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态势分析

2020-07-31 10:27卢东宁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文献

卢东宁,邱 硕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弱国,农业技术创新刻不容缓。发挥农业技术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意义重大。

梳理国内学者关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理清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实践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进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发挥科技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有鉴于此,本研究对1994~2019年间CNKI数据库中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以把握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整体态势,在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检索跨度为1994~2019年。为了较好覆盖国内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且保证期刊文献的质量,期刊来源选择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1265篇相关文献。为了排除不相关文献的干扰,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剔除书评、会议综述、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199篇,以此作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态势研究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运用科学计量学及知识可视化方法,对我国26年来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增长与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作者群体状况、论文期刊和机构分布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以探讨和揭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主题的成长历程、主要研究成果。通过借助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厘清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进行突发词检测分析,确保准确把握研究的最新发展态势。

2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统计分析

2.1 文献增长与时间分布

在一定时期内论文发表数量的增长和变化情况可以大致反映出学界对一个学科或专项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以及该学科领域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结合图1分析可知,从1994~2019年,我国关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积累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逆缓增长阶段而逐渐走向成熟。第一阶段(1994~1999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和文献累计数较小,年均期刊论文仅为14.6篇,文献累积率在45%~120%之间波动,较大的波动幅度反映出关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可以将该时期定位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2000~2004年),文献累计数有所增长,年发文量维持在平均每年36篇,文献累积率在18%~45%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由此可以将该阶段定位为积累阶段;第三阶段(2005~2014年),文献累积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年均期刊论文77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每年的刊文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中,2010年农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率达到53.3%,这表明农业技术创新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15~2019年),年均文献累积率为4.6%,年均增长率为-9.25%,每年的论文数量呈现递减趋势,这表明农业技术创新研究进入逆缓增长阶段。这与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相契合,说明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后,农业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向系统化和创新化发展。

图1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2.2 研究者发文情况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作者发文量、核心作者群2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了解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作者群的成熟程度和稳定性。

2.2.1 作者发文量分析 本研究获取的1199篇论文中共有960位作者,其中发表论文数量为1篇的有831位,根据洛特卡定律,即在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是写N篇论文作者数量的N2倍,并且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占作者总数的60%[1]。根据此定律进行推算,撰写2~6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应分别为208、92、52、33、23人,与发表1篇文章作者数量的比率应分别为25%、11.11%、6.25%、4%、2.78%,然而从表1可以看出:撰写2~6篇论文的作者分别为91、18、6、1、9人,占发表1篇文章作者数量的比率分别约为10.95%、2.17%、0.72%、0.12%、1.08%,与根据洛特卡定律推算的理论值有较大的差距;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占作者总数的86.56%,远远超出洛特卡定律规定的约占60%的指标。这表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作者分布尚未达到成熟的研究领域应达到的作者分布最佳状态,缺乏后续的关注和挖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够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群。

表1 作者发文量分布

2.2.2 核心作者群分析 核心作者群是研究成果质量较高、科研产出能力较高的作者群体,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普赖斯定律指出:某一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群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应达到论文总数的50%。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Nmin=0.749(Nmax)1/2,Nmin为核心作者发表论文篇数应达到的最小值,Nmax为样本文献中最高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农业技术创新领域的核心作者即为发表论文数量在Nmin值以上的作者。在所获取的1199篇样本文献中,最高产的作者为卢东宁,发表14篇论文,即Nmax=14。根据计算公式求出Nmin≈3,即核心作者可认定为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38人,占作者总数的4.57%,核心作者共发文186篇,占农业技术创新相关论文总数的15.51%,比率远远低于普赖斯提出的50%的指标。这表明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科研产出能力较高的核心作者群体还尚未形成,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不稳定,缺乏持续性。

2.3 文献期刊分布

为了确定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期刊,探究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有效的情报依据[2],对样本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所获取的1199篇论文来源于249种期刊,而核心区期刊可以根据布拉德福定律中的核心期刊数量关系式R0=2ln(eE×Y)来确定,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为欧拉系数0.5772,Y为刊文量最大期刊的论文数量[3]。本研究中刊文量最大的期刊为《农业经济》,共刊载论文113篇,即Y=113,根据计算公式求出R0≈11,即刊文量前11位的期刊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约占期刊总数的8.03%。

