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竖写有玄机

2020-07-31 09:51董寅生
科教新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圣旨包公朱棣

董寅生

古人之文,直行竖写,确有可能导致某些粗心的人把上下结构的丰错看成两字,或将紧挨着的两个独体字瞧成一字,由此而生的误会不一而足。

《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有入认为原本应为“子在齐闻韶音,不知肉味”。后人传抄时,偶将韶音的“音”,(上下两部间隔稍大),渐渐误会成了“三月”。

明永乐皇帝朱棣,以藩王起兵,成功之后,对效忠建文帝朱允坟的官员深恶痛绝,尤其是对大儒方孝孺,尽管谋臣姚广孝事先一再恳求他高抬贵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但终究也被灭了十族。

朱棣怕別人说他滥施暴政,所以连带相关字眼也避之唯恐不及。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当主考将拟议中的前几名试卷呈其裁决时,朱棣打开第一名的试卷,见其名字是江西丰城人孙曰恭,立即冲天大怒:这入的名字好生可恨,竟叫孙暴。打开第二张,此人姓邢名宽,立即又转怒为喜,对大臣讲:本朝只许邢宽(邢、刑同音),岂宜孙暴!即传旨以邢宽为本科头名,将孙某降为第三。

直行竖写,有时也可以用来惩恶扬善。元杂剧里有出(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公要杀为非作歹的鲁斋郎,可是担心其后台从中作梗,于是在上奏其不法行为时,并没用其真名,而是将这个罪犯的名字写作“鱼齐即”。

等圣旨下发,批准将罪大恶极的鱼齐即正法后,包公迅速在文书上添了幾笔,“鱼”下加“日”,变成了“鲁”;“齐”下加几笔,便成了“斋”;“即”上加点,变成了“郎”。圣旨下,处斩鲁斋郎。于是这个自恃有保护伞护体的家伙就因这几笔的添加一命呜呼了。

猜你喜欢
圣旨包公朱棣
朱棣“魂牵”建文帝
包公吃鱼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女包公”
“女包公”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皇帝的圣旨
包公与魔镜
『影帝』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