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防护行为研究

2020-08-01 02:20曹素珍温东森魏佳宁王贝贝段小丽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居住地医用比例

曹素珍, 温东森, 陈 星, 魏佳宁, 王贝贝, 秦 宁, 段小丽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市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人类面临的第三次冠状病毒大流行,人体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后可引起发烧、肺炎等症状. 随着疫情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的深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把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毒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命名为COVID-19.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3月13日,WHO评估认为新冠肺炎可被定为大流行病[1]. 截至北京时间5月22日20:37,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 5 084 920 例,累计死亡 333 146 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全球214个国家地区[2]. 研究[3]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Siegel等[5]发现,在短距离阻隔飞沫传播方面,物理阻隔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对于防止较小的空气飞沫微粒则需要更加复杂的预防措施. 王睿等[6]指出,口罩作为物理阻隔方式之一,其作用是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既能避免病原体从病毒携带者扩散到患者,同时口罩也能减少人体吸入病原体而致病的危险,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 研究[7-9]表明,感染疾病的人佩戴口罩可保护其他人,同时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Davies等[7]研究表明,面罩可通过减少气溶胶传播来防止流感或其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暴发时对工作环境的污染,还可降低佩戴者口鼻接触体液(包括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风险. Macintyre等[8]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期间,使用口罩的人数增多,显著减少了家庭中流感的传播. 目前,许多国家已将佩戴口罩视为防控经呼吸道传播的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9-10]. 综上,在传染病防控中佩戴口罩是有效的自我防护行为,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佩戴口罩被列为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呼吸防护用品已成为人们有效保护自身健康、降低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期间,医疗机构将戴口罩作为医院内预防呼吸性传染病的措施[11];北京居民采取了出门戴口罩,以及减少不必要外出等措施进行预防[12];国外很多机构对口罩的防护也做了类似研究[13-16]. 目前,口罩的类型主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普通口罩等,由于其材质及制作标准的差异,不同标准的口罩可应用于不同的暴露场景. 目前,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群佩戴口罩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的一部分,通过覆盖全国的人群调查数据,探讨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以期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基础信息,为未来类似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调查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开展在线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城乡、片区、文化程度、地区、职业类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属性),居住地周边环境特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行佩戴口罩的情况、佩戴口罩的类型(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口罩的更换频次,以及在超市、生鲜市场等暴露场所下全程佩戴口罩的情况等. 为减少回答的偏差,问卷中将口罩类型由图片形式表示(见图1).

图1 调查的口罩类型

1.2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及调查人群划分

为研究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因素下人群佩戴口罩的意识和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根据截至2020年3月30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数对疫情严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共分为5个等级. 其中,第一级为累计确诊病例数小于20例的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第二级为累计确诊病例数在20~200例的地区,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天津市、贵州省、海南省、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三级为累计确诊病例数在200~800例的地区,包括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河北省、上海市、北京市、黑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重庆市、山东省;第四级为除湖北省外累计确诊病例数大于800例的地区,包括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广东省;第五级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最高的地区,即湖北省.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必要的外出或活动外,居民以居家活动为主,故将调查人群分为医护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企业在岗人员、居家人群和其他人群等类型. 其中,医护人员包括急诊工作医护人员、疫情相关检测人员和普通病房门诊医护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包括餐饮、快递、交通等服务业人员,安保人员,村委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公交车、出租车、地铁工作人员,客运、铁路、航空工作人员,超市、菜市场工作人员. 此外,由于部分居家人群存在外出的行为,为系统研究居民在不同暴露情景下的口罩佩戴行为,该研究调查的居家人群口罩佩戴行为特指其外出时佩戴口罩的行为.

1.3 数据分析与方法

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分析. 通过交叉列联表对居民性别、年龄、城乡、片区、文化程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的职业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人群属性进行分层,分析我国成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行时佩戴口罩的比例、佩戴口罩的类型及更换频次等行为特征.

