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探讨

2020-07-27 15:58杨巧玲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建设中职学校

杨巧玲

摘    要: 一般谈及我国高中阶段特色课程建设,关注目光往往聚焦于普通高中学校。上海即将主办的“世界技能大赛”给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改革带来挑战,亦给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技能大赛建设特色课程带来机遇。本文从多个维度分析技能大赛与中职学校的关系,探讨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特色课程    课程建设

各类职业学校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学校知名度和参赛师生的技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职业学校参照技能大赛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一项专业化的管理活动。以技能大赛为参照的特色课程建设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在技能人才质量的提高、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有着重要影响。中职学校与技能大赛的紧密关联,有助于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在中职学校的进一步探索。

一、从中职学校与技能大赛的关系出发

(一)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支持。

2008年,教育部针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学生职业培训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随后几年,教育部和国务院相继颁发文件,倡导和普及技能大赛的广泛开展,以此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正是课程建设。在上海即将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前夕,借助“正当时”的机遇研究世赛促进并推动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探索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寻求新方向。

(二)基于中职学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成绩和启发。

从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开始,越来越多中职学校选派师生参加比赛。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获得的13枚金牌得主来自中等职业学校,47名获奖人员中有29名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占比很高。2018年3月,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的选拔赛共有84个单位823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中职学校继续踊跃报名参加,学生人数远远超过高职和本科。同年6月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上海赛区和广州赛区举行,上海赛区承办了7个项目领域的34项比赛,参赛选手将近900人,中职学生数量居高。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进程中,教育部提出以技能竞赛作为促进教学改革抓手的意见,为响应政策落实意见,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在最近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职学校更是获得了骄人的战绩,如果说中职学校在准备和服务世赛的过程中贡献良多是基于人力财力为主的短期努力的话,那么光辉的世赛成绩得益于长期奋斗。

第一,优异赛绩的背后是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扎实推进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有些学校自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就研究大赛的技术标准和专业规范,并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有利推动了一体化课改。也有学校专门研究世界技能大赛人才培养的特色,积极推动大赛各项标准和要求转化为本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

第二,优异赛绩的背后有中职学校一贯坚持的人才培养标准。中职学校参加大赛、服务大赛、准备大赛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借鉴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世界技能大赛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对接最先进的标准,促使人才培养标准更加国际化。职业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学生成才培养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三,优异赛绩的背后有中职学校坚定不移的办学决心。很多职业学校在世赛选拔和集训的过程中,调集本校最好的资源,从设备到师资都是最好的。收集整理比赛训练的各种资料,从技术标准到评分要求,组织指导教师和企业教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从中找到最合适的训练方式,研究出特色的训练课程。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构建课程体系还是学生成才培养,课程建设是发力点。将世界技能大赛元素融入本校的课程建设,势必成为中职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二、从中职学校学生的需要出发

(一)学生的主观需要。

从需要理论来说,缺少即需要。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学習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差,加上社会上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学校的学生,造成部分已经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自信心。学生渴望被家庭和社会认可,拥有一些被人赞叹和敬仰的经历对于学生重拾自信非常有帮助。

“普高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职校学生的“大赛名次”就是普高学生的“金榜题名”。大赛的级别至少有四种:学校级别、省市级别、国家级别、世界级别,含金量逐渐递增。但是单纯的竞赛训练是一种精英教学,面对小部分学生。分解大赛项目,融入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让广大学生一起学习,共享知识与技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特色课程不完全以学生之前的文化基础课为要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是全新的开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基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能经历“人无我有”的学习过程和展现自我的大好机会,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建设特色课程更容易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二)学生的客观需要。

自从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至今,鉴于人性的充分培养和发展价值所在,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大势所趋,中职学校在积极努力开发以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点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的学习过程和良好平台。

中职学校的学生升学空间相对较小,尽管现在一些学校的招生类型中有“中高职贯通”,但主要是针对长线专业和就业稳定的专业。而且大部分学校的中高职贯通是基于原先专业的继续学习,一般很少提供跨学校跨专业的选择,总体来说,升学到高职院校的道路并不通畅。

