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一个“平反大会”

2020-08-02 10:57凌河
杂文选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刘勇国华举报人

凌河

两会前夕,西南边陲也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大会。什么大会呢?“平反大会”——云南省纪监委召开“失实检举控告澄清会”,为受到所谓“实名举报”的普洱市市长刘勇公开 “平反”。刘勇受到的“举报”,经查纯属子虚乌有,所以一举推倒,当众恢复名誉!

说是“又闻”,是因为这样的“平反大会”,在云南并非首次,在此之前,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受到原州政法委书记和建反复诬告,经调查,“所有举报属于牵强附会、恶意中伤,查无实据、毫不可信”,因此公开为姚国华这个厅官平反澄清。

信访举报本是反腐正风、民主监督的一条通道,但是在极个别的地方,大面积的错告、乱告甚至诬告,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沉重打击了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在那些地方,一是越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闯将能吏,所谓的“举报”越多,你越是“干”,恶告越是缠身,致使有的官员,宁可不干,也不要去惹非议;二是越是优秀的干部,越是要提拔重用,“举报信”越是多如雪片。不少干部,一方面要披荆斩棘,在一线排难而进,另一方面,却要时时提防身后的“暗枪”“乱箭”,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昼夜勤政,他们肩上担负着人民赋予的千斤重担,却不料他们中有些同志,却也是满心委屈,甚至思想包袱沉重着呢——在“平反大会”上,刘勇含泪说的“卸下了包袱,消除了顾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你可以想见刘勇曾经蒙受过的冤枉和不公,他可是天天要处理诸多棘手难题的一市之长啊!

我们的各级党委,大多是公道和负责的,但也有这样极少数的“组织上”,收到那种可疑的 “举报”,要么不查不报,“留中”不理,让所谓“达摩克利斯之剑”天天悬在干部头上;要么早就清楚了,但“为了慎重起见”,既不跟当事者说清楚、及时解脱,更何论公开澄清、肃清影响。更有甚者,只是因为“有反映”,从此把干部“挂起来”,因为“有争议”,所以概不重用,因为“惹是非”,所以再不信任……

對于错告和诬告,云南省是分而治之。比如对刘勇的错告,在“平反大会”前一天与“举报人”面对面交锋,致使“举报人”诚服地表示,不实举报给刘勇造成了困扰,觉得对不起他,并愿意赔礼道歉;又如和建对姚国华,则属于恶意诬告,和建已经因此被拿下,承担他的刑事责任,去了他应当去的牢房。这种严肃的处置方法,使那些惯于“八毛钱够查三年”的乱告者,至少要收敛一点吧!

写到云南的“平反大会”,便想起之前浙江省的 “千吏罢官”和 “千官正名”来——这一年多来,浙江省共“下”了一千零八十二名省市县管干部,包括厅官三十五名,均为不干事的“庸官”,但同一时段,省市县三级纪监委还为一千零三十九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光省委组织部就给三百一十四名官员“平反”,并均由主要领导干部到被举报干部的单位,代表党组织正式宣布结论——我们要求干部有作为、敢担当,那就不要忽视了他们中的“满心委屈”和“沉重负担”,不要轻视了对错告甚至诬告者的明辨和制裁!

【原载《解放日报》】

插图 / 诬告 / 佚 名

猜你喜欢
刘勇国华举报人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甘为艺术付平生
国华印电DEH系统伺服阀故障处理与分析
别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举报人太多
市长的画
让管理员晕倒的8个网名
爱情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