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加速: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首测

2020-07-29 09:03金角
微型计算机·Geek 2020年6期
关键词:线程桌面英特尔

金角

自从去年11月底,英特尔发烧级平台的i9-10980XE亮出了“惊艳—刀”,i家在桌面端的动作频率就慢了下来。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有关Comet Lake-S(彗星湖)处理器的各式猜测,已经在让各大媒体反复念叨到嘴边冒火星了,主流消费级的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终于宣布发售了。而此次十代酷睿的国行价要低于九代酷睿的发售价。加量不加价的第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惊喜,Comet Lake-S又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性能的期待呢?让我们接下来一睹究竟。

先说重点部分,十代酷睿相较之前几代产品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升级。得益于英特尔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术,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可实现最高达5.3GHz的超高频率。另外英特尔全面放开了超线程技术,第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全面提升了核心和线程数量,十代酷睿从i9到i3全线支持超线程技术。

最高5.3G Hz

更强的超频玩法

众所周知,游戏性能是处理器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即便是现在的处理器已经放开了几十个核心和线程,但是你在3A大作中依然要忍受来自游戏开发者的看家单线程游戏引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处理器的核心频率-特别是单核心频率对游戏性能的提升比核心数量的提升-依然要重要得多的多,更高的处理器频率可以帮助玩家突破游戏帧速的限制,从而降低游戏运行中的画面延迟,给予玩家更加接近真实的游戏视觉体验。因此这也是英特尔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相较上一代性能提升设计上的重头戏。

十代酷睿i9和i7支持全新的睿频加速Max3.0,简单来说Max 3.0可以自动发现多核中性能最佳的两个核心,在不增加电压的前提下提升频率,从而有效降低功耗,给处理器预留出足够的睿频加速空间。而十代酷睿支持的另外一项加速技术hermal Velocity Boost(以下简称TVB),可以根据处理器在最高温度之下运行时间的长短、睿频加速功耗限制是否还有剩余,在单核心、多核心睿频加速的基础之上,自适应地继续提升单核心的频率,—直到将处理器的剩余可用功耗压榨殆尽为止。当然最高睿频5.3GHz仍非十代酷睿的性能极限,英特尔进一步提升了处理器电压和频率的可控范围。在官方超频工具XTU的帮助下,发烧玩家仍可以对尝试调节电压/频率曲线,对更高的超频性能进行尝试。

频率提升的同时,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相较上一代产品拥有更高的功耗,这也对散热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为了保证处理器的散热在高负载时的稳定发挥,英特尔给十代酷睿使用了钎焊散热技术,此外还使用了薄芯片焊接散热材料。虽然从核心架构上来看Comet Lake-S没有什么太大改变,依然沿用了14nm++生产工艺。但此次处理器内部物理机构上做了小幅改进,压薄了处理器的核心芯片,从而给IHS继承散热器留出了更大厚度,让处理器传热效率再次提升。散热性能的提升也正是此次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可以放心大胆提升功耗的关键工艺所在。

最高10核

超线程技术全军出击

在十代酷睿上同样感人至深的升级,来自英特尔全面放开了十代酷睿的超线程技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酷睿在多线程性能方面曾有些落寞。此次十代酷睿不仅提升了处理器的核心数量,而且将HT超线程技术全线普及。在十代酷睿i9处理器上-核心数量提升到了10颗,线程数则高达20.而酷睿i7、i5、i3上虽然维持了之前的核心数量,但是由于超线程技术的加持-让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拥有了高频率和多线程的性能搭配。从官方解锁的资料来看,除了三款赛扬最低端处理器,十代酷睿甚至全线支持超线程技术-并大幅提升了工作频率。

如此一来十代酷睿将再无性能短板,在未来一段时间i5真香和再战十年的论调也会重回i家阵营,这对于游戏玩家和专业软件用户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情。比如Core i5 10400F支持6核心12线程,在同级别产品中性价比非常具有竞争力,用户在做选择时可以全都要,而不必再纠结于核心数量和工作频率的取舍。

