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来,夺取防疫发展双胜利

2020-07-29 08:56马明龙
民生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镇江全市

近几个月来,“跑起来”成为镇江城镇乡村最热议的高频词,成为镇江的新标识,以及全市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新写照。

是什么让整个城市焕发出“跑起来”的激情和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以“跑起来”的举措和实效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当下,唯有“跑起来”,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争先进位,赢得应有的城市荣光。要坚定方向“跑起来”,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嘱托变为美好现实;要满怀激情“跑起来”,努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和新位次,跻身于苏南强市之林;要勇闯新路“跑起来”,全力在战胜艰难挑战中再创城市辉煌;要同心同向“跑起来”,汇聚起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斗的智慧和力量。

马明龙

以保促稳,跑实“双胜利”基础

一是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保障就业稳定。出台稳就业、促创业等方面专项政策,支持夜市经济发展,为地摊经济松绑;搭建招聘通、云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千企万岗”“云”招聘会,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实现就业。

1—5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47万个。5月份,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79%。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开展“两户两骤”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兜牢民生底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破除受助群体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内生动力。

全市2112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4个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80万元。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围绕“八个更”要求,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深入开展乡村公共空间专项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9个、达标率达77.3%。加快推进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10件实事,继续对12个、共61.5万平方米的城市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是用情助企复工为企解难。助企抗疫复工。成立服务工作专班,指导企业防控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市县两级共派出驻企员1000余名。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累计向供应商所在地政府发函156份,协商配套供应商企业提前复工。助力企业职工返岗返企,开通私人定制专车,点对点累计接回工人2000余人。

为企纾困解难。出台“惠企政策18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5000亿元。优化金融服务。推出“抗疫贷”“复工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开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举办“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全省行首场活动,签约现场新增放款14.7亿元、授信金额64.18亿元。1—5月,全市新增贷款余额609亿元。

三是守牢安全环保底线。压实“四个责任”,确保各明其责、各守其位、各尽其职。整改突出问题。针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等反馈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逐项对账销号。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危化品运输行业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强化系统治理。坚持源头防控、重点管控、过程管理、应急处置共同发力,筑牢安全保障网。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镇江经济加速复苏,信心越来越足。5月,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开票金额环比增长2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

聚焦发展,跑强“双胜利”态势

一是发力产业强市。狠抓项目建设。完善“7+X”招商机制,编制镇江“招商地图”,开展不见面签约。1—5月,全市新签约内资一亿元以上(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产业类项目84个。精准服务抓落地,健全项目帮办服务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探索党支部助推产业项目新模式,一对一精准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通畅。

1—5月,196个市重点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9%,新建項目开工率58.2%;1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4.8%。

坚持不懈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决破除“小码头”思维,走出“小富即安”舒适区。

狠抓产业培育。存量上突出转型升级,加大技改投入和整合力度。1—5月,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主营收入617.8亿元。增量上突出结构优化,聚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力以赴招引扶持、育大育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农业主体培育、特色打造、技术推广、流通体系建设“四篇文章”,守牢“菜篮子”“米袋子”,确保全年农业项目投资达52.1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更多旅游网红地。

狠抓载体优化。做大做强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围绕“一特三提升”总要求,加快推进新“九通一平”,推动开发区由“工厂集聚地”向“创新生态区”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特色主题园区,推动“低小散”园区整合优化,聚力打造丹阳航空航天新材料、句容农业科技、扬中智能电气、镇江新区新能源、镇江高新区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园区。

二是加力科技创新。围绕打造“高原”抓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高校毕业生留镇计划等人才政策,着力构建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镇江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围绕培育“高峰”抓创新。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新增国家级人才15人。

三是提速改革开放。向改革要动力。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更好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释放被束缚被抑制的创新创业活力。

精准推进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向开放要活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创新做法,主动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结合实际探索实践、集成超越,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用一流环境吸引更多域外企业来镇筑巢,用贴心服务支持更多本土企业“走出去”发展。

应变求进,跑出“双胜利”新局

一是用好“进”的机遇。抢抓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加快推进30个“5G+”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布局5G应用场景,建好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智慧文旅网、数字城市网“四张网”,争创江苏省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

抢抓国家加大支持的政策机遇。加强重点项目策划、储备力度,超前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稳增长扩投资的项目。抢抓市场调整回暖的拓展机遇。政企银联手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供给服务升级,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超过1.4亿元。抓住疫情冲击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能,乘势而上,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镇江城市面貌。图/石小刚

二是提升“进”的境界。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向东看齐,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项目溢出,让更多上海“科技之花”在镇江结出“产业之果”。以主动、奔跑的姿态融入宁镇扬一体化。主动融入南京,加快推进“五区”建设(产业一体化发展融合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引领区、生态绿色一体化标杆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区),实现宁镇融合。积极对接扬州,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共建共兴、科教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联防联控等方面勇闯新路,实现镇扬协同。

以實干、务实的作风推进全市域一体化。坚持全市域一盘棋,补齐交通短板,建设市区快速路网,加密市县快速通道,完善铁公水空联运集疏运体系,构建全市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市级统筹,破除区域行政体制壁垒、利益壁垒,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化。

三是汇聚“进”的能量。用好解放思想“金钥匙”。坚持不懈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决破除“小码头”思维,走出“小富即安”舒适区。发扬真抓实干硬作风。用鲜明的考核导向、用人导向,鼓励激励“奔跑者”,让想奔跑、能奔跑、跑出好成绩的人有舞台,让不想跑、不能跑、不会跑的人没市场。

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切实排除干部后顾之忧,使广大干部能够“弃盾舞双剑”。营造比学赶超好氛围。拿出绝不服输的志气和争先进位的劲头,通过比斗争精神、学本领办法、赶先进标杆、超现有水平,跑好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

猜你喜欢
镇江全市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2017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7年1—5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