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民俗文化之根

2020-07-27 15:58罗素娥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

罗素娥

摘    要: 从侗族大歌到侗族蜡染,黔东南侗族的民俗文化在交流、融合、创造中已经实现了从民族走向世界的跨越,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内在生命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回溯黔东南侗族的发展历程,文化艺术之所以能于国际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与几千年时间刻度下根植并流传的民族精神、制度、思想、信仰等因素密不可分。可以说,黔东南侗族的文化传承与改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了一个范本,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

关键词: 黔东南侗族    好客精神    母系制度    宗教信仰    歌谣文化

一、黔东南侗族的分布

黔东南侗族(以下简称“黔侗”)人大多生活在高山丛林。从地理位置来看,黔东南的侗族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都柳江以北,沅阳河以南。在贵州黔东南州16县市中,侗族人主要生活在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岑巩县、剑河县、镇远县及三穗县这9个县。

黔侗分为“南侗”和“北侗”。以贵州省锦屏县为界限,包括锦屏县在内以北的黔侗为北侗,以南为南侗。之所以出现南、北侗的区别,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黔侗人的聚居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部分侗寨周围聚居着其他少数民族,就某一侗寨而言,当中居住的也不全是侗族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衍生了新的民俗。其次,黔侗人居于山间,环境相对闭塞,在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普及之前各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导致各个侗寨之间产生了差异,并且距离越远差异越大。最后,洪武年间明王朝在黔侗实行了“屯军制度”,汉侗文化交流频繁,在汉族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北侗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南侗地区的民俗发生了变化。

二、黔东南侗族民俗活动研究

(一)部落联盟背景下的好客精神

侗族人“热情好客”。笔者认为侗族人的热情好客离不开过去管理着侗族人的“款”“款组织”和村寨之间的各种“盟约”。都是侗族人在演变历程中根据生活发展的需要和本民族的地域特色自行拟定的条例,“经寨内族人讨论通过后,由村寨全体人员监督、共同执行,称为‘侗款”[1]。首先,在侗款的“六面威”中就出现了提倡相互尊重、热情好客、和睦共处等内容。其次,黔侗各寨之间结成联盟后往往会为了加深情谊而互相集体做客或者联姻,由此促进了两寨间侗民的友好交往。最后,盟约式社会中的黔侗人都有一定的集体观念,在这一观念的熏染下,黔侗人自然会为了集体而与人友好交往。在以上四点因素的影响下,黔侗人逐渐形成了与人交好、待客热情的好客精神。

在好客精神产生后,黔侗人衍生出了自己的待客礼仪。比如,过去的侗人大多会打猎,因此,侗人的餐桌上不缺肉食。此外,侗族人好酒,而且以酒待客可以增添饭桌的热闹气氛。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侗族人以歌交友,且歌声易打动人心,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个人情感。最后,侗族人在几千年的迁徙和发展历程中以糯米为主食,形成了特有的“糯食文化”[2]。为了方便消化,侗族人家中常备有酸食。因此,酒肉、侗歌和酸食是侗人待客饭桌上最常见的。值得注意的是,凡遇贵客,黔侗人会摆长桌宴相待,以牛角作酒杯敬酒。

(二)母系社会影响下的女性生活

侗族女性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对较高的,黔侗的女性也是如此。从生产模式来看,侗人大多务农,女性也可以参与农活。因而,无论是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作为劳动力之一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均占据一定的地位。从男女交往方式来看,黔侗女性拥有较自由的社交权利,这显见于“行歌坐夜”和“玩山晾月”等习俗中。而且,黔侗男女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如黎平“天府”侗族的人们对已婚有子女的中青年的称谓,是以头胎之名(男女不论)来确定的[3](105)。由此延伸开去,黔侗女性没有受到不必要的“女德”约束。如女子改嫁不会被人唾骂,且身份并不低于未婚姑娘[4](46)。最后,黔侗女性受到社会舆论的保护且享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歧视女性、虐待媳妇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女性婚后难以忍受夫家的虐待可以随时离去[4](46)。

