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下的融资困境和应对措施

2020-07-28 05:44江才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现代农业融资

江才

摘要:由于涉农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金融机构面对农户时往往存在惜贷心理,这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巨大资金缺口,而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弥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缺口。但就目前来看,普惠金融体系下现代农业融资还面临着征信评级制度亟待优化,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未能實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人才发展环境不佳,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亟待优化等困境,这使得普惠金融的扶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对此,还需通过优化征信评级制度,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从而突破普惠金融体系下的现代农业融资困境。

关键词:普惠金融;现代农业;融资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而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此,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要“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小农户融资能力”。可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突破普惠金融体系下的现代农业融资困境,无疑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必然要求。

一、普惠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而农业的弱质性特征,则使得发展现代农业无法脱离金融的支持。农业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这使得其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控制。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变化日益频繁,这使得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承受着巨大的风险,收益率难以得到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基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升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无疑是保障社会商品供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无疑是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而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农户的自有资金,然而农户的自有资金较为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需求;其二是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然而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方面同样显得捉襟见肘;其三是便是各种类型的金融资金,在农户自有资金与国家财政资金无法充分发挥效果的情况下,金融资金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支持作用便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充分发挥普惠金融资金的支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张、提升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抗风险能力。

二、普惠金融体系下现代农业融资困境

(一)征信评级制度不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

第一,征信评级制度不健全。由于征信评级制度不健全,征信评级机构的市场调研工作不够规范,难以对农户、农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深入了解农户、农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情况,从而降低了向农户提供贷款的积极性,难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范围单一、规模较小,这导致许多大中型金融机构出于成本与利润的考量,并不倾向于相关农业企业或农户提供贷款。而在此背景下,经营更加灵活的小型、民间金融机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第三,融资渠道单一。对于大多数农业企业而言,只能通过从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从而获得融资,难以满足一些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在此背景下,农业企业难以通过上市或吸引风险投资获得融资。

(二)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未能实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结合

第一,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各金融机构未能基于农户的贷款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贷款审批机制,导致审批效率偏低,无法及时审批授信额度、下发贷款;未能针对现代农业项目满足条件、具备潜力的农户、农业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担保方式,贷款程序烦琐。第二,未能实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结合。由于金融机构未能实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结合,因而难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农户、农业企业数据的分析效率与资金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自身难以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三)人才发展环境不佳,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亟待优化

第一,人才发展环境不佳。由于发展环境不佳,普惠金融人才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其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第二,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普惠金融人才培养质量不佳,难以促进普惠金融人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第三,人才激励机制亟待优化。目前来看,普惠金融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普惠金融人才的创造性与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导致其服务现代农业的热情不高。

三、普惠金融体系下现代农业融资困境的应对策略

普惠金融在推进拓宽农户融资渠道、引导资本合理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还需通过优化征信评级制度,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征信评级制度,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金融机构对于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这导致现代农业的融资困境难以得到有效突破。对此,还需通过优化征信评级制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现代农业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满足现代农业的融资需求。

第一,优化征信评级制度。征信评级机构全面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基于客观数据对农户、农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提升农户、农业企业生产与经营情况的透明度,有助深化金融机构对农户、农业企业的了解,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一,需要保障征信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征信评级机构可以独立于市场各主体,避免其受到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提升农户信息的客观性与精准性。其二,需要健全征信评级数据系统,促进征信评级数据资源的共享与科学配置,实现征信评级数据作用的充分发挥。

第二,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业务范围单一、规模较小,大中型金融机构出于成本与利润的考量,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这便需要经营更加灵活的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其一,适当降低小型银行的准入门槛。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这使得我国小型銀行的数量严重不足,且分布相对不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融资需求。对此,我国政府还需适当降低小型银行的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社会资本能够进入银行业,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融资选择。其二,改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当前许多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过于依赖财政支持,缺乏独立性。对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需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质民营企业入股,提升资金流动性,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还需不断完善民营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对于部分成长情况良好、规模扩张迅速的农业企业来说,从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显然是一个有效途径。但如果要实现自身规模的加快扩张,寻求上市或风险投资无疑是更加直接高效的融资途径。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农业企业提供上市机会和风险投资。其一,完善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对于大部分农业企业而言仍然较高。对此,还需适当降低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使得更多发展潜力巨大、经营规范的农业企业获得上市机会。其二,支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针对现代农业进行风险投资,在初期投资者可能面临着巨大风险,然而随着良性循环的形成,投资者将获得高额回报。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可以尝试建立自身的“天使基金”,对那些发展潜力巨大、处于初创期的农业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为现代农业融资提供契机;也可以通过提供投资担保,鼓励国内外资本对农业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

近些年,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针对现代农业构建相应的融资平台,但效果有限。对此,还需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现代农业与普惠金融的互促发展,有效突破现代农业的资金困境。

第一,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既是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其一,优化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农户、农业企业的贷款特点,构建更具针对性的贷款审批机制,提升审批效率,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审批授信额度、下发贷款。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在法律范围内,适当降低担保机构的保证金交存比例。其二,为现代农业融资提供便利。针对现代农业项目满足条件、具备潜力但无法获得担保的农户、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在申请小额贷款时为其提供更加多元的担保方式。

第二,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工商银行等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农户、农业企业数据的分析效率与资金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无疑能够为现代农业融资提供更多机会。其一,提升资金供需双方的素养。提升资金供需双方的素养,是确保互联网金融助力现代农业的基础。一方面,应当强化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水平,确保在对客户信息保密的同时进行严格审核,保护客户个人隐私,降低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应当做好针对农户的互联网金融推广工作,提升农户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农户的信用意识教育,引导农户恪守诚信。其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切实服务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当加快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保障自身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当提升软件开发力度,提升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与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在普惠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普惠金融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唯有通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普惠金融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解决现代农业的融资难题。

第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普惠金融人才的成长与环境存在紧密联系,倘若始终处在恶劣环境,普惠金融人才的发展势必受到制约,其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也必定难以提升。因此,一方面,全社会都应当营造保护、尊重人才的氛围,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构建多重成才标准,为普惠金融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因此,还需从完善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入手,提升普惠金融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一方面,针对学校教育,学校需要定期开展普惠金融教育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前往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参观学习,加强学生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定期举办讲座,使得学生及时了解普惠金融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针对职业培训,金融机构需要定期为普惠金融业务人员提供涉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职业培训,引导业务人员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从而更有效地服务现代农业;定期选派普惠金融业务人员下到农村地区,在服务实践过程中提升业务能力。例如,2018 年 10 月,中国(台州)普惠金融培训中心挂牌成立,这无疑能够为台州乃至全国培养输送更多普惠金融人才。

第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才干服务现代农业。因此,金融机构应当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针对普惠金融人才在服务现代农业过程中反映的业务问题,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理,并积极吸收普惠金融人才提供的有益建议,使得普惠金融人才感知到自身价值;针对愿意扎根农村的普惠金融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并给予优先晋职晋级的机会,使得普惠金融人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1]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数据的经验考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7(01):2-15+93.

[2]  杨艳琳,付晨玉.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9(03):19-35.

[3]  罗婷婷,张艺. 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J]. 金融监管研究,2018(12):95-106.

(作者单位:四川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现代农业融资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