1.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该研究共收集问卷 8 330 份,回收率为100%. 通过对填写时间过短、出现逻辑和数据格式错误的问卷进行清洗,剔除年龄等逻辑错误和时长等格式错误的问卷 1 046 份,最终获取有效问卷7 784份. 主要问题的应答率为93.4%,医护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企业在岗人员、居家人群与其他人群的应答率分别为96.5%、93.9%、91.4%、93.6%和94.3%,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具有外出行为的居民比例为76.7%.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出行佩戴口罩的比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的口罩佩戴比例如表1所示,具有出行行为的居民佩戴口罩的比例为99.3%,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居民佩戴口罩的比例(16.1%)[17]. 由表1可见:居民出行选择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比例最高(62.1%),佩戴普通口罩的比例最低(9.7%),不同类型口罩的佩戴比例依次为62.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43.2%(医用外科口罩)>22.6%(颗粒物防护口罩)>11.2%(医用防护口罩)>9.7%(普通口罩). 城市居民出行时佩戴口罩的比例(99.6%)高于农村居民(98.3%);武汉市居民出行佩戴口罩的比例最高(100%),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次之(99.3%),而除武汉市外湖北省其他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最低(98.9%). 女性出行时佩戴口罩的比例为99.4%,高于男性(99.2%),也明显高于非疫情期间我国女性(12.2%)和男性(3.9%)的口罩佩戴率[17]. 年龄越小的居民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越高,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最高(10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最低(96.2%).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人群出行佩戴口罩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群口罩佩戴率最低(96.2%),研究生(硕士、博士)群体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最高(99.8%). 除居家人群及其他人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他所属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均为100.0%. 综上,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居民出行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居民出行的防护意识显著提高.

表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不同类型口罩的比例

从不同类型口罩的使用率来看,居民外出选择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比例最高,为62.1%. 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所属城乡、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分层来看,人群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比例最高,均在45.0%以上. 相对其他地区,武汉市居民的防护级别较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比例为55.4%,

而其他地区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人群最多,在60.0%以上. 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属人群来看,医务人员和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6.7%和49.8%;其余属性人群更多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此外,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比例最高(24.3%),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13.9%)次之,这可能与其较高的防护意识和高暴露风险下的防护需求有关. 从新冠肺炎疫情等级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等级较高地区的居民佩戴较高防护水平口罩的比例低于新冠肺炎疫情等级较低的地区.

许多学者研究了我国非疫情期间[17]、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中[18-21]和流感期间[22]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以及普通人群前往发热门诊[23]时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 该研究中医务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和企业在岗人员出行时都能做到佩戴口罩,佩戴率均为100%,居家人群外出时以及其他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较低,均为90.1%. 综上,我国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在性别、年龄、城乡、所属人群等分层下存在差异,且均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 在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护以及后续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开展科学决策.

2.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风险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

基于此次全国大范围的人群口罩佩戴行为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佩戴口罩的模式较多,包括以下31种(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口罩佩戴模式

依据口罩的制作工艺,从医用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到普通口罩,其对飞沫等介质中病毒的防护性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根据我国颁布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24](简称“《指引》”)的指导,科学佩戴口罩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的所属分类不同决定了其环境暴露的风险不同,佩戴的口罩防护级别也存在差异. 为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风险人群佩戴口罩的科学性,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所属分类展开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所属人群主要的口罩佩戴模式

居民外出时口罩佩戴模式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所属分类有关(χ2=32.037,P<0.01). 《指引》指出,普通门诊和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职业暴露人员等,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而接触确诊、疑似患者以及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则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由表3可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医务人员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比例最高,但仅为26.2%,其次为仅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22.7%). 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医务人员的防护水平较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佩戴口罩防护宣传,引导医务人员科学地佩戴口罩,并统筹社会资源加大对医疗机构高防护等级口罩的供应,以保证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对于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和企业在岗人员,经常会暴露于办公室、超市、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指引》指出,在中、低风险地区,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由表3可见,与人群广泛接触人员和企业在岗人员外出选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0%、33.1%,其次是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分别为13.5%、9.3%,说明这两类人群选择和佩戴口罩的方式较科学,较好地符合《指引》中口罩佩戴的要求. 《指引》中对居家人群要求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地区时不戴口罩,在中、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密集场所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1 m)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家人群外出佩戴口罩模式整体良好,选择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16.5%)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12.5%)的比例均高于企业在岗人员(分别为14.7%和9.3%),这可能与居民的防护意识及口罩资源的分配有关,因此建议引导居家人群无特殊情况下优先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3 新冠肺炎疫情时间我国居民口罩更换频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人群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如表4所示. 根据《指引》,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口罩累计佩戴4 h更换一次,因此该研究主要以4 h为更换依据设置问题变量. 总体上,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以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为主,而一次一换地次之、从不更换和其他更换频次的人群较少.

表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人群口罩更换频次

更换口罩的频率受性别、年龄、地区、职业的影响而存在差异. 性别因素对口罩更换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群体单个口罩佩戴的累计时间越长,小于18岁的人群选择一次一换、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的较多;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群体多为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一次一换口罩,而研究生群体更倾向于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可见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口罩的使用更加量化也更加理性和科学. 从不同地区来看,湖北省人群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一次一换的占比达80%,而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区人群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一次一换的占比不到60%,说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对人们更换口罩的频次有显著影响. 对于医务人员和经常与人群接触的人员来说,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的较多,而企业在岗人员工更多将口罩佩戴24 h.

