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深厚软弱地层条件下地铁线路设计研究

2020-07-27 16:43廖贵玲李良生练志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7期
关键词:淤泥盾构区间

廖贵玲 李良生 练志勇

摘 要:以深圳地铁 20 号线一期工程两站一区间线路设计为例,通过对地铁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结构方案的安全性及工程造价进行对比,论证比选填海区域软弱地层地铁线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显示,采用“V”字坡的线路方案、明挖与盾构组合的结构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地铁结构在软弱地层的安全性,且具有较好的工程经济性。希冀该研究为类似工程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铁;线路设计;软弱地层;“人”字坡;“V”字坡;安全性;工程造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沿海城市在发展和建设时的用地愈发紧张,填海造地进行土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填海区域新建地铁工程也随之而来,由于填海地区多为地质条件极差的软土地层,该类型软土多为含水率极高的欠固结淤泥或淤泥质土,具有土体强度低、灵敏度高的特点。该地层条件下的地下结构极易受后期周边地块开发的影响,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建成后的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结构破坏等问题,且后期修复难度较大。因此,在地铁线路设计中,综合考虑软弱地层的特殊性,对线路平面及纵段面进行优化设计,并选择相匹配的施工工法,对地铁工程的建设和后期运营极为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投资、能耗等因素进行地铁线路设计,并通过对深圳地铁20 号线一期工程会展北站—会议中心站两站一区间的线路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出滨海不良地质段的线路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平面

会展北站—会议中心站区间位于深圳市大空港地区,该区域为典型的填海造地区域,填土堆填时间少于5年。本工程建设范围均为待开发填海空地,且在区间范围内存在塘尾涌、沙福河、和二涌3条河涌。全线路约长1.8 km,由会展中心东侧展览大道向北,下穿塘尾涌、沙福河、和二涌之后向西沿规划路敷设。该区间的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会展北站至和二涌段为地铁20 号线与12号线4线并行区间。

1.2 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属于深圳西南部滨海滩涂地貌,为人工造陆场地,场地经填、挖、整平等人工改造,地形较平坦,仅局部有起伏;场地揭露到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4el )、震旦系(Z)混合花岗岩。该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1-1>、淤泥<2-1>、粉质黏土<2-2>、淤泥质黏土<3-1>、中粗砂<3-4>、砂质黏性土<6-1><6-2>、混合花岗岩<11-1><11-2-1><11-3>等。淤泥层底埋深达15 m,淤泥质土埋深达20 m,区间地质如图2所示。

其中,软土层海陆交互淤泥<2-1>软土力学性质差,极易被扰动。软土层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弱,对隧道支护、地基的稳定性及沉降有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周边建构筑物沉降。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及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软土层海陆交互淤泥<2-1>先期固结压力Pc为31.6~74.8 kPa,为欠固结土。欠固结土体施工后沉降较大,可能引起地表或上覆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者变形。该地层中结构对后期周边地层开挖极为敏感,易受到周边开发的影响。如何处理线路与淤泥地层的关系,使得与线路相匹配的结构工法达到最优,是本区间线路设计的关键点。

1.3 线路设计思路

正确处理线路纵坡与深厚淤泥地层的关系,对比不同线路设计方案下对应的结构工法,最终选取结构工法安全可靠、工程投资经济的线路方案。线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1)结构安全性方面。应对深厚软弱地层下的结构选型进行研究,并考虑后期片区开发对结构的影响。

(2)建设及运营成本方面。包括建设期土建成本,后期维保成本、运营成本(包括列车牵引能耗、废水泵房建设运维费用),后期商业开发价值等。

(3)建设工期及实施难度方面。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难度,施工方案对工期的影响。

2 线路设计方案比较

2.1 “人”字坡方案

2.1.1 线路设计方案

对平面线路方案进行调整,会展北站北端线路迅速收拢并靠近地铁12号线,与其并行,并将会议中心站设置为侧式站前折返,如图 3所示。结合会展中心连接道路地下车行道、交织综合管廊、沙福河、和二涌的标高,下穿河道处隧道覆土不少于3 m。本工程出站后采用5‰的上坡和3.8‰的下坡构成“人”字坡,整體结构位于砂质黏性土、粉质黏土和淤泥中,如图4所示。

2.1.2 结构方案

“人”字坡方案的结构整体位于软弱地层中,为解决淤泥地层对结构的影响,区间采用明挖工法。其中,地铁12号线并行段与20号线一起明挖施作;20号线会议中心站东端转弯段采用明挖法施作;二者均采用单层框架结构,明挖横断面示意图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明挖施工需要对沿线河涌进行临时导改,地铁基坑分两期实施。

2.1.3 方案特点

(1)采用“人”字坡方案的主要优势为:结构埋深较浅,采用明挖法施作,隧道结构稳定性好,后期受周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且可以取消区间废水泵房;主要劣势为:整体明挖法需对区域内河流进行导改,工期较长,实施难度较大,且会议中心站为本期终点站,侧式站台功能较差。

(2)经整体工程经济分析,本方案虽然无须设置废水泵房,但因是整体明挖,造价偏高,约为3.96亿元。

(3)经牵引计算,该区间牵引能耗约为58.22kW · h,相对较小。

2.2 “V”字坡方案

2.2.1 线路设计方案

该线路设计方案的思路为:尽量减少区间隧道在淤泥地层的范围,故出站后线路尽量下压,出站以28‰的下坡避让淤泥地层,保证距离淤泥的最小净距为1.1m;之后以28.3‰的上坡进入会议中心站,拱顶埋深为12~22 m;区间隧道大部分位于淤泥地层以下,会议中心站以东300 m范围位于淤泥之中,如图7所示。