母系社会在提高了黔侗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女性带来各种权利的同时,也为黔侗男女青年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在母系制度及族群关系的影响下,曾经的“舅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黔侗女性的婚姻自由。主要体现在“还娘头”(“姑舅表婚”)的婚俗上。根据史料记载:“侗族婚俗‘还娘头作为维系侗族社会关系制度的存在,有极其严格的约制。”[5]在这一制度下,舅家儿子享有迎娶姑家女儿的优先权。姑家嫁女需先过问舅家,舅家同意可另嫁他家,舅家不同意则不能嫁。现在,“姑舅表婚”制度已逐渐退出历史现场。其次,部分地区“不落夫家”的婚俗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婚姻美满的。在这一婚俗中,婚新婚夫妻并不住在一起,且女方在不与男方同居期间有权与别的男性对唱情歌而男方无权干涉[4](19)。

(三)原始宗教的信仰與禁忌

黔侗的原始宗教信仰可分为:图腾崇拜、鬼神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物崇拜五个部分。说到“原始宗教”,人们往往会将其与“迷信”相联系而觉得“原始宗教”就是糟粕。的确,黔侗原始宗教具有迷信色彩,从科学的向度上看不利于社会发展。比如,在黔侗文化中,受“山林为主,人为客”[6]的自然观影响,鬼神崇拜长盛不衰。受其影响,即使我们已经进入了重视理性、科学、文明的现代化时代,当地人依然对科学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自觉的认同,更遑论主动学习。除了不利于人们的思想更新外,这种根深蒂固的鬼神信仰还或多或少妨碍人们的身体健康。身患疾病时,当地人往往选择信鬼神而不去医院。最后,在鬼神论下人们认为“被鬼附身的人”会伤害身边的人甚至带来灾祸。黔侗人会远离并且歧视“被鬼附身的人”。再如图腾崇拜,由于时代、种族、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会形成各自的图腾崇拜,我们理应尊重这种文化差异。但是,黔侗人并未深谙此理,比如他们认为蛇图腾的种族是坏种,即歧视这一种族。无论是鬼神论中的歧视还是图腾崇拜中的歧视,都是违背人权且不利于文化繁荣和社会团结的。当然,现今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大部分地区已经破除了鬼神崇拜。

不过,黔侗的原始宗教并不直接等同于迷信,也并非全是糟粕。首先,黔侗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连接黔侗人民血缘的纽带,可以稳固当地人的“根性”意识和“家园”意识,为其带来民族归属感,有利于民族稳定和社会向心力的提升。其次,鬼神崇拜可以通过向人们灌输对冤死鬼魂的恐惧而使人们重视生命安全[7](26),从而爱惜生命。再次,英雄崇拜有利于增加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最后,自然崇拜使黔侗人形成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法则,养成了环境保护的习惯,如黔侗“十八年衫”的民俗。

黔侗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禁忌。这些禁忌对黔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尤其对黔侗人起到了约束和保护作用。如:记上草标的物品被视为有主之物,非主不得随意占用。在斗牛时孕妇不得从牛王的身边路过,且孕妇的丈夫也不允许加入斗牛队伍等。孕妇在斗牛时的这个禁忌的起源其实是“因保护妇女婴儿所产生的迷信心理”[4](179)。如前所述,诸多黔侗禁忌带有迷信和歧视色彩,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如禁止与蛇图腾的种族往来等。

