提升。当然,当地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多,可见金融机构针对地方农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村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它还解决了福建传统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资源配置效率不均等现实问题。福建省专门以2015年的综合产业融合效率值为基准,希望清晰看到近年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融合效率值提升发展趋势,基于原基础数值进行有效改良,保证地方经济增速基数逐渐变大,增速逐渐平稳。

总体而言,结合DEA模型模拟结果可以了解到福建农村振兴战略发展是相对顺利的,当地十分注重产业融合,希望通过多方金融力量相互作用促进产业融合综合效率。当然,某地区还是依然存在政策性资金利用率不高、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这导致金融机构参与乡村综合市场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势不明朗,说明当地农村商业金融发展依然不够发达,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有待未来逐步改善[3]。

3.3 未来发展建议

总体而言,福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发展依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融合策略并不成熟。所以本文認为福建应当重新自我定位,从政府、金融机构、农户自身3方面来思考未来发展策略,真正实现某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的合二为一,自然过渡发展中寻求突破。

3.3.1 政府发展层面

首先第一点就是必须强化某地区的财政支农管理政策,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具体讲,就是要精简福建省的财政资金支农环节,构建相对扁平化的支农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强化农村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做到统一支配、统一管理,从本质上有效提高优化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管理效率。另外,当地政府必须整合财政资金,深化财政支出项目结构,将财政支农从传统的“吃饭式支持”改为“生产性支持”,如此可升华金融机构支农的现实意义。

3.3.2 金融机构发展层面

金融机构应当成为福建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由于传统中农村金融市场及创业市场发展过于羸弱,且没有良好的社会资本参与供应体系,所以必须思考调整金融机构发展层面,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地方农民合作社、大中小企业联系起来,构建上市融资机制。同时还要为农村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引入“新三板”概念,建立“新三板”市场,全面开展融资并购交易活动,鼓励行业企业保险资金优先投入到地区综合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领域,建立重点项目,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农业保险体系[4]。

3.3.3 农户发展层面

最后是农户发展层面,农户是某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所以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农户优化资产配置,为他们深度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建立信心。当前福建省希望通过提高实物资产比重来优化金融资产比重,提高农户在市场化运作中的地位,所以当地政府希望做到“扶志扶智”激励建设,让农户有信心更有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某地区的产业融合建设体系当中,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力量[5]。

4 总结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离不开产业融合发展的,因为二者可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空间。所以我国所有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都应当积极思考产业融合举措,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引导农户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自我升级优化,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带领农村农民奔向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耿刘利,黎娜,陈藏欣.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新时代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47-53.

[2] 汪恭礼.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6):118-127.

[3] 蓝火焰.“六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光合新兴产业集团多举措积极实现乡村振兴[J].中国食品,2019(6):48-51.

[4] 韩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3):3-8.

[5] 康磊,佟成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J].北方经济,2019(1):51-53.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产业融合实证分析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