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的留学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0-07-29 12:32王静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双高计划

王静

摘  要:“双高计划”的实施为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指明了新方向,职业院校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着眼未来,配合国家政策和政府引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对接服务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探索订单式培养,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项目的针对性,高效服务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

关键词:“双高计划”;留学生教育;订单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016-0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w situation, focus on the future, cooperate with national policies and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take industry demand as the guide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Docking services for Chinese companies going abroad, exploring customized training, improving the pertinence of variou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highly efficiently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Keywords: "double high pl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customized training

前言

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即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这是继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后,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新增第十一条: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招收职业教育类别留学生,支持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指南。“双高计划”还给出了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现代化对标的时间表:到2022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双高计划”目的是支持基础条件良好的高职院校和专业优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样板房”。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

2010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推出“留学中国计划”。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就读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次,其中学历留学生达到15万人,中国将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近年来,江苏省也日益重视拓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旨在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江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5万人左右,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努力扩大江苏外国留学生规模,江苏省设立了江苏政府奖学金,吸引优质的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学历留学生来江苏留学。该奖学金设立以来,我省的外国留学生数连续几年均以10%的速度增加。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先是推出留学江苏英文网站,紧接着正式出台“留学江苏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江苏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一体化,截止2019年,在江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已达4.8万 ,全国排名第三。全国来华留学人数已基本达到留学中国计划的预定目标。

二、留学生职业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的优势是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举办留学生教育时候,更能贴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出本土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世界上任何一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生主体都为在校注册的学历学生。因此,作为高等学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所接收外国留学生规模大小,主要看它接收外国学历留学生的规模大小。扩大来华学历生留学生教育规模从生源国角度上,主要是发展周边国家,尤其是周边发达国家的自费留学生。近些年来,许多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都把目光盯住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場。东南亚各国大部分属传统的汉文化圈,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尤其现在的“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更促进了周边国家对我国文化、语言、习俗的了解。[2]鼓励地方优质职业教育响应国家战略,配合中国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形式以合作设立分校、技能语言文化培训中心,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中国企业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3]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理应发挥培养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实施留学生教育战略,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拓展在校中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又能强化职业学院自身多元文化育人的氛围。学校只有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持续提升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质量,才能实现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招收培养留学生,必须围绕学校自身职业特色和优势,以借船出海的形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培养本地化的“中国通”技术技能人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掌握一技之长,是高素质的蓝领工人。来华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视野,是异域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是增进中外学生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锻炼了中国高校大批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不但促进了学校同其他国家城市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还促进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许多留学生成为对华友好人士,有效促进了学校与国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来华留学生教育特别是自费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给所在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培养和造就大批知华友华人士,传播徐州的文化,扩大徐州的国际影响,树立徐州的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等等,这些都增强了徐州的软实力。

三、政府、企业、高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角色

政府政策引领、企业发挥主导,高校尤其职业院校配合企业深度产教融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2019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有一项结论,其中海外中资企业面临的风险一项,“人才结构存在缺陷”位列第二高风险因素。[4]通过调研和企业反馈,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尤其能助力本地企业发展。企业能招聘到當地会汉语懂中国文化的技能人才,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改善竞争劣势,使企业能够“走出去”,留得下,办得好。

“双高计划”鼓励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走出去,鼓励职业院校招收职业层次留学生,或者通过境外技能和语言培训中心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中国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技术人才。职业院校要抱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统筹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一)政府层面:设立地方政府“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

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更多外国优秀留学生来江苏高校学习交流,扩大在江苏外国留学生规模,推进江苏教育国际化发展,建议江苏一些城市设立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和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对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但是这些奖学金的规模还不够。以课题组学院所在的徐州地区为例,地方可以设立徐州市政府奖学金,尤其可以面向徐州市的一些国际友好城市,吸引国际友好城市的优秀学子来我市留学。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参与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竞争,从而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5]徐州位于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完全可以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我市留学。市政府可以组团去国外尤其是一些友好城市推介我市的留学生教育,并把赴境外教育展定为对外宣传的长效机制。

