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数额确定始末

2020-07-31 09:50李伟
检察风云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赫德公使赔款

李伟

在清王朝官居三品的英国人赫德(中)

1900年6月下旬,慈禧太后下诏对八国联军宣战,本想以此“振奋国威”,没想到清军不堪一击,八国联军迅速占领北京。武力方面敌不过,就只能议和,接下来当然要赔款。一直流行一种说法:1900年时,清王朝治下有4.5亿人口,侵略者为了打击中国,让清政府不敢再反抗,决定让中国每人赔偿1两白银,合计4.5亿两。

俄罗斯《共青团员报》通过分析一些国家的史料记载指出,上述说法是过于简单的概括和猜测,而事实要复杂得多。

为何会有14个“债主”

1900年组成联军入侵中国北京的共有8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但是,在战后的谈判过程中,共有14个国家向清廷提出索赔要求,多出6个国家。这6个国家分别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它们并没有出兵,但是声称“在战争中有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受害国”。因此,它们也要求清政府进行赔偿。清廷连皇帝和主事的慈禧太后都逃离了北京,留下来进行和谈的人没有能力与这些国家争辩,只能默认6个国家的要求。就这样,清政府面临着14个“债主”。

和谈的时候,14个国家都派出谈判代表,分别提出了要求。其中,英国和法国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方面都很有“经验”。它们认为,赔款的数额不能超过清政府的赔偿能力。英国公使最先表达了英国政府的意见,认为“所提出的要求不应该超过合理的数目”。

然而,其他国家可不这么想。

德国和俄国都想借此机会“大捞一笔”。它们认为赔款越多越好,如果清政府赔不出来,可以从各国的银行贷款。在赔款问题上,德国公使的态度尤其强硬,他认为清政府必须赔偿各国的全部开支,列强们“没有理由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表现出过分的仁慈”。俄国也希望通过这项赔款来弥补自己国内的财政缺口,所以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比战中实际损失大得多的数字。

日本人的心态则很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赔款,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清政府背负过重的负担,因为日本与中国在几年前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这个条约里面,清政府要向日本償还大额赔款,当时尚未还清。日本人害怕这次列强过分地压榨清政府,会影响《马关条约》赔款的支付。

美国的态度与其他列强都有所不同,它主动提出应尽量让清政府少赔款。1901年1月2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给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发来电报,就赔款问题表达了美国政府的意见。电报中要求:“第一,应尽力使各国公使同意确定赔款总额,采取一次总付的赔偿方式。第二,要尽可能使这一数额定得合理。因为根据美国获得的情报,中国政府不可能支付多于1.5亿美元的赔款。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各国所要求之赔款数额。”

美国为什么会提出这种“不合群”的索赔方式呢?它真的是对中国“仁慈”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正在大力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被美国确定为对华关系的“国策”。此时的美国并不缺少资金,它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打破其他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格局,并逐渐取代它们,成为能够左右清王朝的新霸主。

美国的提议没有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可。于是,各国代表就赔款问题互相争吵,不断讨价还价。另外,赔款问题不仅仅是数额多少的问题,还牵涉支付方式、用什么作为抵押、如何贷款等等。

官居三品的英国人

在各国代表为赔款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参与进来,他就是英国人罗伯特·赫德。

赫德1835年2月20日生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阿尔马郡,1853年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毕业。1854年,英国外交部招考赴中国服务的外交人员,由于毕业时成绩优秀,赫德被免试录用,分配到英国驻香港贸易督察处做翻译学员。同年,他被调至英国驻宁波领事馆。

到中国之初,赫德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对于一般的翻译人员来讲,只要能够熟悉基本语法,顺利翻译外交所需要的文本就足够了,可是赫德对艰涩难懂的中国典籍产生了兴趣。他通过自己的汉语老师,花钱买了《易经》《孟子》《诗经》《大学》《中庸》等书籍,并弄懂了这些书籍内容的大体含意。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他还阅读了《红楼梦》等文学名著,就连《圣谕广训》这种中国官方发布的道德说教,他也能在每一页上花两个小时,琢磨清楚所有词汇的意思。可以说,赫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钻研及深刻理解,为他以后在晚清官场的如鱼得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8年3月,赫德奉命来到广州,在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任二等副翻译。在那里,赫德熟悉了清朝官场中的种种礼节和惯例,并以谦恭有礼、举止大方得体和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与巡抚柏贵、劳崇光等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凭借这种关系,赫德首次发挥了他搜集机密情报的能力。他在给英国驻华公使提交的备忘录中,准确汇报了咸丰皇帝对各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满、阻挡英法联军的任务将由僧格林沁负责等情报。

1859年,赫德辞去英国领事馆的职务,进入中国海关工作。1861年5月,赫德见到了恭亲王奕的头号亲信、总理大臣文祥。他事先准备了9份文件,向文祥详细讲解了长江口岸通商、税务等问题。赫德谦恭礼让,并且汉语流利、学识渊博、业务熟练,因此,他第一次与文祥见面,两人就谈笑风生。几天后,他又征服了恭亲王奕,奕称他为“我们的赫德”。于是,赫德的官职越做越大,后来做到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三十余年。同治三年(1864年),他被清政府加按察使衔,官居三品。

各国都满意的方案

赫德长期在中国任职,对清政府的财政状况非常熟悉。英国代表提出,让赫德根据清朝的财政来测算赔款数额定为多少才合理。赫德表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而且没有任何现金储备。要一次性支付列强提出的赔款是不可能的,只能分期付款。他提出,清政府虽然没有现金储备,但其税赋水平一直比较低,可以用增税的办法来支付赔款。

据赫德测算,清政府每年的实际税收不到1亿两白银,分摊到4亿多人口上,每人每年仅负担2钱白银,这个水平比当时的一些国家低。据此,赫德说:“通过增税的办法所增加的赔款,每年不应超过2000万两白银。应当尽可能地低于这个数目,不能再多。”

为此,赫德向西方列强提交了4份报告,提出赔款数额应定为4.5亿两白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支付期限为39年,每年按4.5%收取利息,本息合计约9.8亿两白银。然后,根据各国的“实际损失”进行分配。结果,14个国家对分到的数额都很满意,因为这笔钱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实际损失”。

此次和谈,清政府的代表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在谈判之前,慈禧太后让荣禄给李鸿章定下“调子”:只要不清算慈禧的罪名,让她继续掌权,其他都好说。所以,当列强向清王朝提出这个巨额赔款方案时,慈禧太后等人并没有提出太多异议。于是,在庚子年确定、于第二年生效的《辛丑条约》,成为清王朝签下的各类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一个。

当时,条约的内容流传到民间,人们纷纷议论这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人均一两白银”的说法不胫而走。这种说法省略了其中的复杂过程。其实,算上利息,“庚子赔款”的数额远远不止4.5亿两白银。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赫德公使赔款
四川推出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机制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日俄战争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压迫与抗争: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继任者问题新探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
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的Munich链梯法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