升学的少了,就业的自然就多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7年—2014年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高的就业率下面隐藏着就业稳定性差、就业质量偏低等实质性问题。而且,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受雇于制造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遭遇竞争淘汰或者技术淘汰,容易造成失业。因此,中职学校很有必要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开发新型课程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提高就業竞争力。

三、从世界技能大赛的内在特点出发

根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官方网站的表述,简称为“世赛”,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就我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情况答记者问时介绍了世赛的突出特点。其一,先进性。竞赛项目能及时展现全球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能充分体现该职业所需要的最新职业能力,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能竞赛、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都具有引领示范导向作用。其二,开放性。世界技能大赛采用开放式的比赛场地,不断有社会人员到现场观摩,真正做到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组织方还会举行技术交流和技能体验等活动,促进技术技能的展示与传播。其三,规范性。世界技能大赛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的规范性程序要求开发试题、确定评分标准和流程。而且评分过程非常严谨,评分小组成员对应每一份评分要求进行独立评分再算平均值,分值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从世界技能大赛对国外职业教育的影响出发

韩国早在1966年就加入了世界技能组织,并且在第37届—42届世界技能大赛共计获得了61枚金牌,是目前为止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足以展现韩国对技能大赛的重视。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好成绩的韩国选手,被认为有着提升国家形象的功劳,受到热烈欢迎。韩国以大赛为契机,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并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励参赛、重视选拔、强化训练、增强宣传、制定法规,全面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芬兰于2005年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后,参与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和观众数量逐年递增。此后,芬兰的职业高中必修课涉及技能演示。在技能演示的课程中,有真实的演练环境,便于学生尽快从学校培训过渡到工作实践。通过仅能演示课程,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加规范,并以具体数据为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办学效果提供了评估和反馈。

德国于1953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德国DMG培训学院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举行提供了实训场地和设备。该学院借助世界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学习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以此确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方向。把组合灵活作为模块课程设置的特点,通过划分项目模块,细分单元教学不断完善模块化培训课程的实践。

五、从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的定位出发

(一)以技能大赛特色课程为基础,建立有效培养模式。

借助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优势,深入分析和研究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和标准,为企业培养实际所需的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作为培养基地的学校或参赛学校可以协同市教委和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系统设计“参照世赛”的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彰显中职学校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以技能大赛特色课程为依托,服务学生就业创业。

依托技能大赛特色课程,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能为学生就业创业铺好道路。通过赛前的系统训练,参赛学生们的成绩都可圈可点,市级或更高级别的赛绩将引来行业企业的瞩目,招来用人单位的橄榄枝。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全面接触技能大赛,提高对先进技术的了解程度和对工作岗位的熟悉程度,更加明确企业用人的标准及自身创业的追求。

(三)以技能大赛特色课程为平台,辐射服务社区企业。

作为特色课程的实训基地,为实践课程提供了先进设备和实训模式,使师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除日常教学以外,中职学校应积极发挥对地区经济的支持,为社区和企业等提供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和延伸服务。

综合以上几个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中职学校针对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目标定位和价值定位问题的深度思考。借助相关政策更加有利于明确技能大赛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更能引导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参照技能大赛建设特色课程的途径深化落实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需要决定了课程建设目标来源必须以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发展为选择,避免学校选择技能大赛功利的一面。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利外部条件,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促使目标指向更加清楚。

技能大赛特色课程建设可行性的价值定位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维度思考:技能大赛特色课程“独特性”“优质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等特质体现了理论价值;众多已经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中等职业学校借鉴技能大赛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经验展现了技能大赛的实践价值。以技能大赛与中职学校的关系,以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需要,以及世界技能大赛本身特点和对国外职业教育的影响作为现实依据,以技能大赛特色课程的定位为发展指向,充分显示了中职学校建设技能大赛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孙兴伟,黄晓芸,张洁.技工院校何以成为“世赛冠军”的摇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11-29(A08).

[2]刘东菊,王晓辉.世界技能大赛对技能竞赛强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以韩国、日本为例[J].职教论坛,2014(13):81.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数控专业团组.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还要做些什么(关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暨英、德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0):68.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课程建设中职学校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