因此,结合纵断面方案,综合考虑工程安全及投资,对300 m范围内的施工工法进行研究后决定其余段采用常规盾构施工(该方案平面图如图1所示)。

2.2.2 结构方案

(1)淤泥预加固后盾构掘进方案。淤泥段预加固可采用地连墙隔断+搅拌桩护壁格栅或加强搅拌桩护壁+搅拌桩格栅2种处理方案,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地连墙隔断+搅拌桩护壁格栅方案是在隧道两侧壁施做800 mm的刚性地连墙隔断(地连墙两侧成槽护壁),地连墙嵌入硬土层4m,拱顶以上3 m,在两侧刚性地连墙夹持下延盾构掘进方向设置4 m×6 m搅拌桩格栅,该方案利用刚性地连墙控制侧向变形,搅拌桩格栅加固控制竖向沉降,形成软土地层盾构防护体系。加强搅拌桩护壁+搅拌桩格栅方案是通过对隧道侧壁及洞身范围软弱土体进行加固,提高隧道两侧及洞身范围土体的强度,从而减少施工期间管片的沉降变形,控制后期周边土体扰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2)盾构+明挖方案。由于明挖方案具有刚性大、整体性强、后期受周边影响小的特点,同时考虑深圳用地稀缺的情况,故明挖空间可运用于商业开发。因此,会议中心站东端头约300 m区间采用明挖(图10),其余段采用常规盾构法。明挖段后期可利用的商业面积达 1700m2,按零售商业计年收入约816万元。

淤泥预加固后盾构掘进方案投资约2.06 亿元,工期易于保证,施工难度较小,但加固效果受现场施工质量的影响大,对后期周边环境变化适应性较弱。盾构+明挖方案投资约2.87亿元,受前期制约较小,且已全部避开淤泥地层,后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明挖法范围内不存在河涌导改等复杂前期工程,可实施性较强,且后续明挖空间具有持续商业收益的特点。综合考虑工程实施难度、施工及运营期工程安全等因素,且2个方案工程的投资额度相近,故本工程考虑采用盾构+明挖方案。

2.2.3 方案特点

(1)采用“V”字坡,需增加废水泵房1处(结合联络通道设置),由于区间坡度较大,区间保持巡航,牵引能耗相对较大,约为67.094kW · h。

(2)“V”字坡方案采用盾构+明挖方案,使工程施工受周边条件制约较小,盾构隧道位于淤泥地层以下,其余段采用明挖加固,后期周边施工对本工程影响小。同时,将会议中心站设置为岛式站台,功能相对较好。

(3)本方案工程投资约为2.87亿元。

2.3 对比分析

对比“人”字坡及“V”字坡方案,“人”字坡方案虽然能耗相对较低,整体安全性高,但该方案投资大,前期河涌导改难度较大,工期较长;而“V” 字坡方案在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同时,减少了工程投资,且保证了较好的车站功能。综上所述,该段工程采用“V” 字坡方案为佳。

3 结语

地铁区间线路设计需综合考虑列车牵引能耗、土建投资、施工及运营风险等各种因素。在具体实施案例中,由于该工程处于滨海填海段,地质主要以淤泥等不良地质为主,因此本文结合施工工法分析了不同工法的安全性及工程投资,对本段线路的2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可见线路设计不应单一追求牵引能耗最低,而应结合工程所处地质、地形环境,根据安全可靠、投资可控的原则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耿真. 深圳新近填海地区地铁隧道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筑科技,2017(8):116-118.

[2]李林.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过软弱地层的超前预加固施工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4):25-27.

[3]楼朝伟,赵冬旭. 地铁隧道下穿淤泥地层工法比选及技术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12):99-103.

[4]高树东. 滨海城市填海区复杂地层地铁盾构隧道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61(11):67-70.

[5]刘斌,冯兴仁,石峰,等. 深圳填海区地铁深基坑变形特征研究[J].市政技术,2018,36(1):120-123.

[6]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地铁20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G].广东广州: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9.

[7]林洋. 软弱地层盾构近距离对向掘进施工控制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5(3):44-46.

[8]张玮鹏. 深厚砂淤组合地层中基坑开挖与桩基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分析[J].广东建材,2019,35(5):42-44.

[9]沈晓伟,张书丰,朱玉权. 软土地区近距离桩基施工对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及保护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18(18):186-188.

[10] 刘青松. 地铁明挖法区间断面形式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261-262.

[11] 卓文海. 深圳地铁9号线短距离站点间纵坡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7):200-201.

[12] 黄华. 深圳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法区间地表沉降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 叶霞飞,顾保南.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14] 王奇. 大连地铁1、2号线区间工法选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15(7):122-125.

[15] 雷振. 繁华城区深厚淤泥质地层地铁明挖区间变形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15(4):228-232.

[16] 张成平,张顶立,韩凯航,等. 深圳地铁富水软弱地层工程性质及开挖后沉降特征研究[J].現代隧道技术,2014,51(4):113-118.

[17] 刘健美. 深厚软土地基加固范围对盾构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J].施工技术,2020,49(7):33-36.

[18] 王湛. 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结构沉降与变形机制分析[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13.

[19] 朱建峰. 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深厚软土地层预处理方法探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8):1326-1333.

收稿日期 2020-02-12

责任编辑 党选丽

猜你喜欢
淤泥盾构区间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关于盾构增设吊出井与盾构弃壳接收方案设计
赏荷
V型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只可能在端点取到
无独有“藕”
盾构纠偏的线路设计研究
分析师一致预期大幅调高个股
单调区间能否求“并”
多个单调区间为何不宜写成“U”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