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架设海上通信网 拓宽向海发展路

2020-07-31 08:53日照市海洋发展局
中国水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日照市航路日照

文/日照市海洋发展局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海洋活动日益增加,渔业通讯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海洋产业发展功能,通讯已成为制约向海发展的主要瓶颈,建设海上通讯网的需求日益迫切。相较陆上的成熟技术,渔业通讯仍然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遇到海上突发事件,经常“叫岸岸不应、叫海海不灵”。

2017年2月,全国渔业安全生产现场工作会在日照顺利召开,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渔业无线电通信管理的“日照经验”得到了肯定。日照市海洋发展局继续在此基础上脚踏实地打基础,沉下身心干细活,从解决渔民与家人的联络沟通问题、商渔船安全航行这些基本需求入手,改革创新海上通信管理,在广袤的海洋“盲区”架设出一张海上通信网,拓宽了向海发展之天路。

“通讯网络”融合“管理系统”,渔业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日照市已建成“山东省渔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日照市渔业安全救助信息指挥系统”“渔港视频监控系统”“近海海域雷达监控系统”“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超短波网)”“远海短波通信网”“移动公众MAS平台信息发布”6个指挥和通信系统,建成“日照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系统”“RFID渔港渔船进出渔港管理系统”2个监控管理系统。各通信、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网络传输,利用远程控制、雷达、卫星导航和无线电技术,以国家和省级海洋牧场综合管护平台为载体,搭建通讯信号向海延伸的“中继站”,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实现了日照近、中、远海渔业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和通信联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立应急管理、公安、海洋、海事、海警等部门安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海事VTS平台与渔业安全监管平台共享商渔船数量、位置、航向、航速、轨迹等信息数据,各部门可实时查看商渔船分布情况的动态监控信息,为强化渔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终端”融合“电子航路”,商渔船实现各行其道、智能避碰

日照市每年进出港商船约在3万艘次以上,前些年商渔船防碰撞一直是海上监管的难题。日照市海洋发展局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渔船智能型安全终端,开发出电子航路,实现了商渔船各行其道,提高了商渔船防碰撞能力。近三年来日照市未发生一起商渔船碰撞事故,一般事故同比下降30%,渔业互保总赔付率由2017年的41.5%下降至目前的24%。

渔船智能型安全终端具有六大安全功能。一是实现AIS区域报警模式升级为会遇、区域自动切换的智能报警模式,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二是增加航道、锚地、高风险水域自动警示功能,建立“海上斑马线”;三是升级AIS语音播报功能,终端内置的语音芯片播报中英文语音避让信息,畅通了与外籍船舶的沟通渠道;四是实现AIS终端自动记录航迹功能,可通过渔船设备调取航迹数据;五是在监控平台海图增加“南北航运大通道”自动警示区域,设置自动警示短信功能;六是北斗系统自动点名功能,北斗监控服务器每日夜间23时、次日3时和5时,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向海上锚泊渔船发送点名信息,提醒渔船夜间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值班瞭望。

电子航路是海上通航图的升级版。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根据近海航路现状,会同海事、交通部门制度出台了《日照市近海航路规划》,规划了日照港和岚山港北上、南下以及外锚地进港等9条航路,并在监控系统上划定标示近海商渔船航路、在渔船智能型安全终端等终端设备上更新电子海图自动提示正确航路,实现监控系统和终端设备双提醒。

“小资金”撬动“大资本”,海洋牧场及近海海域实现4G信号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通信质量,采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的方式,在日照北部、中部、南部养殖规划区建设向海一侧岸基大功率基站,以海洋牧场综合管护平台为载体建设微波通讯系统、运营商基站等通讯设施,合力打通了海洋牧场通讯链路,实现4G信号在日照近海海域的全覆盖,为海洋产业向海发展提供了高质量通讯服务。

同时,依托每座海洋牧场综合管护平台,利用海底海面传感器探测、水上水下视频监控、空中无人机侦查、海洋气象信息采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近海海域雷达监控、渔业无线电通信等技术,立体全方位数据采集,通过微波传输系统将日照市北部、中部、南部和前三岛养殖区综合管护平台信息“孤岛”数据回传至海洋牧场综合性展示平台的“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为监控监测、辅助决策和执法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该项目市财政仅投入75万元,吸引运营商、海洋牧场企业等投入资金730余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近10倍。

猜你喜欢
日照市航路日照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反舰导弹“双一”攻击最大攻击角计算方法*
航班信息处理系统在灵活航路替换使用机制的应用
多平台协同突防航路规划
古村街景
村居
基于二阶平滑的巡航导弹航路跟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