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2020-08-03 02:05姚传娟
时代金融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姚传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市场异常活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突出,特别是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民间金融长期处于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之外,未得到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形式的认可及保护,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蕴藏了极大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民间金融该何去何从,应该怎样对其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间金融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发展民间金融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有些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也较少,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时就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比如所需资金量少、时间紧张、需求次数多,导致商业银行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资金。而民间金融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因为其具有的信息优势、合同内容灵活、成本低等优势,深受民营企业喜爱。民间金融的存在为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更好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

当前我国资源配置具有不合理性,比如民营企业能获得的贷款远远不够其运营的需要,国有银行的资金大多流向了国企。民间金融可以给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稍微缓解了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民间金融有效满足各种资金需求,使民间闲置资金得到了效用最大化。

(三)完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发展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既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又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以往因为对国有商行和国有企业的重视远远多于民营企业,所以没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导致资金配置不均衡。由于国有商行和国企对资金的垄断,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民间金融的出现,是一种新的竞争局面,打破了之前国有银行和国企的垄断局面,也给这些国有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压力,促使其往好的方向发展、改变。随着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越来越好,正规金融机构也开始向民间金融机构学习,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开始尝试进行金融服务的改革,慢慢开展对中小企业专设的服务。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形成过程与市场机制更为相似,更能够反映资金的稀缺性,这也是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参考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正规金融的存在使民间金融发展的越来越完善,民间金融的存在也使正规金融发展的越来越好,他们一起给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利率制度不规范

民间金融的利率制度一直是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民众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也引起了各种争论。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民间金融的利率不得高于同期正规金融利率的四倍,但因为民间金融的民间性质,民间金融所组织的一些活动不受我国相关规定约束,民间金融机构与贷款方之间的利率是雙方协商约定,一般都会高于正规金融机构所采用的利率,甚至比国家相关规定的四倍还要多。

民间金融的高利率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当给债务人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时,债权人也许会通过一些不合法的行为来维护其非法权益,例如用讨债公司催讨债务,最后导致一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现象发生。民间金融的高利率被一些民众和国家部门所坚决反对,高利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

(二)组织形式不规范

民间金融和传统金融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它的组织形式是不完整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是民间的相关人员组织形成的,这些创建者可能缺乏金融和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所形成的民间金融组织必然也是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而且,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民间金融组织可能无法实现分离制度,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漏洞。在一开始,民间金融组织规模较小的时候,这些问题或许不能够显现出来,但是随着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些不足将日渐显现,并会影响制约机构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民间金融机构的组织框架的不完整使得这个机构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一旦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就会出现民间金融公司倒闭潜逃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有些不怀好意的贷款人一旦发现民间金融机构管理上的漏洞,就会利用这些漏洞钻空子,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获得贷款。当他们无法偿还贷款时就会逃跑,给公司和存款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运作机制不规范

民间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民间金融机构由于人员数量少,整体金融意识薄弱,在贷款审批和发放环节往往过于随意,依靠的多是交易双方对彼此的信任。但是,这样的交易过于主观,缺乏必要的标准化运作机制,缺乏规范化的流程,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存款人的利益很有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保障。正规金融机构的合同都是以纸质形式或者是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在案的,而民间金融机构的合同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口头形式存在的,缺少必要的书面合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交易双方都会承担较大的违约风险,这对于民间金融的发展是不利的。此外,绝大多数民间金融机构是没有风控部门的,他们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比较薄弱。还有就是民间金融借贷的利率往往高于传统银行的借贷利率,过高的借贷利率会加大信用风险。而民间金融地缘性关系型贷款,使得业务开展得相对集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风险。

三、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促进民间金融的稳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民间金融发展所必须的外部环境。民间金融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人际间的信任度在不断降低。为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诚信品德,鼓励人际间的相互信任,以此改善人际间的关系,推动民间金融借贷的发展。与传统金融中的借贷活动不同的是,民间借贷活动往往是不具备正式契约的,提高人际间的信任程度,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能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交易的完成。除此以外,要从根本上促进民间金融的稳健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让诚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如若缺乏诚信,缺乏信用,民间借贷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提高民间借贷双方的信用水平,为民间借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民间金融活动的有序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高效成长。

(二)制定和完善与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民间金融借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市场的空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推陈出新。鼓励和引导非传统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我国必须从立法层面上保护民间金融,在法律上认可民间金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完善与民间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将民间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纳入到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中来,这将极大程度地推动民间金融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之后,民间金融将会实现有法可依的局面,这就使得民间金融的运行过程更加阳光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同时,将民间金融推向法制化的发展,还将促使行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竞争,从而推动民间金融这个行业逐步走上正轨,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实体经济的振兴注入力量。对于交易者而言,民间金融活动合法化以后,交易者对交易的信心和信任度必将大大提高,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这一活动中来。

(三)构建多层次民间金融监管体系

民间金融兴起于私人之间,其标准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国监管机构可以对民間金融实施多层次的监管。对于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民间金融组织,其组织结构一般都是不高的,其业务范围大多局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之中,借贷双方多为熟识之人。这样的金融机构发生违约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不需要过多的监管就能够正常运作,只需要法律来保护业务开展过程中签订的合同,引导和鼓励民间金融走上正轨。当民间金融运作的范围越来越大,不再是原先小范围的地域和人际关系,这时的情况就变得很复杂了。一方面,交易的客户会随着地域的扩大而增加,另一方面,客户之间的信任度下降,给交易结果增加了不确定性,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此时,民间金融市场需要监管部门的介入,制定惩罚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民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促进其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曙光,轩兴堃.民间金融规范化改革研究——基于经济学、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8(6).

[2]陈奇琦.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J].人力资源管理,2018(2):6-7.

[3]龙柯宇.基于法治博弈的农村民间金融治理逻辑重塑[J].甘肃社会科学,2017(3):213-218.

作者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