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复校复课体育课怎样上

2020-07-27 16:26韩文颖李相如
体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

韩文颖 李相如

摘  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两低两高”现象,本文提出要把控两条底线原则、三种设计的体育课复课思路。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复校复课;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1

随着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很多省份已经开始复校复课。但近期,由于在体育课上两名学生在跑步时不幸猝死,把学生在体育课上戴口罩导致的意外事故推上了舆论的高点。本文暂不讨论戴口罩上体育课是否是导致学生猝死的原因,而是对疫情之后,中小学复校复课的体育课怎样上提出一些想法,供教师们参考。

疫情之后复校复课体育课怎样上?笔者提出一个现实、两条原则、三种设计的体育课复课思路。

一、一个现实

从2020年1月起,学生居家封闭多月,据相关报道,中小学生这段时间每天居家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不足30分钟。因此,当复校复课后,现实情况是学生进入体育运动场地时,很容易出现两低两高的情况。所谓的两低:一是学生的身体体能和抗体力运动的能力大为降低;二是学生适应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技能也大为降低。所谓的两高:一是学生从居家到户外体育运动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热情高;二是学生机体对体育活动刺激的兴奋度高。

由于这个现实情况,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就应该特别小心谨慎,注意观察,区别对待,防范未然,同时也要把控两条底线原则。

二、两条原则

一是安全第一原则

体育课的基本宗旨是让学生强身健体,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因此,开始复校复课时,体育课首先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这段时间的体育课上教师要反复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质量不做过高的要求,更不要勉强学生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学生刚刚从居家状态进入学校复课,所以在上体育课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就是要从心理、生理和运动三方面做到循序渐进:心理上要调控学生过于兴奋或过于抑制的心理,要注意把握活动和运动的动作节奏;生理上要注意观察和测试学生运动时的体力恢复及一些简便易行的生理指标,如脉搏次数、呼吸次数、肌肉反应等;运动过程中要从低强度、小运动量开始体力和技术性恢复,注重选择和实施从学生上下肢运动过渡到全身性运动的适应性手段和方法。

做好这两条底线原则,提出以下三种设计供教师们参考。

三、三种设计

第一种设计:慢运动+柔韧性练习

慢运动可以从走步、徒手体操、走跑交替、广场舞、瑜伽、太极拳等有氧项目开始,时间4~5分钟。慢运动之后做2~3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柔韧性练习遵循由静到动的练习方式。相对静态的柔韧性练习包括拉伸腿部肌肉、腰背部肌肉、上肢和胸腹肌肉等;相对动态的柔韧性练习包括弓箭步拉腿、扶肋木架前后左右摆腿练习、行进间伸拉练习等。

第二种设计:慢运动+力量性练习

慢运动可以选择走步、徒手体操、走跑交替、广场舞、瑜伽、太极拳等有氧项目,时间4~5分钟。慢运动之后做2~3分钟的力量性练习。这段时间的力量性练习建议选择部分静力性力量练习和小强度的动力性力量练习相交替的方案。静力性力量练习包括马步蹲桩、背靠墙或其他器械做背靠马步、肘部静力俯卧支撑、悬垂举腿保持等练习;小强度的动力性力量练习包括下蹲起、斜体俯卧撑、原地纵跳、悬垂举腿等练习。

第三种设计:非集体性活动+自我控制强度体育活动

这段时间的體育课最好打破传统体育课例行的课堂组织形式,不要或尽可能少地采用集体性活动或运动的方式。非集体性活动最好选择一些个人运动项目,学生之间保持适度的间隙或距离,不开展学生接触性的活动和项目。同时,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能够自我控制,既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又把运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猜你喜欢
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四有”体育课教学结构构建与实施建议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王老师的体育课
王老师的体育课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报数
快乐念念咒
2000—2001年:西藏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