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起源

2020-07-27 16:43刘虎
阅读(高年级) 2020年5期
关键词:少华文学奖作家

在上初中之前,我一直显得特别一般。学习成绩一般,运动能力一般,浑身上下没有丝毫比别人突出的地方,几乎没有哪个老师或同学多留意过我。唯一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我特别喜欢读课外书。

上初一那年,我遇上了何老师。他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篇作文被他拿到课堂上“口头发表”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被全班同学注目的感觉。

何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读了我的文章,还向同学们提问,让大家说说我这篇文章的优缺点,最后他也评价了几句。我虽然为一些赞美的话欣喜,可确实还不习惯被别人关注,连下课都不敢出去和同学们一起玩,怕他们会拿我寻开心。

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由活动,我正在操场上踢足球,听见何老师喊了我一声。我的心跳顿时加速,不知道他会找我谈些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同老师谈话。何老师很亲切地和我聊了起来。他先简单地问了我一些家庭情况,接着话题一转,和我讲起了他上学时的事。他告诉我,他小时候有个梦想,将来当个作家,为此他曾看过很多书,也做了大量练笔。只可惜后来因为时代的原因,他走上了另外的道路。他还给我讲了几个他熟悉的作家的故事。直到放学很久了,他才把我送到校门口。告别的时候,他抬手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说了一句令我一生难忘的话:

“好好努力,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作家。”

我一路往家走,一路若有所思地回味着何老师的话。那时,我生活在河西走廊中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很陌生,甚至我读过的那些书,我的印象也不过是极为模糊的、抽象的。最后,我想,老师所讲的文学、写作,应该就是作文了吧?

第二天上午,何老师宣布要给我们上一堂文学欣赏课。我记得很清楚,他给我们读了一篇韩少华的散文《昙花》。何老师详细地给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立意和语言风格,并且讲了写这篇文章之前,他跟一些同学去韩少华家亲眼目睹了花开的全部过程。原来,韩少华曾是他的初中语文老师。

下课前,何老师有意朝着我说了一句话:“希望今天的课能够对那些在文学上有潜质的同学有所帮助。咱们班将来如果能够出一个作家,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我的脸顿时就红了。从那以后,我对自己有了要求:坚持每天写日记,更加主動地寻找一些文学书籍悉心阅读,偶然还悄悄模仿着写点儿什么。何老师显然也注意到了我的这个变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问问我在看什么书,还给我推荐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文章。

终于有一天,他让我把自己的一篇作文用方格纸抄好,寄给了当时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社。我懵懵懂懂地按照他的吩咐做了。没想到,很快我就收到了一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报,头条正刊登着我的文章!看着我的名字被印成铅字,我激动得不知怎么表达才好。

我就是这样被一次小小的成功激发了勇气,开始进入有意识的创作。如今,我的作品经常会在一些全国性刊物上露面,也出版了不少书,大概算得上是一个作家了吧。每到年底,我在整理自己的收获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何老师。要是没有他的那一句鼓励,恐怕今天的我还不知道是在怎样浑浑噩噩度日呢。

那句鼓励的话语,便是我梦想的起源。

刘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理学硕士,地质勘探高级工程师。自幼生长在陕南汉江河边,长期工作在大漠戈壁祁连雪山。已出版《暴雪》《幼狮》《冰崩》《白鹿》《心在旷野》《第十四对肋骨》《风雪那年》《飞越喜马拉雅》《黑夜女王》《中等生的突围》等多部长篇小说,作品版权输出到国外。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全国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等奖项。

猜你喜欢
少华文学奖作家
作家谈写作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漫画哲理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画与理
我和我的“作家梦”
画中有话
二则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