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善人

2020-07-27 15:56赵冬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善人金玉吉林

作者简介:

赵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3000余篇。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等转载;小小说《教父》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有作品收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并被选入多省高考模拟题、中考考试题;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

说起老吉林城不能不提牛善人。牛家是清末民初的东北巨富,三代积德行善、布施贫饥,老百姓感恩戴德,都称他为牛大善人。

牛家的商业在吉林以“升”字号起家,“源升庆”由小东门迁至北大街,逐年兴旺。最初经营油盐烟麻等杂货,后有高级百货,如绫罗绸缎,各种布匹,狐貉貂裘,山珍海味等,多年后又做了金银买卖及器皿、首饰的打制加工、中药材、瓷器、陶器、砖瓦、粮米、木匠铺、点心铺、鞭炮铺等,以至发展到金融业,开当铺、钱庄。此外,牛家还开养猪场、鸡场、鱼场……凡居民生活所需、官绅享乐所用的物品幾乎无所不涉。除在吉林城开设众多企业外,还在吉林附近的集镇如乌拉街、桦皮厂、岔路口、大绥河等地开有油坊、烧锅等。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太原、济南等沿线都有牛家的生意,还把分支机构开到北京等地。到他这一代,牛家已富三世,资本雄厚,信誉良好。当时社会传说,牛家人去北京,不用喝别人家的水,因各处都有牛家的“买卖”。清朝廷一次就向牛家借过70万两白银。

东北寒冷,穷人受冻挨饿,确实可怜。牛家年年慷慨相助,“夏施单,冬舍棉,灾赈粥,穷人死了给一口薄棺材。”让贫民愁眉而来,欢悦而去。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京城灾民众多,水深火热,牛家就在前门外设一粥场,施舍粥饭,常年如此。牛家主人在北京看见无数孤儿无家可归,于是开了一所孤儿院,给孩子们找个出路。他经常给穷人看病,出药方,病人可以拿着药方,到宝升堂、庆升堂免费抓药。“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清光绪皇帝、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

牛家原籍甘肃,逃荒到了山西太原县。康熙年间,牛家因家境贫寒,难以为生,遂四散逃荒。临走前,牛家户主牛金玉将仅有的一口铁锅砸碎,各支分得一片,作为日后重逢的凭证。后人把吉林牛家又称“砸锅牛”。那时,穷苦人过不下去了都要去闯关东,关外地多人少,去那里才能找到一条生路。牛金玉夫妇是挑着担子一步一步辗转多地来到关外的。担子里,正是他们的两个儿子,牛升云和牛升霄。路上,他们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给别人打短工或缝补衣服换点粮食充饥,要去哪儿?全家人谁都不知道,牛金玉更是满眼的迷茫。牛金玉信命,到了庙前就要拜拜佛烧炷香。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庙前,庙里的老僧给了他们粥饭吃,见他们是山西人,是自己的老乡,就跟牛金玉聊了起来。牛金玉问老僧自己应该去哪里安家,老僧沉吟片刻,告诉他说:“往北走吧,无论走到哪里,当你看见有牛犊子在房顶上趴着时,就可以在那里安家了。”

牛金玉夫妇记住了,走到一个地方就注意看有牛没有。他们继续披星戴月、沐风沥雨向前赶路。来到吉林城的松花江边,牛金玉看见有一只小牛在一处房顶上趴着,他的心一动,想起了老僧的话,当即决定把家就安在这里。牛金玉夫妇通过别人与吉林城副都统打了招呼,先在小东门外开小店的侯家房后种地,开菜园子,共开了13垧地。后来,他又和儿子们进东部山区采人参、淘砂金,饱尝了艰辛,历经了磨难。在深山里,他还捡到一块“狗头金”,约有一斤七、八两重。牛家就这样积累了一些积蓄。

吉林城背靠长白山,面临广袤的松嫩平原,被誉为“船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白山的很多资源如木材、皮货、中草药,松嫩平原盛产的粮豆等,都要以吉林为集散地,向外地发运。经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近百年的发展,吉林已成为柳条边外第一重镇。康熙皇帝令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称“吉林将军”,做反抗沙俄侵略战争的准备。精明的牛金玉看到这里如此便捷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日后发展的有利条件,遂于小东门办起了大车店,兼营油盐烟麻。这就是牛家的第一个企业。

