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粳稻新品种(系)搭配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2020-08-03 02:01凃荣文徐玉峰张庆徐洁芬杨新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粳稻新技术

凃荣文 徐玉峰 张庆 徐洁芬 杨新宇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苏南地区粳稻生产水平,选取8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秸秆还田、稻绿轮作、种子包衣一体化等技术对比搭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武运粳23号、武运粳31号为主,搭配武运粳30号;优质食味粳稻以南粳5055为主,搭配种植宁粳8号、南粳46,发展武香粳968、皖垦粳11036是适宜的品种搭配。种子包衣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种传病害的防效,秸秆全量还田和稻绿轮作要适当降低肥料施用总量,适当提高基肥中速效氮肥的比例。

关键词:粳稻;新品种(系);新技术;苏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051-0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口粮安全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苏南地区水稻种植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广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等综合性状协调的粳稻品种步伐。同时与水稻生产相配套的机械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技术体系在苏南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试验选取8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秸秆还田、稻绿轮作、种子包衣一体化等技术对比,以该地区优良粳稻品种(系)搭配组合及配套技术,为苏南地区优良粳稻品种与绿色高效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南粳5055、南粳46、宁粳8号、武科粳7375、皖垦粳11036、武香粳968、武香粳5245和苏香粳100。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3、武运粳30、武运粳31和常农粳8号。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9年在武进(稻麦)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设计,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示范种植1块田(1400m2),各大区间以田埂自然分开。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武香粳968、武香粳5245、苏香粳100、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和常农粳8号采用稻麦轮作、麦茬全量还田种植;处理2:南粳5055、南粳46、宁粳8号、武科粳7375和皖垦粳11036采用稻绿轮作、紫云英盛花期全量压青还田种植;处理3:南粳5055、南粳46、苏香粳100和武香粳968分别采用常规浸种和种子包衣对比种植。

各处理均于5月23日、6月12日统一育秧、机插,采用浅水活棵分蘖,80%够苗时断水早搁田,多次轻搁,搁田全面沉实后浅水复灌,直至收获前1周。病虫草害根据植保部门的测报实施绿色防控。

1.4 测定指标 调查每个品种的基本苗、高峰苗、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高、病害发生情况,于成熟期按各品种平均茎蘖数取5株有代表性的稻穗考查,分别测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采用统一机收,测定水分后以14.5%标准含水量折合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素投入 各品种(系)全生育期氮肥施用量(纯N)270kg/hm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按还田麦秸秆6000kg/hm2、含氮量0.5%计算,折合纯氮30kg/hm2,因麦秸秆碳氮比较高,早期“耗氮”,肥效迟后;绿肥轮作(紫云英压青)处理:按鲜草重30000 kg/hm2、含水量85%、氮含量3.0%计算,折纯氮135kg/hm2,因盛花期压青在4月中下旬,稻季肥效释放正常。

2.2 品种田间表现 麦秸秆全量还田主要影响水稻前期分蘖发生,由于基肥配施部分碳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氮比、缓解了秸秆腐烂与在田作物争氮情况。田间观察和苗情调查显示,各秸秆还田品种(系)对秸秆还田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武运粳23号、武香粳968和武香粳5245分蘖性表现较好,秸秆还田没有加重田间病虫害发生。

武香粳968常规浸种(咪鲜胺·杀螟丹)秧苗期有恶苗病发生,种子包衣(多·福15%)处理未见恶苗病发生,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常规浸种和种子包衣均未见恶苗病发生;南粳5055、苏香粳100后期干尖线虫病发生情况与往年相仿,種子包衣处理未能提高防效。可见,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品种间存在差异,此种差异可能与其种性有关,与常规浸种相比,种子包衣的防效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10月中旬,武科粳7375倒伏略偏重发生,武香粳5245略有倾倒,皖垦粳11036有少量倾倒,其余品种未见倒伏,3个品种有效穗数比其他品种高10%左右,其可能是诱发品种倒伏的主要因素;南粳5055、宁粳8号、皖垦粳11036后期叶片不同程度发红,其余品种较青秀;南粳46稻曲病偏重发生,南粳5055、苏香粳100、武科粳7375稻曲病轻度发生,其余品种未见发生;部分老病田块品种(系)纹枯病较重,与其群体生长过旺也有关系。

2.3 不同品种(系)的生育特性 不同品种(系)的全生育期见表1。从表1可知,各品种(系)间抽穗期前后相差约2周,除南粳46和苏香粳100成熟期较晚外,其他品种(系)全生育期仅相差3d,说明品种(系)间在灌浆效率方面存在差异。

不同品种(系)的生育特性见表2。由表2可知:各品种(系)基本苗均在合理区间,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宁粳8号和和皖垦粳11036等2个优质粳稻品种高峰苗在450×104/hm2以上,苏香粳100的高峰苗最低;南粳46、武香粳968和苏香粳100茎蘖成穗率较高,其余品种(系)茎蘖成穗率均在80.0%以下;优质食味粳稻(除皖垦粳11036外)株高高于常规粳稻。成熟期田间随机考查植株生育特性显示,大部分品种存在小穗灌浆不充分现象,青籽比较多,这可能与肥料投入特别是氮肥投入过量有关,因此提升生育综合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强调良种良法配套尤为重要。

2.4 不同品种(系)的经济特性 表3数据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都相对较高,优良食味粳稻平均理论产量达11388.4kg/hm2,常规粳稻平均理论产量达11499.4kg/hm2,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品种(系)在优质粳稻和常规粳稻品种(系)中产量都处于上游。就产量构成而言,各参试品种(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项指标表现均比较突出,这也是产量较高的重要原因,各品种(系)间结实率差异较大,总的来说优质粳稻结实率要高于常规粳稻。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常规粳稻以武运粳23号、武运粳31号为主,搭配武运粳30号;优质食味粳稻以南粳5055为主,搭配种植宁粳8号、南粳46,积极开发武香粳968、皖垦粳11036。种子包衣一体化技术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种传病害的防效。秸秆全量还田和稻绿轮作能够补充土壤养分,生产上要适当降低肥料施用总量,适当提高基肥中速效氮肥的比例。同时应当鼓励运用财政、技术手段促进水稻品种区域化布局,改变品种多、乱、杂的现状,加强规划、管理,形成水稻生产合力。从稻谷市场化角度来看,普通稻谷以产量为主,购销主体为一般粮食企业,以走量为主,市场价普遍偏低,甚至有压价现象;优质稻谷以食味品质为主,购销主体以种植主体(自产自销)、品牌粮商(介入生产)为主,价格一般高于普通稻谷0.5元/kg。苏南地区水稻生产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其中品种布局是关键。

在粮食生产安全、生态优先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秸秆全量还田和稻绿轮作进行水稻新品种(系)筛选是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稻米品质有效途径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粳稻新技术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