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2020-07-27 15:58杜秋萍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教育

杜秋萍

摘    要: 辩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或者全班成员围绕辩题形成两个对立观点,进行辩驳,达到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品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前人对于辩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及课堂组织策略、优化策略已有深刻认识,但对其和高中历史课堂的结合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思辨性能力培养这一个方面。本文在归纳辩论式教学法的互动性、辩证性、竞争性特点的基础上,论证其和高中历史课堂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品质和建立在理性层面的社会责任意识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辩论式教学法    高中历史教学    人文教育

刘文光的《辩论式教学溯源及特点探析》论述了古代中外的辩论式教学实践源头和近代理论发展支撑,概括了辩论式教学法的特点。李静在《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中使用“辩论式学习”,准确点出了辩论式教学法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具体介绍了课前和课堂实施策略,且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了?”为例进行辩论式教学展示。田国华在《将辩论引入历史课堂的反思》中论述了辩论式历史课堂的效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杨向全在《中学历史课堂应转变为思辨性的课堂》中论述了历史课堂转变为思辨性课堂的重要性及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丁恩的《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通过探究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优化辩论式教学法的策略。纵观前人研究,发现对于辩论式教学法引入高中历史课堂的价值方面比较欠缺。本文在概括辩论式教学法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辩论式高中历史课堂的思辨属性和人文属性结合,对于学生的独立品质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一、辩论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对“辩论”“辩论赛”和“辩论式教学法”进行概念界定,并简要梳理近代教育学理论对于辩论式教学法的理论支撑。

1.辩论式教学法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1](66)随着辩论的组织逐渐规则化、规范化,辩论往往以“辩论赛”的形式出现,即先确定一个辩题,形成正反两方观点,双方各自形成至少由一辩、二辩、三辩组成的持方战队,在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内,通过论证自己的持方观点和驳倒对方观点为辩论目的的比赛形式。

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古代中国已有实践基础。“著名的教育家墨子,在辩论式教学方面颇有建树,对辩论水平、辩论方法和辩论态度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2](10)。近代的辩论式教学法是参照辩论赛组织方式,为适合课堂管理做出相应调整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辩题进行辩驳,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3](107-109)。“辩论与讨论的相同点是都在集体的交流中探讨问题、发表见解。辩论与讨论所不同的是,辩论是有准备、有侧重的,冲突性与对抗性更强。辩论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适用于大多数班级”[4]。

2.辩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获得一套概括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辩论式教学法正是以学生为探究问题的主体,在整理资料,思考辩论观点,以及对反方的辩驳中,形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分类和运用的过程。

“参与者知识观”。杜威认为没有过程和探究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知识不仅是探究和发现的结果,而且是探究和发现的行动。“在知识学习方面:与被动接受相比,杜威更强调自主建构;与静态预设相比,杜威更强调动态生成”[5](19)。杜威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积极、有过程的参与行为。“杜威的知识观较好地解决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从绝对确定性中走出来,提供了个人的创造性空间,为辩论式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观基础”[6](20)。杜威对于知识的理念不是既定性的,强调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辩论式教学法对于特定问题的适用,正是因为没有将知识固定化,存在不同思考角度或探索空间。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观上特别倡导有意义学习:自发参与,全身心投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发生变化。罗杰斯特别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目标上,应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管理上,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自由”[7](153)。罗杰斯的上述理论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也是辩论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辩论式教学法的特点

基于以上对辩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依据梳理,不难总结出辩论式教学法的特点,相对于以往教学法突出特点是互动性,相对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辩证性和竞争性。

1.互动性。

课堂互动性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两个方面。以往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针对他认为的难点或易错点提出问题,得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提问式互动得到的指导,容易遗漏教师主观判断不易错的知识点。辩论式教学法针对论点,学生搜寻论据、组织语言和表达观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面对学生表达中的理解偏差及时纠正,这种互动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相比,后者不存在以教师判断为主而出现遗漏的情形。辩论式教学法的组织形式更是保证学生之间完成充分的、深度的互动。

2.辩证性。

辩论式教学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论证表达能力的特点。思维是在获得知识基础上達到的判断力,做出判断要分析判断的依据,做出判断或者为做出判断分析相关的因素都属于思维层面,而两个甚至多个方面的思考才可称为思辨。辩论式教学法可有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后的处理能力和思维的辩证性。辩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表达,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能力方面的培养讲授法并不具备优势,尤其表达能力的提高,自己参与、练习是更高效的。语言的逻辑性、流畅性,心之所想、语能达之的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因此,辩论式教学法的辩证性特征涉及两个层面:思辨和表达。

