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2020-07-27 15:58金伟杨启梅杨长发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金伟 杨启梅 杨长发

摘    要: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当前研究生群体呈现以下特点:生源多元、结构复杂,人格独立、思想成熟,动机明确、分散自主。本文基于研究生群体现状,分析高校研究生党建面临的问题:导师作用淡化、党建科研难结合,制度建设滞后、活动组织难执行,内容形式单一、支部生活难以高效。为此,提出如下创新方案:谋划顶层设计,創新支部设置,凝聚团队力量,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推行网络党建。

关键词: 研究生党建    创新方案    网络党建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为“领头羊”的党建工作。切实抓牢研究生党建工作,积极投身党建创新研究,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党建系统,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从1978年到2017年,招生数量增加了75倍,研究生招生人数更是突破了80万,2020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随着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有效地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研究生群体本身特点及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生源多元,结构复杂。

研究生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想要继续深造的和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的应届毕业生及参加过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研究生年龄分层严重,应届读研的多数在二十几岁,往届读研的年龄则在二十多到三四十岁不等;研究生的地域和本科院校也不尽相同。再者,研究生结构复杂,比如,按学籍管理不同,可分为学历教育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研究生;按专业和用途不同,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虽然学历一样,但前者培养过程偏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后者以科研实践为导向,培养过程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二)人格独立,思想成熟。

研究生大多经历过完整的大学教育,为人处世基本形成了独有的特征,可以独立学习生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定型。多数研究生入校前就接触过较多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能站在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思想趋于成熟,政治觉悟高,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大事。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思政教师保持隔阂,不易掌握他们的真实的思想动态,简单直接的灌输式教育对他们效果不显著。

(三)动机明确,分散自主。

对比本科生而言,大部分研究生学习动机更加明确、科研能力较强、学习和生活条件较优越、学习更自主灵活。硕士研究生学制基本是2年—3年,大部分研究生集中上课时间只有一年,其余时间都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忙于自己的项目研究、校外实习、科研实验、发表论文及其他毕业需要完成的事务。在研究生班级中由于一些学生一心只在科研和完成毕业任务上,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很少,比较容易产生学术情绪浮躁的现象,导致存在虽然是同班同学却很少见面的情况。此外,研究生分散性较强,传统的班级意识逐步淡化,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活动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个人思想状况较难掌握。

二、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2]。在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一)导师作用淡化,党建科研难结合。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然而部分研究生党建和科研未有效结合。一是研究生德育工作体制不健全,部分导师只重视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二是导师科研、教学工作较忙,很少有导师利用空闲时间参与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对部分研究生存在的消极情况了解甚少。三是导师群体来源多样,非党员导师、归国导师、外籍导师等数量增加,一些导师“重成果轻德育”、不支持学生活动情况逐渐增加。

(二)制度建设滞后,活动组织难执行。

与本科党建工作相比,研究生党建在制度建设上相对滞后。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支部党员的管理和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些常规的问题没有详细的流程,导致一些活动开展难度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是制度执行力度较弱。部分支部制订了用来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和学习的条例,但在支部活动具体执行时,有些条例并不能很好地落实。三是党支部干部责任心不高。部分党支部干部关于党的理论水平不高,加上工作责任心不高,对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职责模糊不清,导致党建工作缺乏计划性和可执行性。

(三)内容形式单一,支部生活难高效。

支部活动是党建工作的主要阵地。然而,目前部分研究生党支部活动内容较单一。一是只传达上级党组织会议精神和活动通知,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党组织的任务,缺乏创新。二是不能及时围绕同学们学习生活接触的热点问题拓展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方案,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热情不高,再加上一些科研任务繁重的学生甚至会对支部活动产生抵触情绪,组织生活质量很难保证。三是支部没有按照研究生群体特点建立,研究生专业多且分散,学习生活空间较独立,同一支部很多同学相互不了解,组织生活很难高效开展。

