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深商如何“逆势”生长?

2020-07-24 16:12杨俊杰
经理人·深商 2020年1期
关键词:深商疫情企业

杨俊杰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济下行、股市熔断、社会动荡??大大小小的“黑天鹅”陆续降临,全球原本的发展节奏被打乱,面临严峻挑战。疫情加上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甚至加上国际关系之间的紧张,4期叠加,可以称之为“新冠病毒超级冲击”。

相较于欧美各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疲于奔命,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稳步推进,开启了“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是一个整体,正置身全球化进程的今天,中国企业如何在后疫情时期乘风破浪,依然是个难题。

后疫情时代,重心已经从“危机应对”,变为“图生存谋发展”;着眼点要从“撑过至暗时刻,等待触底反弹”过渡到“大疫之后必有大变,大变之后也会孕育新的机会”。

逼出出路

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行业产生了直接的大冲击,比如旅游、电影、教育培训、餐饮、零售、酒店、交通客运、民航、外贸、汽车、地产等行业,需求萎缩,有些甚至一度被迫停摆;而受全球疫情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各行业都遭到波及,虽然中国已经复工复产经济重启,但大部分企业仍然面临产品市场容量减少、订单消失和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的困境。

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资金周转情况亦好于中小企业。调查显示,超七成企业表示资金周转较紧张,现金流很充足的企业仅占4.59%,资金周转困难的前十大行业分别为:酒店餐饮、商业零售、汽车与零配件、消费电子、教育、机械制造、建筑业、原材料、交通运输、文化传媒行业;相比之下,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好于第三产业的企业。

开源节流是每个企业的首选,各种降成本、减人工、坐销变行销、直播带货等等,花样百出,脑洞大开。抛开那些积淀深厚,危机应对能力极强的优秀企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在面临长期不可预判的危机时,谁不为生存而焦虑,为出路拼搏?

以深商的中小企业为例,在“后疫情时代”深商思享会上,两位企业家就分享了他们的做法。

国瓷永丰源股份董事长刘权辉在面临疫情的压力之下,仍然许诺“不减员、不减薪”,为了开展自救,公司将一套寓意幸福美满的“幸福礼”餐瓷推向市场,并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以直播带货的形式让利社会,公司开启了全员推广模式,员工自发在社交平台推广产品,通过先社交再交易进行的口碑式营销,用员工社交平台的私域流量,人人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我们虽然失去了2000多万美金,但是我们用了不到半个多月的时间销售出7000多万的产品。”

旷逸生物科技创始人沈洁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传统行业必须打破常规进行战略优化,旷逸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与产品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她把业务重点从之前的注重技术研发,调整成现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孵化两手抓,未来将持续扩展国外科研的合作,并继续进行国内业务的输出,与深商会加大合作,共同推进健康行业大发展。

商会的力量

病毒攻陷了全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才能恢复正常,我们在一条船上。

疫情造成了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停滞,生产链断链,尤其是中小企业生死。当前,对很多企业而言,活下去最重 要!

调查显示,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流动资金紧张,希望金融机构在当前疫情下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效率,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另外,政府补贴申请是热门需求,政策补贴获取、政府扶持政策解读、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等是当下最需要的第三方服务。近七成企业希望政府推动银行提供融资便利与优惠,呼吁成立企业应急救助专项基金;七成以上企业希望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其次是延长贷款期限。

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首选,股东集资是企业融资渠道第二选择。企业对税费减免、稳岗补贴和银行贷款或续贷政策需求最为旺盛。

危难时刻,如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发挥自身独有的力量,体现了一个商会的担当。

针对疫情防控。深商会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商会资源平台优势,每天全天候对接会员企业、合作机构和社会上防疫物资生产单位等各方资源,千方百计助力会员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深商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利用自身优势,陆续执行了20多项举措,包括帮助500家会员企业对接口罩230余万个,测温枪万余支;号召50余家优秀深商代表共捐资捐物超过19亿元;向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提出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相关政策建议等等。