3.竞争性。

辩论形式要求学生始终维持自己的立场,在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时,自己必须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并寻找矛盾点,做出思考并能够反击。它比讨论式更能让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搜集证据和思考,而不是浅层次的头脑风暴,最终一方被说服。辩论的组织形式改变以往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能说的畅所欲言,不能说的“大家的观点就是我的”这样的“形式主义”局面。讨论法在表达能力培养上优于讲授法,同时忽略一部分学生观点不坚定甚至还没有观点的学生。辩论式教学法组织形式的竞争性能够强迫所有学生有观点、有表达且不轻易被说服,更像是一种“强制手段”的表达模式。

三、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高中历史课堂是大多数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历史,高中历史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性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辩论式教学法的特点,论证辩论式教学法和高中历史课堂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品质、建立理性层面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重要影响。

1.思辨能力培养

历史学的学科特点给了辩论式教学机会和优势。“史与论的高度统一是历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即史实、材料;论,即结论、观点,包括评价历史时采取的态度、所下的最后论断”[8]。简而言之历史不像数学这样的科学,1+1=2,绝大部分学生不需要质疑或者重新论证它的合理性,历史是客观事件和主观观点、结论的结合体。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评价角度,影响历史事件的定性。辩论式的课堂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克服历史知识或者问题停留在一种理解体系,这是学习历史的意义。“辩论课题: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观点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文明进程迈向更高层次,认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时,肯定其进步意义是第一位的。观点2: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曾带来空前的灾难和问题,从人类社会健康、和平发展的角度考虑,反思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负面影响,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是第一位的”[9]。在辩论过程中,思考对方的论证依据,同时能够找到对应辩驳的论据,形成对立冲突,在思辨中学会换位思考。“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是为历史的学习者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10]。辩论式教学的思辨性特征是思考和辩证两个功能,学会历史思辨,得到的价值引导是通过判断的价值观,是主动建构的历史意识。

2.独立人格培养

“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是为历史的学习者提供一种人文情怀,使人们有独立的人格意志”[10]。这种独立人格品质相对于思维层面的理性而言,强调的是遇人遇事的稳定性表现,更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属于性格层面。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变革,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需要大多数人拥有独立的人格意志。“踏着历史的废墟,从发展趋势来看,不久的未来,大众力量将与其他力量结合成真正的时代主流。大众势力将势不可挡,日益强大。我们即将进入大众时代”[11]。显然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发展让社会各阶层互相“看得见”,大众将承担起比以往更重大的责任,独立人格培养可以让时代的整体社会选择更加趋利避害,减少集体盲从的浪费甚至灾难。辩论式教学法的互动性特点,能够让学生作为发表见解的主体,在老师的组织和恰当引导下,利用历史知识和规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追求,培养学生有依据、有思考、有理性、有责任地表达意识,应对高中毕业后乃至往后人生自己进入网络世界、现实生活的挑战。能够成为一个面对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正确筛选,从容应对趋势或潮流的社會人。

3.社会责任感培养

基础教育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更多地选择道德和情感教育为主,但这种教育可能和理性教育冲突,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引用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理解和思考什么是理性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尤其以互联网最典型,这本应该是值得自豪的事,但同时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辩论式教学的竞争性特点,突出维护自己观点的强烈愿望,以历史依据作为支撑,就要寻找资料和不同角度,而不是轻易向既定观点妥协,既需要学生认真准备,积极思考,又需要老师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比如对于“如何总结日本侵华战争的教训”这一问题上,形成两个方面的角度;一是家国情怀方面。二是人性角度(人首先为人,其次是公民。)让学生形成爱国热情的同时,理解人性启示的重要性。通过两种角度的总结,引导学生对于处事善恶和公民责任进行排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首先应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稳定的独立性格,培养责任意识,再谈给社会带来利益。

高中历史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使学生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审视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以及思考怎样和自己所处时代相处的一门学科。高中生处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阶段,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建构知识和思维的阶段。且高中毕业后的大部分学生不再接触历史学科,因此将历史学的纵向、横向看待问题的方式以最优的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辩论式教学法在一些历史问题上的使用,具备通过培养辩证的思维,懂得换位和探索理性,逐步形成塑造性格的作用。拥有多角度思考方式的人,大多不是固执或者盲从的人,而一个人的社会表现体现了他的价值感,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因此,辩论式教学法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在辩题的选择和组织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和品质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郭齐家.中国古代教育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美]布鲁纳,著.教学论[M].姚梅林,郭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丁恩.辩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李祎.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6]刘文光.辩论式教学溯源及特点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1).

[7]马金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9]颜泽源.思辨: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辩论课总结[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Z1).

[10][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夏小正,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人文教育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