(四)黔侗社会中的男女交往与婚恋

黔侗在对待男女交往和男女婚姻上秉持着较为开放的态度。回溯黔侗发展史,虽然制度、家庭和宗教对男女自由婚姻有所限制,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被允许的。无论是在各种节日活动上青年男女呈现出的往来模式,还是在“行歌坐夜”和“玩山晾月”等恋爱方式中,都可以看出黔侗的青年男女拥有一定的自由交往和恋爱权利。笔者认为黔侗青年男女恋爱自由的产生有以下原因:首先,黔侗男女有着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其次,“款”的“六面威”提倡和睦而使侗族社会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再次,集体社会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黔侗人重视社交,自由恋爱作为社交的一种,自然是被允许的。

(五)丰富多彩的歌谣文化

黔侗有着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丰富多彩且枝繁叶茂的歌谣文化。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已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了侗族大歌外,黔侗还不乏各式各样的侗语小调。黔侗的歌谣文化为何如此发达?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侗语内部各方言土语声调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最少的土语只有6个声调6种调形,最多的土语有15个声调9种调形[8]。声调的差异导致歌的曲调存在差异。其次,黔侗人住在山区,以农业为生,闲暇时间较少,唱歌这一娱乐方式因其所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而成为侗人主要的娱乐方式。甚至,有学者提出“歌唱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娱乐方式”[9],足以说明唱歌在侗族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黔侗人社交时的以歌会友、恋爱时的以歌传情均促进了歌谣的交流与创新。

唱歌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何以会在黔侗发展长久呢?首先,唱歌本就是山区盛行的娱乐方式。其次,侗族的历史和各式约规是以歌谣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传承侗歌有其必要性。最后,黔侗的社交场合少不了歌谣,且唱歌是黔侗人重要的社交方式,歌技的好坏是评判一个人社交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从这个意义来看,黔侗人重视歌谣的传承和创新。当然,对于源远流长又质朴纯真的艺术形态,如何处理好“本真性”原生态与“展示性”原生态的关系[10]是黔侗人在发展中必须迎接的挑战。

三、结语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局处一隅的黔侗社会在时代潮流中谋求发展和变化。因现代社会是重科学、讲法律的社会,所以,黔侗以前那些与现代法制社会不符的陋俗旧制被剔除。比如,作为约束和管理黔侗人的“款”及“款组织”被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取代。“款”具有团结人民的作用,现在的黔侗人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居在一起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保留部分的“款约”以辅助国家管理黔侗地区。除旅游区外,在当下黔侗地区已很少见到年轻人唱侗歌。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黔侗青年普遍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所以,如何将优秀的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是黔侗人应当重视的事情。当然,在文化传承的同时不能忽视黔侗人的经济需求。毕竟,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产生离不开商业。为寻求发展,黔侗部分地区进入商业化时代。黔侗的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大致有出售手工艺品、商演、开发旅游风景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未寻求到与自己的文化特色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没有充分彰显黔侗文化的当代价值。综上,保留悠久的民俗风情、传承优秀的本民族文化、發展本地经济和创新商业模式是目前黔侗地区面临的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应当通过教育突围。通过教育将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激活、保留、传承,同时培养优秀人才打捞黔侗文化习俗中的遗珠,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创新既有文化中的特色因子,打造新型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宁英.民间规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贵州黔东南侗族村寨日常生活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杨筑慧.侗族糯稻种植的历史变迁——以黔东南黎、榕、从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罗廷华,王胜先.侗族历史文化习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4]王胜先.侗族文化与习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5]罗仙东,龙景科.黔东南侗族婚俗的历史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5(25).

[6]许艳.黔东南侗族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

[7]周国茂.自然与生命的意义世界——贵州少数民族原始崇拜与民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26.

[8]龙润田.侗语声调演变的合并趋势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8(9).

[9]龙景科.和谐栖息的生存演绎——贵州省黔东南侗族民歌的人类学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08(4).

[10]杜安.原生态艺术如何应对挑战——以黔东南侗族大歌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1).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黔东南侗族的分布及民俗活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324074Y)。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勘误声明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从两难的生存选择到荒谬的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的思想理路
宗教信仰对三明客家传统器物形态的影响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民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利弊分析与策略研究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