乾隆末年,松花江上木排很多,舟船往来,络绎不绝,使小店生意非常兴隆,越做越大,兼营的油盐烟麻店得到了扩充。1797年,正式定名为“源升庆”。一是期盼企业升腾发达,蒸蒸日上;二是他的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升”字。从此,牛家在吉林商界名声越来越大,被称为“船厂牛家”,列为“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与当时富甲一方的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齐名。发家后,他依旧不忘本,坚守在这片风水宝地上行善修德。这里的松花江水养育了牛家几代人。1829年,牛金玉去世,企业由其子牛升云、其孙牛化麟两代人经营管理,有了很大发展。

多年前,吉林城商业繁荣,开馆唱戏司空见惯,男曲班、女曲班都有。清光绪年间,吉林城有20多万人口,戏园子有5家,大街小巷皮黄之音京剧唱腔不绝于耳,关东古城充满了念白京韵和梨园琴瑟。

牛家宅院座落在三道码头,因牛化麟热爱戏曲,牛家的院墙、门楼上都被工匠刻上戏剧浮雕,室内高悬富丽堂皇的豪华宫灯。牛善人是牛化麟的儿子,1865年生于吉林市,10岁时家里让他拜“西方寺”的方丈为师,皈依做了佛门弟子。拜方丈为师是当地习俗,富贵人家为了子女“好养、好活”都把孩子送进庙里修行几年,民间亦称此为“跳墙和尚”。庙里有很多会乐器的出家人,牛善人在这里不仅天天受梵乐的熏陶,还有机会学习笙、管、笛、萧和各种打击乐。他聪明伶俐,勤学苦练,并经常向师父和师兄请教演奏技艺,成了后来“有眼会吹,有弦会拉,有板会敲”的多面手。

少年时期,他身穿破旧衣服,广交民间艺人。随着年龄增长,他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家里,向他们学习乐器演奏,学习乐曲知识和唱腔唱法,并付给艺人师傅们不菲的报酬。牛善人的乐器演奏水平非常了得,专家盛赞他:“六场通透”。长期的学习、研磨、实践,使他对音乐、皮影、秦腔、京剧等各种行当的唱腔、曲牌烂熟于心,对锣鼓经、雅乐、昆曲、柳子腔、评弹、京韵等也触类全通。家有喜事时,他常请戏班子演戏助兴。

牛善人癡迷京剧,喜欢泡戏园子听戏。那时候的戏园子,票友也可以上台表演。有一次,他觉得台上的人唱错了,嗓子实在痒得不行,就跳上台想接着人家唱两段,结果被轰下了台。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就想干脆自己出资办一个戏园子。1898年,牛善人创办的“康乐茶园”在吉林德胜门外建成。为了给母亲祝寿,他亲自赴京请以谭鑫培为首的“四喜班”来吉林演出,并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牛善人与叶春善十分投缘,两人闲聊间他萌生了办京剧科班的想法。

1901年,清末时局动荡,内忧连外患,八国联军进了北京,为了解救饥饿之中的市民,牛善人在前门外设一粥场,施舍粥饭。好多艺人为生计开始弃艺从商,京剧陷入了危局。牛善人嘱托叶春善组建科班,并把管理科班的重任交其承担,自己保证办科班的一切费用,连同叶春善先生全家人的生活费都一并包揽。同时,他又出资聘请各科教师。由于资金充足外加叶春善管理有方,科班诸弟子精心练功,技艺日臻。科班不断充实师资、扩大招生,共同培养京剧人才,也救济了因失业生活困难的许多京剧演员。

1904年末,科班由此在北京正式诞生。因牛善人三个儿子的乳名分别为“喜贵”、“连贵”、“成贵”,叶春善就连在一起命名为“喜连成”,牛善人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科班开在虎坊桥纪晓岚故居的对面。到了1905年,第一科学生就有五十多人了,这才在广和楼正式登台演唱,挑帘即红,每天满座。唱了一年,北平人都知道有个“喜连成”科班了,戏班很快享誉京华。