针对资金难题。深商会和建设银行联合推出深商“金融服务+”系列活动,其中力推的“金融方舟”项目就是启动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项行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合作,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推动银企精准对接,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助力企业按下复工复产、达产增产的“加速键”。

针对开源。深商会展开“为深商名优品牌带货,购物乐翻天!”活动,陆续邀请10多位企业家及深商会领导为康佳、柔宇、健康元、雅昌、金雅福、禾茂田园、和鲜等深商名企带货,为企业打开新销售模式及推广产品品牌。

针对经营管理。深商会迅速推出深商联合大学《加油!深商》线上公益课程,陆续邀请到蓝狮子创始人吴晓波、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汤道生、社会化营销专家晏涛、正见品牌顾问CEO崔洪波、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财经大咖叶檀等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部分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演讲嘉宾进行在线直播和视频分享,助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在逆境中思考,在智慧启迪下走出困境!

针对政策扶持。深商会向政府机构递交了关于支持企业度过难关降费降租金等六点建议:1、调整财政预算,设立抗击疫情产业救助专项资金;2、强力刺激需求,鼓励网购及允许快递、外卖进小区;3、积极减税降费,通过各种渠道减轻企业负担;4、突破融资瓶颈,提供不同的融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纾困;5、挽救停产企业,允许因疫情临时停产企业执行特殊政策;6、对龙头企业优先本地企业协作配套和缩短账期的行为给予奖励,银行对龙头企业在深圳范围内的供应链配套给予应收账款融资支持。深商会还与上海新沪商总会及著名的研究咨询机构零点有数,共同完成了2批400多家各行业会员企业“战疫有数:疫情期间企业开复工冲突问题和具体政策诉求征集”大型专项调研,并出具了《企业开复工冲突具链式效应,保运行策策需要更系统精准》和《深圳企业开复工问题链式效应,政府保运行政策需更系统精准》等2份调研分析报告,深入分析在疫情背景下,深圳乃至全国企业存在困难问题及建议,为深圳政府建言献策,以便助力政府精准施策、行业协同发展。深圳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深商会执行会长林慧也提交了《關于完善法制环境保护企业及企业家的建议》的一份建议,就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关心关怀企业家。

林慧表示,疫情的爆发,没人能独善其身,深商会和各个企业一起,为克服疫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很多的政府机构,包括商务局、人事局、社保局、税务局、工信局、检察院、法院、公安局都到商会来调研,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制定相关政策。

冰火两重天,并不只是押准赛道

一场疫情,让有些企业面临困境,也让有些企业展翅高飞,冰火两重天。

深商中,腾讯、迈瑞医疗就是代表。腾讯凭借游戏及提供网络平台的各类服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疫情爆发后全球对医疗器械的需求猛增,呼吸机全球缺货,生产呼吸机及其它医疗器械的迈瑞医疗,越做越大。

面对因疫情而突然增加的需求,比如口罩、熔喷布、滤效检测、测温枪等,有不少企业转型或进入,但随着需求的峰值已过,想大吃特吃蛋糕可多数并不如意。

任何赛道都有大量的竞争者及潜在的进入者,时间上的优势是短期的,对于大部分深商来说,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个赛道,就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赛道狭小,而是要考虑能不能在这个赛道排在头部,即抢占所在行业的头部位置,只要你处于头部,持续发展就会迎来腾飞的契机。

深商需求的是调整心态,打磨产品,提供客户满意服务,做好迎接一切机会的准备,当然,确保充足现金流突围的的首要条件。

特康控股是科技赋能工业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服务及物联网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总裁艾丽红在深商“金融服务+”系列活动之科创企业沙龙上也坦言:疫情对很多的产业都有影响,我们抓住了机遇,快速转型,利润反而有所增加,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比较大,需要快速的融资资源,希望这方面能得到支持。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资金周转困难、新订单急剧减少、人员变动频繁??很多原本很牛的企业,也被迫转型或倒闭。在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应该如何保命生存?如何寻求稳定甚至是增长?

