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关怀视域下“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8-02 10:58单雪影李忠玉蒋军成
关键词: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

单雪影 李忠玉 蒋军成

摘    要:常州大学“安全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责任关怀”贯穿于教学过程。线上部分由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单元测验和作业;针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反馈,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设计与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责任关怀”的重要性。经过探索与实践,责任关怀视域下混合式教学获得学生认可,对学生安全责任意识与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责任关怀;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19-02

“责任关怀”是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倡导的、针对化工行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我国从2002年在全化工行业推行实施责任关怀。2018年6月29日,“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成立,拉开了责任关怀在院校系统推行的大幕[1-2]。常州大学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突出石油石化安全特色,以培养符合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

学校发展离不开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必须有课程建设的支撑。将“责任关怀”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促进专业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的模式,实现教师“从演员到导演”、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保留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线上教学,极大延展了教学的空间维度,丰富了教学手段,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州大学“安全评价”课程于2019—2020学年上学期首次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授课对象为2016级安全工程专业70名学生,线上和线下授课的学时各占50%,授课过程中将“责任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安全评价”课程概述

(一)课程目标

“安全评价”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24学时,1.5学分,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开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安全评价的原理与原则、安全评价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安全评价方法、安全对策措施等相关知识(知识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分析企业安全问题,具有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评价的能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关怀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目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所选教材与授课内容相关度大,并且向学生推荐了十本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拓展学习的需求。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后,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0个学时的“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巩固理论知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单向接受知识”思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如下。

1.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首次授课介绍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学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初步认识本课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问题导向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每个教学单元以

“实际生产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将“责任关怀”理念贯穿于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责任关怀”在生产安全中的重要性。改变“教师灌输式知识传授”模式,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3.建立“探究式学习”模式:将研究性思维应用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依赖性,设置适当的互动环节,使学生紧跟课程节奏,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思考如何有效推行“责任关怀”在生产中的应用。

4.加强师生沟通: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交互平台,开展开放性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及时沟通交流。

二、“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线上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本课程所用的线上资源为自建课程“安全评价”,本课程是2018—2019年度江苏省立项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于2019年11月8号在“爱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首次开课。学生在电脑端或手机端注册,加入课程。为了便于课程管理,本课程要求学生实名注册,并将用户名设置为“学号+姓名”的格式。网上视频时间约为300分钟,每个视频约10分钟,包括了课程全部授课内容。每章节设置单元测验题(客观题)、作业题(主观题)。客观题系统评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评分,线上发布“互评训练题”,对学生进行互评训练,告知评分标准。

根据学校教务系统的教学计划安排,分时间段发布网上教学资源,此种方式有利于控制学习进度,保持学生线上学习的热情,更有利于掌握章节知识点。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并及时发布公告,学生通过在线上课程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单元测验和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在课程平台的“讨论版块”让学生自由言论,分享学习体会和学习经验,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网络学习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学生学习的总体数据,高效地进行后续分析及反思教学效果,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设计,为课堂教学做准备。通过线上学习过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上课就会与教师进行互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疑惑在课堂提出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惑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师—言堂”“学生沉默”的模式。

(二)线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线下”教学是“线上”学习情况的补充和完善,既不是对线上学习内容的重复,也不是照搬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反馈数据,教师在线下课程中将分散的课程知识进行整合,针对课程难点进行重点设计、重点讲解。通过线下教学,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和引导,检验学生对“责任关怀”的思考。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践行,结合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在线下课堂中让学生多思、多练,在学中思,在思中实践,促进重点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加深对“责任关怀”的理解和认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线上资源包括视频、单元测验、作业等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研究和设计,查阅大量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有自控能力,要观看视频资料、查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完成单元测验、作业题,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探究性主题的调研汇报工作。

(三)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模式,注重课程学习过程管理,實施“全过程考核”,并且量化每部分考核指标,让最终的成绩给予有据可依。总评成绩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30%)、线上客观题考核(30%)、线下主观题考核(40%)。其中平时成绩由线上单元测试(10%)、线上作业题(10%)、线下课堂表现(10%)组成。线上部分的成绩由系统评分,线下部分的成绩由教师给出。因此,本课程的成绩评定综合了客观和主观的部分,评价方式更为合理。

三、“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程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开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此阶段学生较为忙碌,一部分学生准备考研,一部分学生忙于工作面试。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从原先“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其对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经过一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获得学生的好评。学生的总评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即60—70分占比28.6%,70—80分占比51.4%,80—90分占比20%。所有学生均及格,说明本课程难度适中;没有学生达到90分以上,说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度。

课程结束,设计了课程评价表格,评价内容分为责任关怀意识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评价等级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并让学生给出课程持续改进的建议。下发课程评价表70份,回收63份,统计结果如下:责任关怀意识培养方面98.2%的学生认为“好”,1.8%的学生认为“一般”;课程内容方面97.1%的学生认为“好”,2.9%的学生认为“一般”;教学方法方面88.2%的学生认为“好”,11.8%的学生认为“一般”;考核方式方面76.5%的学生认为“好”,14.7%的学生认为“一般”,8.8%的学生认为“差”。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本课程极大提高了责任关怀意识,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学生能够接受并认可混合式教学的组织方式,认为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教学方法新颖,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少部分学生认为“线上+线下”的考核方式不习惯,且题量过大,时间过于紧张,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考核成绩的反馈和课程评价的调查,有助于课程的持续改进。

四、结论

在责任关怀视域下,常州大学“安全评价”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使学生由浅层次向深度学习过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和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占魁,陈兴义,赵丽娟.“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类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化工管理,2019,(24).

[2]季爱民,谭晓爽.关怀伦理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

[责任编辑  包玉红]

猜你喜欢
安全评价混合式教学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