1907年11月,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国丧,这期间京城禁止娱乐,叶春善率喜连成社第一科“喜”字辈优秀学员,到吉林城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和演出。初到吉林城,牛善人亲率全员到北山玉皇阁朝拜老郎神。他们一行30余人,抬着用红花、红绸装饰的“伶界朝尊”巨匾,步行登上北山,上香、挂匾、演戏……吉林北山位于吉林城区西北,又称玄武山,处于龙脉之上。这里林木葱郁、景象幽深,为佛、道、儒三教皆盛的龙兴之地,这里很快就成了学员们平时练功的好去处。此行给一个叫“喜群”的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他只有14岁,第一次来到吉林城。

一天早晨,叶春善与牛善人在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周围鸟语花香、晨钟飘响。忽然,牛善人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见其体态轻盈,动作敏捷,一把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将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善人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眼前见到的绝伦剑技还真没见过。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是个小伙子,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善人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善人这才知道他原来是自己科班里的学员。近前定睛细看,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艺名叫什么?”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梅喜群。”牛善人听了便皱着眉头深思,觉得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单薄,压不足这孩子身上的灵气,他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这个名字托不住他。”叶春善赶紧说:“何不请班主给他起一个名如何?”善人说:“容我回去想一想。”

回来后,牛善人就一直惦记着起名一事。他反复琢磨。经验告诉他,艺名不响,很难走红,况且他是个旦角,叫喜群这个名字不合适。他向腹有诗书的自家兄弟牛二爷说起这事。牛二爷说:“松、竹、梅、兰四君子中,‘梅最为高雅,只有‘兰才能配得上。如取‘梅兰芳香之意,可叫‘梅兰芳”。牛子厚一听,高兴地说:“就叫梅兰芳,这个名字好。梅兰秋菊满堂芳!”牛善人马上找来叶春善和梅喜群。喜群听了,非常喜欢;叶春善也欣然同意。此后,在牛善人的力荐下,叶春善破例让梅兰芳在《白蛇传》中扮演主要配角青蛇,大获成功。“喜连成”班在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兰芳受到热烈欢迎,人们争相一睹当红名旦的风采。回到北京时,梅兰芳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儿了。

1912年,辛亥革命之际,牛善人经营商业失败,科班营业不景气。这些情况大约都与慈禧、光绪的“国丧”以及连年闹革命等造成的市井萧条有关。这时,科班面临解散。叶春善极有事业心,想尽办法,后联系上外馆沈家,请沈昆接办科班改名“富连社。”后来名声大了,简称“富社”。牛善人创办京剧科班“喜连成”及后期的“富连成”科班坚持办学40多年,相继请了70余位名家执教,前后共培养了京剧人才计八科近千人,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侯喜瑞、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许多一代京剧艺术大师。

牛善人经受京剧文化的陶冶,尤其爱结交梨园人物,他重情重义、重人性、重气节的人格魅力令国内外人士肃然起敬。1911年5月8日的下午3时,吉林城西关迎恩门(今临江门)里一家饭馆失火,火借风势,附近的几座房子很快也着了起来,人们开始弄来水救火,但根本无法控制火势,东北至巴虎门,东南至河南街、三道码头,北至北大街,纵横四五里,大火殃及全城,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熄灭。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全城的三分之二化为灰烬。而奇怪的是,吉林巨商牛善人的“升”字号店铺大都在北大街,几乎占了大半条街,但在这场大火中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当火势接近牛家商号及牛宅时,很多乡亲、乞丐们都跪地求天保佑牛家,那熊熊烈焰竟越过牛家而去。牛家财产未受到任何损失,老百姓们都相信因果报应,这是牛家感动了火神爷爷!

牛善人名“秉坤”,字“子厚”,他的大名叫牛子厚!

猜你喜欢
善人金玉吉林
为善赎罪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老善人
善人
探讨有机化学的增减碳链反应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你为什么不狡辩
吉林冬季之旅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