三、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创新研究生党建

(一)谋划顶层设计,实施党建战略工程。

一是重视党建长远规划,发挥战略性指引作用。校院两级均要制定研究生党建规划,并分阶段归纳总结,根据形势找出突出性问题,提出可实施、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建设目标[3](3-8)。二是强化校院两级党建规划衔接,院系规划用学校规划为指导和依据,学校规划通过院系规划落地落实。三是注重党建工程专题研讨,集思广益提出党建创新方案,破解党建难题。通过总结基层的好做法,汲取创新思路。要善于出实招,切忌脱离实际做假想研究。

(二)创新支部设置,实施党建引领工程。

一是优化横纵党支部设置模式。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常见的设置模式包括根据年级划分的横向党支部和根据研究方向划分的纵向党支部。但可根据研究生特点进行优化,如低年级硕士生以横向为主,高年级硕士生、博士生则以纵向为主。二是与校内党支部共建。包括与教师支部、本科生支部、其他院系支部,如学生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共建,更易增强组织生活的效果[4](46-48)。学校也可根据学科大类划分党建共建小组,跨院系推动支部共建,推动组织间的优势互补。三是与校外党支部共建,包括与学生实习实践单位、合作就业单位党支部共建,与周边街道、社区党支部共建,使之更加适应研究生的特征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党支部活动方式表现出创新性、多样性。

(三)凝聚团队力量,实施党建主体工程。

一是采取鼓励措施,让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研的同时,积极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如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及发展党员过程中征求导师考评意见,邀请导师参加研究生的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等,凝聚导师队伍的作用。二是健全党支部班子队伍,明确党支部书记、宣传、组织、纪检委员等主要班子成员职责,加强对党支部班子队伍培训考核,提高队伍党性修养,为党支部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三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量化支部党员考评并实绩公示,促使党员转变形象,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的三亮活动唤醒党员身份主体意识。

(四)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党建固本工程。

一是研究生党支部不仅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工作条例》里的高校党支部工作职责,还要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思想汇报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和积分制度等,用制度规范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党建骨干作用,确保支部各项制度落实落地。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是党支部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是党支部的“领头雁”,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会议,落实委员分工协作机制,利用支委会自身建设完善支部整体的制度建设,在研究生党支部制度管理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积极探索新制度。

(五)构建“课程思政”,实施党建强基工程。

一是在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作用的同时,将“思政课程”逐渐推广为“课程思政”,研究生专业课和思政课领域虽不相同,但专业课和思政课不应割裂,每一门课都应该传递价值,帮助学生精神成人[5](41-43)。二是探索形成以党校培训课程为核心圈,思政、专业、實习实践等课程多层次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的各个层面,坚持把育人树立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树立为教育的灵魂。三是创新课程教育思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引领正确价值为社会主义大学课程教育的鲜亮名片,引导广大研究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六)推行网络党建,实施党建智慧工程。

当前,网络已嵌入高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新时代研究生特点,推行网络党建,可以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智慧化高效化水平。一是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党务工作系统,涵盖党员发展、组织生活记录、民主评议党员等网上功能模块,建立网上党支部,线上线下联动统一起来。二是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党员教育和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便于学生高效学习。例如清华大学建立“党建慕课平台”“小研慕课平台”,改变了以往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显著[6](33-38)。三是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党建反馈系统,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党建工作的全方位监控,并对党建效果及时总结反馈,利于及时、快速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生活动态,随时发现问题,提高党建智慧化水平。

四、结语

高校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是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迫需求,将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现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新的党建工作创新方案。而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党建体系远不止文中讨论的内容,高校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勇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各项举措做实做细做好,把研究生党员培养成政治素质硬、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先锋模范学生党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Z].2018.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0.

[3]张迈曾.做好党建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

[4]余淑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5]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6]任怀艺,白本锋.基于SWOT分析视角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9年湖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课题“新时代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编号:2019ZX01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