由表2可知,核心区期刊载文总量665篇,占总刊文量的55.46%,反映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分布相对集中。除了以上11种核心期刊外,还有大量刊载论文数量较少的期刊。对比研究这些期刊,涵盖主体相对多元,以农业经济类和科研管理类主题的期刊为主,同时还涉及了农学、生态学、社会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说明农业技术创新受到了多学科的关注。

表2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分布

2.4 发文机构分布

本文对发文量前20位的科研机构进行了统计(表3),这些发文机构是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高校,且主要为农业院校,属于领军团体,反映出以农业自然科学见长的院校在相关社科研究上的优势。农业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的发文量也较多,这反映出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纳入国家战略整体规划中。

需要注意的是,发文量排前20位的机构中,既没有农业科技企业,又没有农业企业,这与它们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相符。那么,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企业到底该不该重视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分布现状是否与我国农业技术产出率和转化率低有关联?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如何分布才算合理?此外,从发文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术力量雄厚的大城市,如北京、南京、武汉、西安等。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差异是否能在发文机构的地域分布上得到一定体现,并且这种差异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在创新主体、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方面不均衡?上述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深思。

表3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的高产机构

3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提取于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能够精确表达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可以研究一个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4]。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获取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图2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且对关键词中的突发词进行检测,根据图谱和突发词对样本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厘清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前沿主题,发现可进一步探究的领域。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和关键词的中心性可以用来表征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2所示,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共有583条连线和222个高频关键词节点。节点圆圈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正比,即节点圆圈越大,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圆圈较大的关键词有“农业”“技术创新”“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低碳农业”“农业企业”“制度创新”“技术扩散”“技术创新体系”等,因此,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和焦点。关键词的中心性也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热点,在知识图谱中用带有紫色外圈的节点表示。节点外圈的紫色年轮半径越大,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在整个网络中的“媒介”作用越强。“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的紫色外圈较大,表明这些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是连接高频关键词的重要术语,在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知识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影响着该领域研究的演进。

3.2 研究热点分析

结合图2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对高频、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类,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分析,凝练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如表4所示。

3.2.1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农业技术扩散是政府与农民、农业技术研发与生产实践之间进行衔接的重要渠道和枢纽,也是实现产学研紧密衔接、农业技术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途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业技术扩散是政府一直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关心的热点主题。扩散影响因素、扩散模式、扩散模型等成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主要方面。关于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如刘笑明[5]立足宏观视角,通过追踪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失败案例,认为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为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规模及专业化程度、农业技术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推广部门职能的发挥程度、农民的素质等;展进涛等[6]基于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的角度,经过实证分析得出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呈负相关;汪三贵[7]、孔祥智[8]、唐博文[9]等从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的微观角度出发,认为风险最小化、相对机会成本、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技术特征差异等是决定农户采用技术的主要因素。

图2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4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热点主题

在农业技术扩散模式研究方面,刘怫翔等[10]提出2种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政府供给主导型和农户需求主导型;齐敦品[11]认为,农业技术扩散的理想模式是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季柯辛等[12]以生猪良种技术为例,提出了社会网络、合作组织和生产合同3种技术扩散模式;于正松[13]、郑春华[14]等分别提出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程广华[15]提出了构建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政府、技术市场和农业组织四位一体的扩散与成果转化机制。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是扩散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如王海峰等[16]认为,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也逐步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要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研院校、中介组织、国家推广部门等构成的多元推广体系转变。

在农业技术扩散模型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如罗桂江等[17]基于信息传递的SIR传染病模型,从动态过程的视角探索了复杂网络中农业技术的扩散规律;陈曦等[18]运用Richards模型来验证目前梨树两项农业技术的扩散规律;宋德军等[19]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我国农业技术扩散速度明显滞后于其他产业,生产关系不适应是目前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制约因素;王雅凤等[20]采用SE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信息传播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对农业技术扩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佟大建等[21]通过对安徽、湖北等7个省份的593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Probit模型,验证分析了农户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推广服务获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