大致的策略企业家们都懂,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自己的企业实情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落实。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主题演讲中就提到,当萧条的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领导人执掌经营之舵有5个策略:第一、全员营销。第二、全力开发新产品。第三、彻底削减成本。第四、保持高生产率。第五、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命式生存指南,虽然有价值,但远不如静下心来,重整队伍,吹响号角,死命突围。把危机变转机,迎来新的生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的重心不是找风口,而是找客户,而是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法。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在危机期,想要生存和突破,首先要把主业做精做专,优先在主业上投入人才和资源,优先思考主业的完善和升级空间在哪里,优先从主业上为客户寻找价值。做好主业,坚持价值为王,明确客户及其核心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享受更优质、性价比最优的服务。

外部环境再不好,只要产业还在,客户方面的需求还存在,把主业做精做专,做到不可替代,成为行业里产品及技术的领先者,就有了“过冬的棉衣”,真正的面对各类危机岿然不动,从容不迫。

乘风才容易破浪

后疫情时代,经济重启,中国政府布大局正陆续推出投资、振兴经济等重大举措,力度和针对性让人兴奋。

新基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在全国新建46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注册制和转板等证券市场制度改革、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小企业扶持、减税降费、金融及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技术发展、扶持小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民、地摊经济等等。当全球还在为抗击疫情头痛不已,中国已率先走出阴霾,各行各业全面、有序复工,正逐渐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领导核心,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乘新政策之风,把握机遇,必有斩获。

深商历来都有善于抓住机遇的好传统,有着粤港澳大湾区之地利,相信在这一波后疫情时代新经济大浪中仍是弄潮儿。

新商机不能光靠投资驱动还靠创新

疫情,是危机。但危机背后,也是转机。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虽然给餐饮、旅游、零售等诸多依赖线下交易的行业,造成了猛烈冲击,但也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云服务”等领域的逆势增长,与疫情强关联的医疗健康板块,更是表现活跃。

在公共卫生应急产业链,有大量民资的机遇。疫情后,国家一定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投入,推进一批中大型医院的建设,结合卫生医疗系统改革,丰富医疗资源供给;应急产业链也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比如:生产口罩、防护服、测温等防护用品的厂家。

在企业服务领域,视频会议、协作工具等远程办公工具独领风骚,尤其头部平台数据产生千万级增长。此外,细分领域同样蕴藏着机会,比如在企业软实力和抗风险领域,将会产生企业文化服务、企业保险等新型服务品类。

在C端消费领域,疫情让原本几乎快要“咽气”的社区团购、到家服务“起死回生”;在文娱领域,诞生了影院线上化、各领域直播、综艺云录制等;健康食品、健身、汽车、装修等,包括线上教育、母婴行业也有可能迎来一波爆发。

互联网医疗及医疗AI的应用场景出现激增。疫情加速医疗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让互联网医疗再度火热;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机器人检测等“医疗AI”找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在“新基建”加持下步入长周期赛道。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不管是工业互联网领域,还是‘新基建领域,都不可能在理论研发之后就快速进入市场应用阶段,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模式的落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还有很多。这场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是屬于受疫情短期驱动的消费模式,哪些是与时间为伍的新消费场景,这就考验我们的专业眼光和判断力了。

不过,须提醒深商的是,不管你是固守自己主业还是选择进入这些新赛道,在今天的技术环境下,企业的成长靠的是创新驱动增长而不是投资驱动,投资只是门槛,创新才是引擎。企业发展模式要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模式,要从规模增长转为价值增长,核心是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创新价值空间,协同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别让“变革、转型、创新”把自己搞死

如果说2019年还是下行压力;那么2020年,已经是夺命抢滩。

这两年许多企业家都普遍困惑企业不好做,日子不太好过了,打打球、吃吃饭、游游学就能挣到大把钱的好日子不再有了。现在加上这场疫情,许多企业家感觉生存更艰难。

当下的经济大环境充满了太多不確定性,甚至有很多冲突,情况变得很复杂。在这种环境里,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挑战,可能过去所有的经验都不再有效,这要求每个企业家需要用更宽、更多的视角去审视外部环境,不能简单凭过往的经验做出判断。企业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拥有未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经济衰退,不具有抗经济周期能力,习惯于赶风口,顺大势就可以得到发展,一旦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一旦遇到突发危机事件,许多企业就不适应,不知如何作为,不知如何化危为机,如何在存量结构变化中求发展。

