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2020-07-27 15:58叶惠美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文学作品

叶惠美

摘    要: 大学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教学,借助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引导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关照现实教育,是让大学语文教学产生人文力量的重要方式。借由相关阐述,实现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的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    人文教育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学科近乎边缘化,一些高校过于重视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训练,导致一些学生不再是为己之学,仅仅是为人之学,只拥有人文社科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因此,除了提高学生应对未来就业的硬实力外,如何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生命相连接,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成了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過去的教学中,我们做了一系列尝试,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挖掘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育人作用。文学作品有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引导学生以文为镜,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积累处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的应有之义。本文试图以文学作品为素材,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反思人生的种种面向,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一、文学作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古代就备受肯定。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339)刘勰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2](744)冯梦龙《警世通言·序》曰:“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3](663)

大学语文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看似不实用,实则承担着觉世、传德的责任,“蕴藏着浓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4](80)。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很多,如寻找自我与爱情间的平衡感、管窥他人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反思自我与生命意义的觉醒等。

二、爱情观的引导

大学时期随着交际圈的扩大,大学恋人越来越多,但一些大学生处理爱情时有时会不理智。

大学语文中的爱情文学记录了作者的冷暖自知。《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容执着的等待与单相思的悲凉;《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圣洁无暇的初恋;《昨夜你对我一笑》是余光中的沉浸爱情中的美好回忆;《白头吟》是卓文君地老天荒愿望的幻灭;《江城子》是苏轼痛失伴侣的痛苦呐喊……爱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5](257)老师通过作品解读能帮助学生获取处理两性关系的间接经验,寻找爱情与自我之间的平衡感,更好地处理恋爱问题。

笔者在介绍约翰·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的时候,有的同学禁不住喊出了“渣男”二字。笔者趁机提问:“艾舍斯特在追求爱情的路上是否犯错,为什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全班同学按观点自发分成了反方和正方进行辩论。反方更多地认为艾舍斯特不应该随便撩人,太花心。正方则主张艾舍斯特选择斯苔拉是正确的,灵魂伴侣才是真爱。辩论之后,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不能以伤害第三人为前提。有时候,我们无心的一个举动就可能断送了他人的性命。当有一天真的不爱了,也要好好说清楚”。最后,全班一起朗诵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通过鉴赏、辩论与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处理恋爱问题的严肃性。

在《天才梦》中当介绍张爱玲面对胡兰成一次次的背叛,终于痛下决心寄去了一封分手信,同时附上了三十万稿酬时,笔者提问:“你觉得张爱玲这样做值得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学生的回答如下:“我会拼命工作,收获事业。”“我要让他身败名裂”……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弄清违法行为的后果。接着,笔者在PPT上展示“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6],分析张爱玲这样做的原因。最后给出课外阅读推荐,如李昂《一封未寄的情书》、电影《悄悄告诉她》《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让学生提前感知爱情世界的错综复杂,懂得相爱未必能相守,在感悟作品的同时,丰富处理恋爱问题的经验。

三、生命教育

现在很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一遇挫折,心就碎了,有的甚至放弃了生的希望。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作家,如史铁生、海伦·凯勒,有尝遍苦难却依然热爱生活的徐富贵,有激励人与困难作斗争的《一碗清汤荞麦面》……

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当说到海子自杀的原因时,为了降低海子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笔者播放了尼克·胡哲的演讲短视频,介绍了尼克·胡哲的不幸与社会贡献。随后,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三分钟:“尼克·胡哲和海子,你更佩服哪个人的生命态度?”通过正反案例的对比,激发学生对强者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接着,笔者朗诵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推荐课外阅读《一碗清汤荞麦面》,并寄语:“感受爱、温暖、幸福,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勇敢面对,是一种生命态度。”后来有一个学生给笔者发来邮件:“老师,通过今天的课,我原谅了自己是个‘矮穷丑,也原谅了自己英语只能考60分。轻松了很多。谢谢您。”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能够借着90分钟的课堂,帮助学生找到和自己和解的理由,学会悦纳自己,实是教师生涯中的一大乐事。

四、感恩教育

人世间最大的恩情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但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些家长或为生活奔波远离孩子,或对孩子期望太高总是批评,让孩子错误地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有的学生甚至在课上公开说:“在我心里,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父母对我来说可有可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悟父母的不易和体验爱与温暖的能力。如《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时,当讲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7](135)时,等学生发言之后,笔者接着展示几幅母爱、父爱的图,进入拓展思考:“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何感悟?”学生发言完毕后,接着播放歌曲《朗诵光明》,用音乐渲染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外推荐《诗经·小雅·蓼莪》《弟子规》、老舍《我的母亲》、史铁生《合欢树》。最后要求每人给父母写一封信。并于下周上课时随机抽取三名同学现场打电话给父母,把信的内容念出来。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懂得了换位思考,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在讲授《容忍与自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忍与自由的关系,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校园里,你最无法容忍的事情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中,对室友的不满情绪像发酵了一样。于是笔者讲述了自己大学时为室友过生日、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并提出“说说你的室友最感动你的一件事”。最后,赠语“每天早晨睡醒后给自己和室友一个微笑,生命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换”。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听完之后,主动伸手拥抱坐在旁边的室友,这是本次课的成效之一。

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不足,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把文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与人和谐共处,有助于缓和各种紧张的关系,增加学生对人、事的包容度,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关照现实的教育

文学作品像一面镜子,为我们折射出了现实世界的影像。林清玄的《好雪片片》刻画了一位流浪老人深处生活底层却有着“人的好品质”,为我们秉持善良本质注入了力量;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兰晓龙的《士兵突击》“不放弃、不抛弃”的许三多精神,对团队协作产生了教育意义;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展示了生死关头大我和小我的博弈,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所以,文学作品的讲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认识、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积极的应对。

在《大学》这篇古文中,当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7](10)时,笔者曾问“有个老人摔倒了,会上前帮忙的请举手”。面对有的班级无一人举手的情况,笔者接着问了两个问题:“假如那人是你的爺爷奶奶呢?”“你觉得怎样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由此引发了全班对现今社会人情冷漠的一些讨论和批判。有的说多进行好人好事的报道;有的主张见死不救就是犯罪;有的认为要严惩白眼狼……最后引导大家“古代很多宝贵的精神在现代都缺失了。我们要继承发扬古人优良的东西。要勇于改变,努力了才可能改变,不努力肯定不会改变”。并推荐课外阅读王蒙的《善良》、房强的《寻找善良的价值》。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净化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在批判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在改变中学会担当,是语文的人文力量之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终要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健全发展,以此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8](29)。

六、结语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将来学生找工作,有个求职的通行证,而应该注重人文精神教育。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一次以文为镜,修正思想偏差的精神教育,更是自我生命意义的觉醒之旅。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要为学生构筑一座体悟文学作品内涵,探讨生命意义,树立批判反思意识,平衡理性和感性,传承中华精神的人文大厦。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育人因素,帮助学生在“学文”中学会正确对待生命与生活,进而提高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言[M].镇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冯梦龙.警世通言[M].镇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4]费孝通.费孝通在2003:世纪学人遗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洪亮吉.洪亮吉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1.

[6]张爱玲的十大经典爱情语录[EB/OL].http://www.ruiwen.com/wenxue/zhangailing/24837.html

[7]郭孔生.大学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8]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