3.2.2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陈慧女[22]认为,巴斯德模式能够满足中国农业技术创新需求,是中国当前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卢东宁[23]认为,应建立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模式,通过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首次商业化使用和农业技术扩散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螺旋上升”;郭静利等[24]认为,生态农业文明主导下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即由单个农业关键性技术突破转变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实现“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无缝连接;王燕等[25]通过借鉴典型国家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经验,并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认为西部地区应实施“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技术、市场、政府等多方动力共同驱动,并基于这些主要因素致力于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研究。如齐晓辉[26]认为,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模式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国情;赵立秋等[27]提出了应构建双向驱动模式,即宏观政府运行与微观行为主体利益诱导相结合;解宗方等[28]提出了政府科技推动力、市场牵引力与科技系统内驱力三者互动的双轨三方互动模型,以产生强大的科技创新合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3.2.3 农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 伴随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的便捷化,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与技术进步评价分析成为学界的发力点。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为基础,侧重于农业技术创新效率测算、创新能力评价,以及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如丁绪辉等[29]采用SE-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了测度;唐娟莉等[30]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罗强[31]、李斐斐[32]等依据农业技术创新区域不同,分别选取不同的维度,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上海和湖北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避免了全国“一刀切”;倪细云等[33]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张莉侠等[34]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农业技术引进与吸收能力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吕凤华等[35]认为,在诸多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中,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是最重要的因素;高启杰[36]对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且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3.2.4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主要是从制度层面探讨农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问题。刘清华[37]认为,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关键环节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研单位人员考核评价与退出机制、建立研发推广一体的省级公益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主体行为合作的专项制度、建立省市农业基础性工作财政持续支持制度、建立农业创新基地建设的财政投资制度等是优化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效举措;齐晓辉[26]认为,构建政府供给主导型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应从5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即建立政府具有主导地位和责任的法律制度、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管理制度、投资制度、成果的推广制度和农业技术创新需求的诱导制度;郭海红[38]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历程进行梳理总结,认为需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农业创新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优化平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平台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体制,重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此外,部分学者通过对农业技术创新实力较强国家的制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内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提供可借鉴经验。如段莉[39]对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4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值得中国可借鉴学习之处;张骞[40]通过分析爱尔兰农业科技体制建立及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包括强化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等。

3.3 基于突发词检测的新兴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的“突发词检测”通过探测一个学科在某一时间段内出现频次发生骤增的节点来预测某一领域正在兴起的新趋势、新主题。通过CiteSpace对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相关论文的关键词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得到突变图谱,如图3所示。突发性节点变成深色色块的部分代表着其对应的主题在相应的时间段出现了使用频率突然提高或发文量骤增,依据判断某一突发节点是否为新兴研究热点需同时具备的2个条件,“首次出现时间近”和“突发起止时间近”[41],可以判定,图3中“影响因素”(起止时间2014~2019年)和“农业科技创新”(起止时间2016~2019年)都是近5年内出现的新兴研究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前沿主题。

图3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突现关键词

3.3.1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是对农业技术创新评价与农户技术推广领域研究的深化。通过探讨影响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与科技研发能力的变量,以及农户对特定技术的采纳意愿或行为差异及其原因等,进而探究如何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如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等。这2个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定量分析的基础内容。

3.3.2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不等同于农业技术创新,科技除了包括技术,还包括新的科学领域以及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即科技创新更倾向于具有较高社会效益的基础研究[42],而技术创新更偏向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应用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从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及其与农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看,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需要营造相应的制度环境。因此,近年来,国内学者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从研发管理、技术衔接、政策支持等角度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以期为解决农村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建言献策。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1994~2019年的农业技术创新相关论文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描述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发展轨迹、现状和热点。研究发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积累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逆缓增长阶段而渐趋成熟;研究者队伍日渐壮大,但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体,研究队伍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在期刊分布上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区期刊,并涵盖多种学科;在发文机构分布上,高校、科研院所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阵地,农业科技企业的研究力量有所薄弱;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农业技术创新评价和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影响因素和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新兴热点或前沿主题。

4.2 研究展望

基于前文确定的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以及发文机构分析中发现的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农业技术创新应遵循以下方向展开。

4.2.1 农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深入研究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把握各个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机制;二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业技术供求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三是深入研究影响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类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因素,以及如何利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一体化。

4.2.2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需进一步强化其公益性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公益性,需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规律及其应用环境的营造研究。一是研究农业技术创新规律,包括农业技术创新的要素整合规律、研发创造规律、价值实现规律和扩散规律等;二是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农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三是研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制度设计。

4.2.3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需要转换切入点 扩散是农业技术的生命线。因此,农业技术扩散不仅是过去的研究热点,而且也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农业技术扩散类似于营销学中的推销,它以现有技术为切入点,想通过有效方式使更多的人或组织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高层次目标应该是让农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系统变得“顺理成章”,即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无缝对接”。而农业技术能否与农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主要取决于其满足需求的程度和技术供给方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因此,今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农业生产主体的技术需求,包括需要技术的种类、需要的时间、期望价格、售中和售后服务等。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