在变革转型上,很多企业家犯了一个错误——变革和转型方案都是高层拿出来。事实是,高层的变革解决方案,放到基层一定是不可执行的,因为基层没有高层拥有的资源。转型一定要从现场发起,让一线开始动起来,如果不是从一线开始,转型是不可能做到的。组织转型的重点不是理念灌输和观念改变,而是要把一线员工中潜在的、隐性的创造能量给发掘出来,一定是让改变在“现场”发生,让一线员工真正被调动起来,才可持续突破极限,释放潜能,立于不败。

这几年有一个现象:凡是企业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外开始推销自己的管理理论的时候,或对外不断炫耀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和古玩藏品的时候,你去查一下这个企业的经营业绩,KPI指标都不会太好看。

过去企业家是自己满世界学习,各大名校EMBA读个遍,全世界名校校园逛个遍,管理的心灵鸡汤喝个够。现在应该是沉下来,静下心,学个透,带着团队一起学,训战结合,真正将理念、工具、方法在企业落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后疫情时代,唯一的战略就是要想尽办法撑过去、活下来,这时面子不重要,保存活下来的里子最要紧。

大企业及底蕴好的高成长性企业,转型和创新是主流;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求活是根本,不要急着创新,盲目折腾。千万别听一些“专家、教授、大师”忽悠的所谓商业模式创新、寻找增长第二极、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资本倍增模式等,包括许多正确的“废话”,这些耗钱、耗力、耗时的创新变革大招,这些对于艰难求生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还够不着、接不住,否则盲目折腾,创新不成反而把自己先搞死。企业家及高层团队要静下心来思考企业的未来,集体反思所暴露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团队学习,集思广益探寻活下去的策略和举措。要务实、主动求活创新,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微创新和管理改进、提升。

搞好管理+追求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增长”——从获取流量用户的“增长黑客”,到发力规模的“闪电式扩张”;从大公司讲“找到第二曲线”、“换道超车”,到小公司讲“快速迭代”、“试错升级”。在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高度动态化的时代里,唯有“增长”——持续的增长,才能让企业获得喘息的时间,正所谓“增长是一切企业问题解决的入口”。

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最大难题是——客户需求量萎缩,其他2?4名分别为:现金流风险、行业价格战、以及产品动销难。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单纯地复工、复产,并不能挽救企业。需求其实就像一座冰山,分为两面:一面是“显性需求”,就像冰山的上面;另一面是“隐性需求”,就像冰山的下面。

疫情冲击下,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冰山上的需求”也会相应萎缩,这是大家都能意识到的结果。但实际上,消费者需求也可能发生了“漂移”。

一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始终“漂移”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以琢磨。实际上,问题出在企业而不在消费者,因为“漂移”是相对的,与其说是消费者发生了“漂移”,不如说企业仅是在原地踏步。

企业家要把握的是“冲击带来的变量——市场端、消费端、竞争端”和“隐藏的不变量——对顾客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激发隐性需求”。

挖掘需求是增长的一方面,但企业的实质性增长主要源于商业创新,商业创新源自技术的重大创新,在不可逆的技术进步面前,我们最大的风险,不只是竞争风险,更是迭代风险。任何一个硬件制造商未来可能都会是这个服务组合中的一个部分,所有产品,最后都是服务,在未来,任何企业都是服务型企业,因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

同时,内部的管理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工作。

管理是最好的蓝海,在实践层面,最后的光荣,一定属于那些相信科学、相信管理、愿意俯下身来做小学生,在管理上投重资、下大力气的企业。

艰难时期,扎实的“基本功”更显珍贵,而这得靠有效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剩者为王,最后剩下来的都是最厉害的企业。

猜你喜欢
深商疫情企业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第五届全球深商大会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
首届全球深商大会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