不容小视的全系升级

没错,十代酷睿又更换接口了——英特尔十代酷睿处理器统一采用了LGA1200接口,这也就意味着十代处理器必须搭配最新的400系列主板。从一代用到三代的LGA 1151终于全面退役。其实很好理解-升级了更高频率并且开放了超线程的十代酷睿本身拥有比上代产品更高的功耗-而且支持Wi-Fi 6、Thunderbolt3等也对处理器提出了更高的供电需求。因此十代酷睿使用了增加针脚数量的LGA 1200插槽。不过LGA 1200底座固定孔位上变化不大,仍然可以兼容上一代的散热器使用,重金购置了水冷的小伙伴可以舒一口气了。当然十代和九代在顶盖和防呆口還是有明显区别-从背面可以一眼区分开来。

除了插槽的区别外,Z490主板内置了英特尔Connectivity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CNVi)技术,因此支持搭配AX20模块让主板本身提供Wi-Fi 6无线网络,Wi-Fi 6(802.11ax)可以在密集用户环境下将用户的平均吞吐量提高四倍以上,并且支持同时向8个终端共享上行、下行的MU-MIMO数据包,同时延迟也大大减少。英特尔Wi-Fi 6 AX201芯片提供的2.4Gbps的传输速率,是Wi-Fi 5的2倍左右。

另外英特尔在2490芯片组上增加了对英特尔2.5G有线网卡I225-V的支持,可以提供2.5Gbps的传输速率。在千兆以太网的120M B/s网络带宽已经跟不上数据传输速度发展的今天,2.5Gbps以太网可以提供300MB/s的传输带宽,可以匹配主流机械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让网络不再成为传输速度的瓶颈所在。虽然有厂商已选择在高端的2390主板上集成IOG网卡,但是目前IOGbps局域网解决方案的成本居高不下,短时间内还很难对消费级市场产生影响。因此2490芯片组的以太网部件升级-已经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用户在局域网带宽方面的带宽要求。

内存方面,十代酷睿同样有重大升级。随着处理器性能的不断迭代升级,内存带宽也成为了制约游戏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十代酷睿的Comet Lake-S架构改进了内存控制器,在B460和2490主板上支持频率为2933MHz的DDR4内存。

至于其他方面,目前来看2490主板与2390主板区别不大。400芯片组依然采用40条PCIe3.O通道。主板提供6个SATA 6Gb/s接口,6个USB3.2 GEN 2x1接口(10Gbps)和10个USB3.2 GEN1x1接口(5Gbps),以及英特尔傲腾增强内存和雷电3接口这些在九代酷睿桌面平台已经成熟的技术。

十代酷睿实物赏析

我们提前拿到了媒体版的十代酷睿处理器,其中包括了一枚英特尔酷睿i9 10900K和一枚英特尔酷睿i5 10600Ko对比上一代处理器,可以明显看到十代酷睿在外观上的一些区别。采用了LGA 1200接口的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将防呆口放在了下方位置-在正面没有太大区别的情况下,这也是快速区分九代和十代酷睿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同時在处理器背面我们能看到CPU的触点更多了,而且十代酷睿的电容排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并且相较上一代电容排布均匀-十代酷睿的电容分割成了_上下对称的两个小区域。

作为十代酷睿最强的旗舰桌面级处理器,酷睿i9-10900K采用10核心20线程规格,20MB三级缓存,TDP热设计功耗125W。CPU主频3.7GHz,全核心睿频为4.8GHz,单核

Intel Core i9-10900K

·4299元

·10核20线程

·双通道DDR4-3000

·LGA-1200

·3.7GHz(最高睿频5.3GHz)

·20MB三级缓存

Intel Core i5-10600K

·暂无售价

·6核12线程

·双通道DDR4-3000

·LGA-1200

·4.1GHz(单核睿频4.8GHz)

·12MB三级缓存

技嘉Z490 AORUS MASTER

·XXX元

·2490芯片缉

·4xDIMMs

·1xPCIE 3.0 x16+1xPCIE 3.0 x8

·1xPCIE 3.0 x4扩展插槽

·6xSATA+3xM.2

·2xUSB 3.2 GEN 2(Type-C)

·3xUSB 3.2 GEN 2(Type-A)

·4xUSB 3.1 GEN2

·8xUSB 2.0

·Wi-Fi 6 802.11AX+蓝牙5睿频最高5.1GHz,开启睿频加速Max 3.0和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术后单核睿频可达5.3GHz、全核4.9G Hz。而英特尔酷睿i5 10600K采用6核心12线程,12MB三级缓存,TDP热设计功耗同样是125W。CPU主频4.1GHz,全核心睿频为4.5GHz,单核睿频最高4.8GHz。