2.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进入购物场所佩戴口罩情况

为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的口罩佩戴行为,以超市等购物场所为例展开分析. 由表5可见,进入购入场所时98.8%的人能做到全程佩戴口罩,口罩全程佩戴率较低的群体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人群,佩戴口罩的比率随年龄的增长及学历的降低而下降. 其原因可能与年轻人和学历较高的人群接触卫生服务保健和健康教育的机会更多、防护意识更强有关[25].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健康教育宣传中的作用,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也要加大购物等公共场所的监管惩戒力度,以防控疫情的发展.

表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进入购物场所佩戴口罩情况

图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周边不同医院分布情况下人群佩戴口罩情况

2.5 居住地周边医院分布特征对居民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影响

将参与的调查者根据居住地周围1 km有无发热门诊分为无发热门诊、有发热门诊但是非定点医院、有发热门诊且是定点医院三种人群,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出佩戴口罩的行为.

由图2(a)可见,居住地周边不同医院分布情况下人群佩戴口罩比例依次为99.8%(有发热门诊且是非定点医院)>99.4%(有发热门诊但是非定点医院)>98.9%(无发热门诊),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可见,居住地周边医院分布对外出戴口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随居住地周围环境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由图2(b)可见,居住地周边不同医院分布情况下人群佩戴口罩的模式主要为模式3、模式4和模式13. 随居住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度的提高,人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模式3)的比例逐渐增加,居住地周边无发热门诊、有发热门诊但是非定点医院、有发热门诊且是非定点医院人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比例分别为15.4%、16.1%、19.2%;人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模式13)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居住地周边无发热门诊、有发热门诊但是非定点医院、有发热门诊且是非定点医院人群戴口罩的比例分别为11.5%、12.6%、13.6%;而人群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模式4)的比例逐渐降低,居住地周边无发热门诊、有发热门诊但是非定点医院、有发热门诊且是非定点医院人群戴口罩的比例分别为34.0%、32.6%、30.6%. 可见,居住地周边医院分布特征对外出戴口罩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居住地周边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越高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人群越少.

2.6 居住地周边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对居民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影响

将调查对象居住的小区或村庄生活环境分为存在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存在新冠肺炎确认病例、无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无确认病例四种类型,分析人群在四类环境下戴口罩行为模式特征,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居住地周边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分布情况下人群佩戴口罩情况

由图3可见,居住地不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口罩佩戴行为比居住地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更好,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在影响人群戴口罩行为的同时,人群戴口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 从口罩佩戴模式来看,不同居住环境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模式4)的比例最高,均在30%以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模式3)次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模式13)最低.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严重程度与佩戴口罩的模式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居住地周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地区居民口罩的佩戴率较低,而口罩佩戴率较高的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较轻,可见口罩佩戴率的提升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建议深入开展口罩佩戴行为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关联的研究.

2.7 居住地管制措施对居民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管制措施下居民戴口罩的行为模式,分析了居住小区是否进行全面消毒、是否控制居民进出人次、是否具有小区隔离和配送食品的配套服务、是否进行进出测温和实名登记等四种管制措施下外出佩戴口罩的情况. 由图4可见,不同管制措施下居民口罩的佩戴率均为99%以上,但人群佩戴口罩的模式略有不同,在不同的管控措施下居民佩戴口罩模式均以模式3、模式4和模式13为主,且占所有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 不同管制措施下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有差异. 管制措施严格时,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反而有所降低,可见居住地的管制措施可能会对口罩的佩戴行为产生影响,说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相关管控措施可能与个人的防护行为存在相互作用.

图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不同管控措施下人群佩戴口罩情况

3 结论

a)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国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具有外出行为的居民有76.7%,其口罩佩戴率在99%以上,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16.1%);居民出行以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种模式为主,占31种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

b)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口罩佩戴的行为模式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以及人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 年龄越高、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口罩佩戴率越低,因此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科普宣传与教育,助力全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c)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以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为主,选择从不更换和其他更换频次的群体最少. 更换口罩的频次因性别、年龄、地区、职业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年龄越高的人群单个口罩的累计佩戴时间越长,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群更倾向于一次一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口罩的更换频次更加理性和科学. 因此,在推行口罩这一防护措施时应加强科学佩戴口罩的科普与宣传.

d)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周围环境、居住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和居住地管制措施均对人群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造成影响,且新冠肺炎疫情越严重的地区或感染风险越高的地区,居民佩戴口罩的比例及佩戴口罩的科学性越低,而口罩佩戴率较高的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较轻,说明人群佩戴口罩行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建议后续深入地开展口罩佩戴行为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关联的研究.

猜你喜欢
居住地医用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75%医用酒精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75%医用酒精
组成比例三法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鸟类居住地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