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要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

2020-08-02 11:04戴守慧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情绪技能

戴守慧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性质中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入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教材上“健康教育”部分也相应涉及心理、生物、化学、政治、德育教育等学科的相关内容。由此导致一些体育教师在进行健康知识教学时,出现不知道教什么内容,不知道该怎么去教的现象。教学时陷入心中无底气、脚下无路径、手上无方法的尴尬处境。笔者结合2019年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的学习、观摩与课后反思分析,就体育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给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要具备明确适宜的特征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是对教学取得效果的前置设定,它引领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手段,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决定性作用。

1.层次清晰、立体丰满

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设计时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可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也可将“三维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在《吃动平衡,健康永恒》一课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吃与动”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的相关健康知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掌握“吃动平衡”的方式。该目标从师生双边的角度,使用了“引导、培养,引导、掌握,启发、掌握”三组行为动词。但是,这三组动词对目标维度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实施的具体载体和途径,如“吃与动”平衡的重要性具体指向不清楚,不利于教学中的尺度把握。显然该目标的描述没有体现出载体、途径和结果的关系。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本课的三个目标逻辑顺序略显混乱,不能清楚区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阐述:带领学生学习吃动平衡的概念,理解食物食用后产生的能量与运动消耗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以运动手段消耗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余能量和在运动后适当通过食物补充能量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与自我反思中认同“吃动平衡”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样从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习惯三个层面选用合适的行为动词进行设计,在体现目标层次性的同时也使目标具体可感,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习者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可见,认知结构是影响意义学习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拟定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分析学生健康知识已有的基础水平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本次比赛中有两位教师执教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紧急处理》这一教学内容,教师甲把“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及运动突发事故的简易处理方法”作为本课的技能目标;教师乙把“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掌握和運用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作为本课的技能目标。从技能目标设置来看,教师甲设定的目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观摩中也发现教师甲围绕技能目标,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衣服、毛巾、书本、木棍等物品进行技能教学。教师乙则使用加压绷带、冰袋、三角巾等专业物品进行技能教学。相比而言,教师甲选择的器材是随身之物,更容易实施意义学习,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也更易达成。

因此,建议教师把“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学会对运动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掌握使用身边现有的物品帮助自己或他人进行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作为技能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以致用的特点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学习健康生活的知识,掌握健康生活的方法,培养健康生活的能力,树立关注健康的意识,最终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教内容的选择必须指向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1.科学甄别,能用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让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但是网络资源品质良莠不齐,需要仔细甄别后才能使用。

在进行《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教学时,教师采用网上搜索的图解和视频对学生进行“正确洗手方法”教学。搜索“正确的洗手方法”这一关键词,网络上至少有5个不同版本的资源。有些资源过程不完整或顺序有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对网络资源的科学性进行考证,如果教师不进行甄别,很容易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建议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拿来主义,对于自己不清楚的内容更要勤学习、慎选择,把正确、科学、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和甄别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2.重点突出,会用

体育教师在进行健康教学时希望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只考虑知识的广度,没有考虑知识的深度。

在《体育与情绪的调控》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主体部分设计了三个环节:感受情绪;认识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的分类、中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情绪与健康的关系);调控情绪(情绪三部曲、活动与探究、消极情绪的调控方法)。本节课教学的主题是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字面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情绪。观摩中却发现教师只在消极情绪调控的众多方法中提到了运动法。整节课与体育的关联度不大,重点不够突出。

建议课的主要内容围绕体育运动中与情绪相关的内容展开。在认识情绪的环节可做以下安排:情绪的概念;体育活动中会产生的情绪;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在情绪的调控环节可主要介绍运用运动手段调节不同情绪的方法,补充介绍其他调控情绪的方法。提倡一课一得的教学形式,一节课就可以用来针对健康生活的某一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这样课的完整性、连贯性更好,重点也更加突出。

3.切合学段,活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主题单元(模块)各学段主题内容基本一致,都围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选择教学内容。相同的主题,教师要贴合不同学段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教学,体现学段的差异。

例如“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主题,在小学阶段应当以“学习与传染病预防相关的个人卫生的知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要以“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的认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传染病”为主要内容;高中阶段则要加强“参与志愿活动,普及宣传传染病的知识、不恶意传播等”社会责任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呈现由表及里、螺旋上升的样态,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建议教师进行健康教育时,小学阶段应侧重于健康方法的学习和使用,初中阶段应侧重于健康习惯的建立和养成,高中阶段应侧重于健康意识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三、教学方法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质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程性质指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同样的教学主题,体育教师上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心理教师、生物教师、化学教师、班主任有区别,要善于用体育的形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各学科的重复教学。

1.用体育情境导入学习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的体育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更快地切入主题,发现问题。

在《爱心相伴,“救”在身边》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脏骤停,志愿者通过心肺复舒抢救其生命的视频作为导入情境。此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发生猝死前的“黄金4分钟”急救的重要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法的兴趣,也激励了学生危难时刻拯救他人生命的责任和担当。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竞赛、体育故事、体育相关音视频等引入主题,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表象、进入学习。

在观摩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前或课中带领学生做徒手操、做游戏,而这些操和游戏的情境与主要教学内容并无关联,课堂结构反而因为增加了运动环节被割裂。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要注意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融入课的结構,不能为了体现学科特质生搬硬套。

2.用身体练习生成认知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运用身体感官体验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成感性认知。

在《让生命在合作与竞争中绽放光彩》一课中,“什么是竞争”的教学环节,教师采用藏族地区最为流行的押加比赛(趴在地上背负彩绳互相角力的拔河比赛)进行体验式教学,在通过视频介绍了比赛方法与规则后,每组选派一名选手代表小组参加淘汰赛,其余学生要为本组学生助威、鼓劲。新颖的比赛器材、有趣的比赛方式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通过比赛的体验、观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竞争的概念、要素,还对竞争的有效方法和有序竞争的内涵进行了深度探究。这些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专门介绍,都是学生比赛中,在身体和情绪感受触发下的自然生成。

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利用好自己的专长,巧妙设计各种身体练习带领学生体验练习过程中身体、心理、情绪以及友伴、对手关系的变化。善于运用身体练习类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形象化的理解。

3.用运动手段解决问题

健康与运动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适量运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健康相关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运动找到答案。

在《体育与情绪的调控》一课中面对学习压力、同伴矛盾等造成的情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打篮球、跑步、瑜伽等形式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在《我是最棒的——认识自己》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用平板支撑的形式挑战自我,帮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可以培养意志品质,发挥潜能,展示自尊、自信的理念。两位教师都巧妙地把健康与运动紧密结合,凸显了运动的价值,又紧扣促进健康的主题,还教会了学生绿色的生活方式。因此,面对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体育教师寻找与解决问题匹配的运动方式,采用运动的手段解决健康的问题。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实践中要从学科特点入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寻求突破,才是面对健康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的最佳回应,如此一定能上出质量精良、学生欢迎且与众不同的健康课。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情绪技能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