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吸吮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0-07-28 11:24梁秋艳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早产儿

梁秋艳

[摘要]目的浅析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吸吮、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人住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新生儿病房早产儿40例作研究对象,均存在经口喂养、吸吮及吞咽功能障碍,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按照人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非营养性吸吮方法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吮奶量与吮奶速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吮奶量多于对照组,吮奶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吸吮、吞咽功能,提高吮奶量与吮奶速率。

[关键词]口腔运动;早产儿;喂养;吸吮;吞咽功能

[中图分类号]R7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277-02

随着我国近年来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大提高了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但早产儿相较于正常新生儿而言,其出生后多伴随有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表现,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营养补充,增加并发症风险[1]。而早产儿早期营养供给是新生儿科较大的护理难题,临床多采取早期管饲喂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法,但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可能影响早产儿口腔感觉刺激,诱发口腔刺激超敏反应等,因此早期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改善吞咽功能意义重大[2-3]。文章纳入40例存在吸吮及吞咽功能障碍的早产儿作研究样本,分析常规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2月;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胎龄在32-35周,平均为(33.5±0.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855.2±251.9)g,出生后IminApgar评分为(8.0±0.2)分,其中自然分娩15例、非自然分娩5例,胎膜早破1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胎龄在32-36周,平均为(34.0±0.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860.1±252.0)g,出生后IminApgar评分为(8.1±0.3)分,其中自然分娩14例、非自然分娩6例,胎膜早破2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4]:①胎龄32周~35周,出生体重<2500g;②早产儿生命体征均稳定;③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全管饲喂养;④吸吮功能、吞咽功能障碍;⑤早产儿家属表示对本研究试验方案表示配合。

排除标准[5]:①排除遗传代谢疾病者;②排除胃肠道外科疾病;③排除口腔畸形疾病者;④排除严重感染者;⑤排除先天性疾病;⑥排除复杂的神经并发症者。

1.2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科室成立多学科交叉护理团队,纳入经过严格培训的儿内科专业护士,护士每日喂奶前30分钟为患儿提供3次口腔按摩护理,每次按摩时间在12分钟左右,方法包括口周按摩与口腔内按摩2部分,口周按摩的顺序:左右面颊(从耳垂-嘴角-脸颊),按摩2分钟;上唇(鼻底中部-上唇中部-右侧边鼻翼-右侧上唇角-左侧边鼻翼-左侧上唇角),按摩1分钟。下唇(下巴底中部-下唇中央右侧下巴底-右侧下唇角-左侧下巴底-左侧下唇角),按摩1分钟;定向反射(按摩上唇中部-左唇联合-下唇中部-右唇联合),按摩2分钟。口腔内按摩:舌(口腔中部-舌部),由后向前移動按压2分钟;上腭(由前方硬腭软腭),按摩2分钟;牙龈(由牙龈外侧中间-右侧口角牙龈外侧中间-左侧口角),按摩2分钟。

对照组给予常规非营养性吸吮方法护理,护士在喂奶前半小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吸吮安抚奶嘴,每日3次,每次吸吮15分钟,每次非营养性吸吮奶量控制在3ml-5ml,每间隔3小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吸吮1次,非营养性吸吮奶量以5ml/次为宜,时间维持在8min左右,每次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未完成的奶瓶奶余量应从吸吮及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胃管内注人;及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胃肠道消化情况变化调整喂奶量,当早产儿每日吸吮奶量达到120ml/(kg.d)时,则可停止管饲非营养性吸吮喂养。

1.3观察指标

(1)早产儿“吮奶速率”即指每分钟经口奶量,主要是指早产儿每分钟吸吮摄入的奶量与其吸吮奶汁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每分钟经口奶量(mL/min)=早产儿经口喂养吸吮摄入奶量二经口喂养吮奶所用时间[6]。(2)早产儿“吮奶量”即早产儿每次经口喂养所吸吮的总奶量即为“吮奶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比较干预前后吮奶量与吮奶速率

两组干预前吮奶量与吮奶速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吮奶量多于对照组,吮奶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护理方式,最佳干预时间在早产儿出生后由管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期,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口腔营养支持、口腔按摩等措施,通过护理手段刺激早产儿口腔肌肉群运动,调节口咽机制,最终达到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的护理目标。

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吮奶量与吮奶速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吮奶量多于对照组,吮奶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发现,对照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给予奶嘴吸吮刺激早产儿视觉、感觉神经器官,改善喂养表现,但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一般。而观察组同时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口腔运动干预期间,通过舌精细活动、促进口咽部肌肉配合,结合口腔按摩与口周按摩方式改善喂养表现;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口咽部肌肉能力,促使建立原始反射,增加口腔感知觉与反馈,协调吸吮吞咽一呼吸能力,减少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表现,形成良好的吸吮形态与反馈调节作用机制,提高早产儿持续吸吮能力,促使患儿早期实现经口喂养的目标,降低经口喂养难度,提高吮奶量与吮奶速率,加强营养供给,提高存活率。

综,上所述,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吸吮吞咽功能,提高吮奶量与吮奶速率。

参考文献

[1]王燕,崔慧敏,李胜玲等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3);363-368.

[2]杨春燕,刘凤敏,周丽英等.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2):150-154.

[3]崔慧敏,孙彩霞,李胜玲等.早产儿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2):1893-1898.

[4]陈芳.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74-976.

[5]方灿然,张莲玉,章容等.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吸吮能力的临床研究[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8,41(5):449-452.

[6]黄朝梅,高平明,邵巧仪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5):612-615,620.

[7]张丹丹,崔慧敏,李胜玲等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4):5-7,27.

课题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200427)

猜你喜欢
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浅谈如何预防强光噪声对低体重早产儿的影响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口腔按摩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研究
早产儿消化系统干预的护理措施研究现状
早产儿莫忘视网膜筛查
怎样养护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