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十二曲阑干

2020-07-31 09:47孙堃
民主 2020年5期
关键词:吕碧城女权金钱

孙堃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写出此诗的女子是一位传奇的女子——吕碧城,一位真正活出精彩,为女权、为女性权利奔走呼号之人。她的思想,她的人生经历在今天看都是值得女性学习的。

情感上绝不将就,爱情上绝不妥协

吕碧城的一生是光彩照人的,她风华绝代,宛如一道碧色的冷光。多年后,透过她的画像,仍然能想象,百年前的她是多么美丽——她或穿着素雅的旗袍,发髻松挽;或身着自己设计的绣有大幅孔雀的衣衫,头上还要插几支孔雀羽毛;或带着皇冠向人群走来,宛如精灵女王。无论何时,一个女子光有美貌就足以令男人趋之若鹜,如果还有才情加持,那为之疯狂的一定不在少数。当时,英敛之爱过她,费树蔚对她一往情深,陈撄宁曾写诗寄情,袁克文、李经羲等人纷纷写诗迎合,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其他如杨云史、易顺鼎等都曾心仪于她,然吕碧城却一生未婚。

她曾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汪东之兄,国会议员)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非她眼高于顶,只是她看得上的人,皆生不逢时,看得上她的人,又入不了她的眼。

在当时,一个女子不结婚她要承受的来自各方的议论与压力是相当巨大的,然吕碧城徜徉在自己的王国里,谁也不用攀附,谁也不用仰望,仰赖着手中的一支笔,仰赖着冲冠意气的豪情,生生活成了一个穿着盔甲的女王。被人誉为“东方公主”。

她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一生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过得快乐就足矣,对爱情从来宁缺毋滥。

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有句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吕碧城就是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者,幼年时其父吕凤岐将三万卷藏书存于长恩精舍,对女儿们细心教导,吕碧城自幼濡养在巍巍风气之中,显示出异于常人之处。

吕碧城5岁时,其父游园随口占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令吕凤岐大为惊异。吕碧城7岁时,就在诗词书画上有了夯实的基础。时人赞誉:“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12岁更是写出了那一首惊世骇俗的词《法曲献仙音·题虚白女士看剑引杯图》: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秋风说剑,梦绕专诸旧里。把无限忧时恨,都销酒樽里。

君认取,试披图,英姿凛凛,正铁花冷射,脸霞新腻。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聊写丹青闲寄。

全词豪气勃发,英姿凛凛,一个才12岁的小女孩,竟然也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丈夫英雄气魄,怎不让人震惊称奇?全词遣词用典,恰如其分,韵律合规,读之悦耳。当有人告诉当时的诗词大家也是吕父挚友的樊增祥此词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时,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另一位文坛权威徐沅赞赏吕碧城的这首词是“拔天斫地,不可一世,在词家独辟一界,不得以音律绳之”。

试想,如果没有勤奋博学打下的坚实知识功底,幼女吕碧城怎么会有如此惊人之作呢?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保持了终生不辍、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她知道为什么学和为谁学。在有学习动力的同时,她敢于走出去,世界那么大呂碧城想去看看,真的去看了看,在1918年她一改时人认为年龄大不适合留学的观点,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又只身漫游欧美,广增见闻。正是这种不断进取,不断求学,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走出去的经历与阅历使她除了精通国学经典外,还在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服饰美容、英法日语、教学管理、中外文化对比、经商运营、佛学经典等有精深的造诣。否则,她怎么能在23岁时就陆续担任了《大公报》主笔、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教师、校长,32岁进入中华民国总统府任机要秘书,继而辞职到上海十里洋场经商,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远见投资“署券”,与洋人贸易终成了腰缠万贯的富豪呢?又怎能纵横文坛、游览亚欧美洲,写作出版了十几本诗词散文著作呢?又怎么能在晚年用英文翻译佛典,促进中国佛学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无论何时都保持正确的金钱观

吕碧城深切明白金钱于女性独立的意义,所以她努力写作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努力经商终成上海首富。在此之后她过起了名媛的生活。但她没有贪恋金钱,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金钱,真正做到了淡定自如,宠辱不惊。

在很多人眼里,金钱是他们称量社会地位的砝码,你问他们金钱是否决定幸福?很多人说是啊,没有金钱,就要为一日三餐奔波,有了金钱,当然要牢牢抓紧。正是这种对金钱的态度,让他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而在吕碧城眼中,金钱只是一个符号,有多少金钱就过什么样的生活,绝对不强求,有钱则过上名媛的生活,没钱则过上与朋友吟诗作对的生活,才情和学识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远比金钱高尚。

更为难得的是她的一生都能保持赤子之心,保持纯真之心,不为世间的一切所迷惑,坚持自己的理想,时常出资支持慈善事业。出国留学前她将十万元巨款捐赠给红十字会,后又多次捐款用于生态保护事业。1940年,她为国内战争中的难民捐款。临终前她更是将所有财产捐献给弘扬佛法护生之用。

她的这种于金钱的态度使她始终保持一种洒脱之姿,悠然行走于这世间。

这就是吕碧城,被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传奇女性。她才华卓越。她的文字经得起时光考验,经得起历史审读,在那个以男性为主、以写白话文为主流文字的年代,唯有她坚守自己独特而清丽的文字风格。她心系中国,心系百姓,她将自己之不幸与国家之不幸相连,摆脱了文人常见的顾影自怜。她兴办女学,开启女性求学之先河。她倡导真正的“女权”。她认为女权并不是要势力胜过男子,而是要有同样平等的机会、同样自由的权利,因为“国之有男女,犹人体之有左右臂”,女性是国家的半边天,女子强则国强。这些思想放于现在仍有非凡意义,女性要的是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自由。而不是被区别对待,给予所谓保护。这与现在的所谓田园女权是完全不同的。

吕碧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真正活过的一生,她用一生告诉我们不盲从,不摇摆,不随波逐流,这是她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信仰。

猜你喜欢
吕碧城女权金钱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这样的“女权”
比金钱更值钱的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女子双侠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