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的阳光照耀“问题生”

2020-07-26 11:12黄结根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关爱

黄结根

【摘要】“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不好,有的不遵守纪律,有的不求进步,在班级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遇。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对“问题生”感情投资增加一点、思想启迪耐心一点、学法指导优先一点、表扬激励慷慨一点、实践机会多给一点、生活关怀周到一点,辛勤付出之后一定是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关键词】关爱   “问题生”   特别“优待”

當教师们看到自己身边缺乏灵气又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不知有何看法?也许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气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也许会万般无奈地摆摆手,慨叹道:“宁愿带十个优生,也不愿带一个差生。”教师们的唉声叹气,道出了转变“问题生”的艰难。

“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不好,有的不遵守纪律,有的不求进步,在班级里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冷遇;自己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不好的庄稼人。”实践证明,只要“庄稼人”下足了功夫,运用了好的对策,“问题生”是可以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不良习惯,转变为好学生的。回顾学过的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关于“问题生”,教师有四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教师对他们缺乏关爱;二是教师对他们缺乏信心;三是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四是教师对他们“硬”转化的方法有错误。寻找到“症结”,便可对症下药,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问题生”特别“优待”:

一、感情投资增加一点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做学生的工作首先要满腔热情,对学生,特别是“问题生”要充满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通往学生心灵世界的桥梁。陶行知先生也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启示我们要爱学生,更要厚爱那些“问题生”,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火,融化他们冰冷的心。“问题生”使人生厌,会被人歧视,被人冷落。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训斥,而要知之深、爱之切,要下功夫,深入到“问题生”的家庭中去,到他们的集体中去,到他们的伙伴中去,和他们结为挚友,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了解,多方面、多渠道,探知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做到雨落薄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扫除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障碍,恢复自信。

我班的小龙同学,是全校出了名的典型“双差生”,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漫骂同学,还常动粗,老师们对他摇头叹气,同学对他“望而生畏”。有一天,他与张明同学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起来,小龙同学一气之下两脚“飞”到张明肚子上,张明一边哭一边大声地嚷道:“小龙,你这个没爸爸的人,是野种!”小龙一听,气呼呼地像一头发疯的狮子一样向张明冲过去。此时,幸好笔者及时赶到,把他们拉开。但小龙同学此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你等着瞧吧,我不会放过你的!”经过了解,笔者得知原来小龙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不幸车祸去世了,从此,小龙就失去了父爱,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感情也变得十分脆弱。于是,笔者便经常找他谈心,从学习、生活上关爱他。“久旱逢甘露”,他的人格受到尊重,自尊心就树立起来了。慢慢地,他喜欢跟笔者交心。有一次,还往笔者抽屉里塞了一张纸条:“黄老师,您真好!您和妈妈是我最亲的人,我喜欢您!我以后再也不打人了,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今天晚上是我的生日,我想请您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好吗?”看到这张纸条,笔者的眼睛湿润了……

“浇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心”。笔者深切地体会到:爱心是打开“问题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能融化一切,能催人奋进。

二、思想启迪耐心一点

好学生的优点像金子一样容易被人发现,“问题生”的优点总是和沙子混在一起,教师要有沙里淘金的信心和毅力。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这一时期是接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循循善诱,培养和满足“问题生”的合理需求,抑制和克服“问题生”不合理的需求,就能促使其养成健康的个性。但这需要一定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三尺冰冻”只靠一点之暖岂能化解?“问题生”意志一般都较薄弱,如操之过急而采取不当措施,就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挫伤其上进心和自信心。

教师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耐心的引导是消除“问题生”恐惧不安心理、增强他们自尊心和上进心的重要因素。笔者经常用先辈刻苦勤奋的故事引导他们,开启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一次“问题生”动员会上,笔者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了两个故事: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后来成为创造奇才;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并不好,但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笔者时而低沉时而激昂的讲述过程中,一双双迷茫的眼睛渐渐明亮了。接着,笔者告诉学生们:要向科学家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榜样,要树立自信心,要坚定别人能做到的事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做到的信念。

三、学法指导优先一点

在“问题生”恢复自信心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学,学什么,怎样分清主次,掌握重点,让他们明白上课为什么要专心听讲,课后为什么要做作业;另外,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上课未听懂的地方,课后要及时辅导,且辅导时一定要反复、细致、耐心,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四、表扬激励慷慨一点

“问题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可是,少数教师会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对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那么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行。这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想,容易导致“问题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那些被遮掩了的闪光点,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点滴的积极因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习方面不好的“问题生”,在其他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有的在体育场上大显身手,有的搞小发明创造心灵手巧,有的组织指挥能力相当强……然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鼓励。实践证明,“问题生”有微小的长处要给予肯定,稍有进步要给予表扬,这非常重要,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引发他们的心理感应,唤起他们良好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

五、实践机会多给一点

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各显其能,笔者经常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如故事会、演唱会、美术展、手抄报、作文比赛、象棋比赛等,鼓励“问题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扮演主角,给予一切机会发挥“问题生”的特长,施展他们的才华,以此来改善“问题生”消极的心理,满足其心理需要。在课堂上,笔者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留一点给“问题生”,有时还会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跳也摘不到就帮他一把,让他们同样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生活关怀周到一点

教师要摸清“问题生”出“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除了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更要在生活上体贴他们。特别是生活在不完整家庭的“问题生”,他们大多孤僻寡言,对同学、老师冷淡,生活无规律,有的还表现出心情烦躁。教师要经常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生活上多关心、体贴他们,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要动员同学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对“问题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善待。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感情上尊重“问题生”,在思想上启迪“问题生”,在学习上引导“问题生”,在生活上体贴“问题生”,用真诚的情感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在育人过程中多一些冷静,少一些武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讥讽,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去认真雕琢身边受人冷落的“朽木”!辛勤付出之后一定是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猜你喜欢
关爱
浅谈将爱融入德育中的途径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教育是用爱心和责任浇灌的花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