这次的测试平台我们选用了技嘉的Z490AORUS MASTER主板,在供电用料方面非常优秀,采用了14+2相数字CPU供电设计,单相可处理90安培电流,外加搭配大量钽电容,并且附加8+8PIN的CPU供电插槽,不仅为CPU提供相当稳定的供电环境,也能大幅降低了供电模块产生的热能,可以保证新一代i7和i9超频使用时更快速地在高频率稳定运行。这款主板还使用了技嘉第二代Fins-ArrayⅡ技术,在每个散热鳍片上增加了3个散热孔位,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作为一款2490主板,技嘉Z490AORUS PRO AX全面支持英特尔Wi-Fi 6AX201和英特尔以太网连接i225-V,二者结合可提供近3倍无线下载速度。而且在这款主板上,配备了为11代酷睿处理器预留的M.2插槽,目前来看11代酷睿可能会支持PCIe 4.0技术的全新特性,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

本次测试我们选择了媒体版的十代酷睿处理器酷睿i9-10900K、酷睿i5-10600K处理器,与上一代同级别产品做对比测试。因此,对比测试我们的挑选第九代酷睿旗舰处理器分别为i9-9900KS(全核心5.OGHz),以及和i5-10600K处理器同为6核心设计但在超线程技术上稍有不如的i5-9600K。

对于处理器的单线程测试以及超线程测试,我们选择了常见的CINEBENCH R20、CINEBENCH R15、Super PI、Fritz ChessBenchmark这四款常见的线程性能测试软件。由于时间所限,此次测试我们并未展示酷睿i910900K这款处理器的超频能力,仅使用了比默认频率稍高的DDR4-3000内存在默认频率下进行此次对比测试。

从单线程测试来看酷睿i9-10900K的单核性能比上一代酷睿i9 9900KS单核性能提升约6.6%,而i9-10900K多线程性能则领先了i9-9900KS近1/4。借助对超线程技术的全面支持,以及核心数增加、工作频率提升等优势,十代酷睿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优势还是非常显著的。而酷睿i5-10600K在V-Ray渲染性能测试中-更是领先了上代产品超1/3,不得不说超线程技术的加持让十代酷睿的性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体现生产力的Blender渲染时间、X265以及3D Mark测试中,领先的核心线程数和核心数所体现出来的成绩差异同样明显。当然更高的单核频率所体现的性能提升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到的,而在内容创作使用方面,接下来线程数提升带来的渲染性能提升同样不容小觑。

在生产力的各项应用中,最主要的还是处理器核心线程数,核心线程数越多能同时处理的应用也就越多,英特尔酷睿i9 10900K对比下英特尔酷睿i9 9900KS生产力能力就提升不少,而下而在相同核心线程数下,就要看处理器的单核性能了,同为10和20线程的英特尔酷睿i910900K和英特尔酷睿i9 10900X,因为英特尔酷睿i9 10900K的单核频率更高,所以其性能也回更强,也就更加有效率,因为进行内容创作时选择处理器首先应该考虑核心线程数接下来在考虑处理器单核心性能,这样才更合理。

最后就是很多游戏玩家最关心的测试了。我们选择了对多核心支持较好的《古墓丽影:暗影》《孤岛惊魂:新曙光》和《刺客信条:奥德赛》这三款大作。不出意外,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在游戏帧数测试中显示除了一定优势。酷睿i910900K的单核频率更高,因此在帧率方面相较上代稍有提升,不过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可能酷睿i5-10600K就已经可以满足需求,毕竟它和i9 10900K在三款游戏测试中也仅有10帧左右的差距。

结合以上测试综合分析,十代酷睿处理器在内部架构没有大幅升级的情况下,凭借对频率提升和超线程技术的运用,在性能方面相较前代产品有了大幅提升。作为英特尔今年的重磅新品-十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超线程技术的加入,会让很多像我一样关注性价比和生产力的用户颇为动心。而且从预先放出的发售价来看,此次十代酷睿处理器并未增加售价,在即将到来的暑期销售旺季,对希望升级换代的消费者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虽然插槽又变了这种成长中的烦恼再次出现,但是对很多依然在使用八代产品的用户来说,有机会跳过九代,一步到位享受升级核心和升级超线程带来的全新性能体验,也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

猜你喜欢
线程桌面英特尔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桌面装忙
英特尔召回
Java多线程产生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用好Windows 10虚拟桌面
采用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执行定时重试任务时内存溢出的分析及解决
Java的多线程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