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绘画功能,培养幼儿自我个性

2020-07-30 07:30李小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具绘画材料

李小丽

一、开放幼儿思维,尊重幼儿个性

幼儿的绘画表达了原始的思维,是幼儿独有的。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列举“新颖”的构思,让幼儿借鉴“优秀范作”,本意是想启发幼儿,殊不知,这反而会约束幼儿,导致幼儿跳不出范作中的构思,脑海中填满了临摹作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思维,摒弃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尊重幼儿的想法,变换作画的内容和手法,让幼儿获得新鲜感,留给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问。

二、突破绘画程式,表现个性

绘画程式,即绘画格式或步骤,并不适合用来辅导幼儿绘画,会导致幼儿的作品将千篇一律。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在绘画中得以表现个性,教师要营造氛围,创设环境,让幼儿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敢于突破,大胆尝试,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方法与途径。

1.诗歌与绘画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诗歌作为教学激趣工具。如《咏柳》中有一句诗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可这样给幼儿解释:“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色的新叶,(这里有了‘翠绿色的叶子)好像用碧玉装饰出来的。(这里有了‘新)柳树的枝条像无数条丝带垂下。(这里有了‘很多)那细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啊!(这里有了春天)。”解释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美吗?美在哪里?你看到了哪些‘美景?”这样既保护了幼儿的绘画热情,又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2.音乐与绘画

音乐与绘画是紧密相连的,跳动的音符可以放松幼儿的情绪,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幼儿兴奋起来,充分表现自我。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音乐作为激趣工具,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充分表现个性。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新优美的音乐,当幼儿融入音乐时,教师再适时讲述优美动听的童话,帮助幼儿打开思路,使他们未画心中先有画。然后,教师请幼儿讲出心中的画面,说出“美”在哪里,帮助他们完善画面。这样一来,幼儿既能感受音乐的“美”,又能从音乐中提炼出美丽的画面,这就是绘画创新的“灵感”。

三、提供多样选择,培养个性

绘画工具多种多样,途径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在绘画教学中,幼儿使用的绘画工具均是教师选出来的,虽然这样能满足教学需要,但是限制了幼儿的主观选择。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诸多的艺术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体验。如视觉型幼儿喜欢选择铅笔、油彩、素描纸写实的材料,触觉型的幼儿善于选炭铅、水粉油画棒、宣紙这类表现性的材料。绘画材料的限制,会抹杀幼儿的创新灵感,限制幼儿的个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具材料,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改变评价方法,发展个性

教师用传统的标准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势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幼儿隐藏自己的个性,从而极大地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效果。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应谨慎考虑幼儿的意志、兴趣、观察力、表达方式等个性品质,依据每个幼儿在绘画中的状况进行纵向评价。如教师可以采用等级加评语、自评加他评、共赏评价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还可以将错就错地引导学生反向鉴赏,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

现在,幼儿的生活环境普遍较好,个性强,他们一旦受挫,就会影响判断力和思维。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个性,当幼儿受挫后,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与热情予以适当引导,然后分析错误的来源,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宏彦,阎菲菲.浅议综合材料元素的运用在学前儿童绘画中的游戏功能[J].艺术教育,2009(12).

[2]王志琪,赵春燕.浅谈综合材料绘画对少儿美术教育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3]杨新宇.综合材料绘画对少儿美术教育的作用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8(1).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幼儿园 )

猜你喜欢
工具绘画材料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可爱的小瓢虫
“巧用”工具
材料
摇摇鹅
欢乐绘画秀
赠送折纸材料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