市政府设立“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以吸引优质留学生生源来华留学,学成归国后的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既可以畅通两国人文交流的双向渠道,又可以成为爱华亲华友华的中坚力量,一些留学生还会成为所在国家的管理精英,更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实施。加大“一带一路”校际交流的业务范围,把留学生交流真正纳入进来,将学生派出去与来华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专业学生交换项目,开发新的校级合作,把全英文项目作为一个亮点。通过校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发达国家高层次留学生。以加强校际交流项目为优化区,提高国外大学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的留学生的数量。以多种多样的项目形式吸引国外大学学生到我校学习课程,丰富留学生的国别和层次,扩大徐州市整体在国外高校的影响力。

(二)企业层面:建立地方国际化高教工业区

用好中国企业和中国教育“国家名片”,整合高校优势资源,与人才需求企业共同走出去,联合进行招生的同时进行招聘。扩大中国教育影响力,为国家战略及企业国际市场开发做好人才储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深入落实,高校应结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指导建议等文件精神,主动配合国家战略实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前进行人才布局,扩大中国高校国际影响力,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和发挥学校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外交及经济建设战略。[6]以作为国家品牌的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依托,扩大影响力和宣传,利用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向“一带一路”国家倾斜。徐州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吸引众多世界500强公司进驻,企业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众多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徐州市可以借鉴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探索成立苏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通过成果转化,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动徐州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职业院校探索订单培养留学生项目

高职院校要发挥各自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优化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分国别以订单项目形式实现生源的稳步拓展。加强与潜在生源地地区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商务投资等部门的交流和联系,获得其在宣传和招生工作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开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量体裁衣,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既能解决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进口难和出口不畅的问题,也可以帮助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招工难和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在企业中设立海外留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海外工作站,方便外国留学生开展实习就业,也为院校的海外师资援教搭建了平台。江苏建筑职业学院拥有江苏省内高校最多的老挝和柬埔寨留学生,海螺水泥公司的柬埔寨马德望公司,金边公司,老挝万象海螺水泥公司和老挝琅勃拉邦海螺水泥公司,以及华新水泥的柬埔寨卓雷丁水泥公司,纷纷来学校开展专场招聘,选用汉语水平高,职业技能熟练的学生加盟企业,老挝和柬埔寨留学生既选到了合适的工作,企业也招聘到了合适的员工,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都满意,多赢举措,效果良好。建立留学生校友联系机制,发挥校友作用,充分利用已经毕业的“一带一路”留学生和正在我校就读留学生,建立畅通的交流平台,作为留学生工作宣传和沟通的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打动更多留学生,争取更多优质生源来华就读。

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订单培养,能保障留学生有“来处”,知“归处”,全程教育质量有保障。合作企业为保障学成毕业的留学生进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的方式同学生签约,在培养方案中订制或嵌入企业文化课程和技术技能培训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老铁路供用电技术订单培养班,就是依托中国老挝的中老铁路项目,通过老挝教育体育部职业教育司搭建平台,一批老挝职业院校和我校合作,推荐选拔了28名留学生,来华进行专项的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这批订单培养的老挝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已经得到中老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类似的留学生人才技能订单培养项目,模式可复制。

四、結束语

留学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满足海外企业的产业需求,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精通,更多需要懂专业,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的各国本土人才。职业院校如何将留学生教学培养,既要服务国家的战略大局,又要结合所在国家的经济,文化,风俗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订制培养。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要的跨文化,复合型,知华友华助华的留学生,以爱华友华的留学生群体为圆心实现辐射宣传的目的,最终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建设,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各学校发展留学生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扶优扶强打造一批高职样板房”[EB/OL].http://www.chinazy.org/info/1006/1797.htm.

[2]杨润辉.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2(6): 105-107.

[3]孟晓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留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7:108-113.

[4]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发布[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10501.htm.

[5]栾凤池,许琳.引导外国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18):56-59+71.

[6]赵健雅.行业院校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思考与对策[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7(3):63-66.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