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0-07-28 10:55朱自平王殿宏曹立娜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丛生枝叶枣树

朱自平 王殿宏 曹立娜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几年经常有居民来单位咨询,庭院里的枣树枝条变成了嫩绿丛生的扫帚状,也不再结果。这其实是枣树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叫枣疯病。枣疯病被称为“巫婆的扫把”,枣树受害后很少结果,老百姓也称之为“公枣树”。该病一旦发生,幼树1 ~2年、大树3 ~4年,便很快死亡,大田栽培可以使大片枣林全部毁灭。

1 症状识别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症状识别,一是花叶,叶片黄绿相间,6月中旬出现在树冠上部,到8月份消失,这种危害不大。二是枝叶丛生,花柄变成绿色枝条,病叶小,黄化,冬季不脱落,形似“鸟窝”,这种症状消耗大量营养,是造成枝条或整株树枯死的主要原因。枝叶丛生是一种花器返祖现象,整个花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雌蕊全部转化成小枝。得病枣树的一年生枝的正芽和多年生枝的隐芽萌发为发育枝,并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病枝纤细,节间变短,叶小而萎黄。三是黄化,尤其是丛生枝条的叶片呈黄化状。四是果实病变,果实表面着色不匀,呈花脸状,凹凸不平,果肉多渣,失去商品价值。五是病树根萌发不定芽,形成一丛丛短病枝,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经日晒后焦枯。

2 发生规律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枣疯病可嫁接传播,被认为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后来证实枣疯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植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类似于细菌,但与一般的细菌具有明显区别。普通细菌有细胞壁,而植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植原体对于一般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抗生素的反应不同于细菌,不能简单的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制剂防治。

枣疯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叶蝉,常见的有3 个种类:中国拟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凹缘叶蝉。前两种叶蝉在酸枣、枣、榆树上繁衍后代,以卵在枣、酸枣树上越冬,春天卵孵化后的第一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凹缘叶蝉在松树上产卵越冬,第2年4月下旬,成虫飞回枣树为害。三种叶蝉都是杂食性昆虫,可以危害树木、杂草等。该虫1年发生3 代,以卵在枣树皮下越冬。

3 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枣疯病的防治尚无十分成功的经验。根据枣疯病的发病规律及各地的防治经验提出以下几项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金丝小枣和大枣都感病,酸枣较抗病。可利用抗病酸枣品种或抗病的大枣品种做砧木,培育无病苗木。

3.2 加强栽培管理。挖掉重病枣树,压低病原基数。

3.3 化学防治。早春之前提倡枣树刮树皮,刮掉老树皮,集中销毁,压低越冬叶蝉卵的数量,控制病害传播速度。早春发芽前,用30%乙酰甲胺磷500 ~800倍液淋洗式树干喷药杀灭越冬虫卵,生长季节及时消灭传病叶蝉。化学防治以第一代叶蝉幼虫和成虫为重点,以4月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最佳喷药时期,全年共喷3 ~4次。目前常用的药剂有20%呋虫胺悬浮剂、30%乙酰甲胺磷、20%哒嗪硫磷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 g/L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100 g/L 联苯菊酯乳油等,按说明书使用。

3.4 物理防治。剪掉病枝条,3月下旬~4月上旬环剥2 ~3 mm 宽树皮,深度为1/2 树皮,从距地面40 cm 开始为第1 道环剥,向上每隔20 ~30 cm 环剥第2 和第3 道环剥环,用纱布蘸药(萘乙酸或四环素)涂抹后,用塑料布捆住,可治愈或延缓发病。

3.5 热力脱毒。每年3月初,尽量选择无病枣树剪取1 ~2年生枝条,剪成15 cm 的小段,20 个捆成1 捆,50 ℃温水浸泡10 ~20 min,再放入200 mg/kg 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 h,可以起到脱毒作用,用于枣树嫁接。

猜你喜欢
丛生枝叶枣树
晚风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枝叶
老屋枣树
疫情大考 移动办公变局“丛生”
天梁河
枣树的故事
诗情画意
春色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