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0-08-03 02:05李睿
时代金融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李睿

摘要:本文以天祝县为例,阐述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并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点经营成本较高,取现限额不便利,基础功能弱化,布局不合理,潛在风险隐患较高,监督管理不到位,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并提出加快助农取款点转型升级、优化服务点布局、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环境  助农取款服务点  对策建议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县域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工程,有效解决了城乡支付服务发展的不平衡,提升了县域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为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本文通过走访天祝县10个乡镇,52个行政村,调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情况,探讨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农村支付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下辖19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农牧民占总人口的78%。辖内共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设城区设网点22个,乡镇网点21个,4个乡镇因人口较少且地理位置偏远未设网点。助农取款服务收单机构4家,目前布放的终端主要有:智付通终端、三农自助服务终端、惠民终端。主要开办的业务种类有取款、转账、余额查询、汇款、代缴费业务等,基本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要。

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及成效

(一)实现了农村支付服务全覆盖

全县共设助农取款服务点296个,覆盖行政村167个,覆盖率为96%。金融服务空白村7个,其中4个整体搬迁村无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必要,其余3个行政村于2019年底前布放完毕,全县可实现支付服务全覆盖。

(二)提高了移动支付的使用率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移动金融服务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云闪付等新型移动支付工具客户和业务量剧增。截止12月8号,天祝县共计拓展云闪付APP用户12293户,拓展商户788户,总交易量30871笔,在甘肃省14个“云闪付之城”建设县中排名第三。

(三)弥补了偏远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交易日益活跃,各类新型缴费业务不断增多,包括新农合、新农保、水电费、电话费等,偏远乡镇金融服务需求也愈加迫切。对于地处偏远且未设物理网点的乡镇,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立切实发挥了助民、便民作用,解决了偏远地区门口取钱难,用卡环境差的难题,节省了村民往返于收费网点缴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让普惠金融服务在偏远农牧区触手可及。

(四)解决了留守村民取钱难、缴费难问题

农村地区常居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较大,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妇女、老人出行不便,对新兴支付方式和电子通讯设备掌握程度不高。助农取款点养老金取现、查询、缴费等服务极大便利了留守村民,实现村民缴纳各类费用“不出村、低成本”的便利生活。

(五)起到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作用

助农取款点在办理支付业务的同时,通过向农牧民解释业务流程,间接普及了移动支付、假币防范、金融诈骗防范等金融知识,部分便民服务点还布放有各类金融知识宣传资料,有效弥补了偏远农村金融宣传的空白。

三、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助农取款服务点经营成本较高

农商行布放三农终端初期投入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较高,初期投入约10万元,运行期间保底补助月发600元,每月开展至少2次的日常巡检及不定期检查,所投入定期维护成本也较大。但部分农商行三农终端业务发生量较小,月均业务笔数笔少于20笔,投入产出极不协调。

(二)取现限额不便利

天祝县属藏区,广大农牧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牧民受传统交易习惯的影响,进行农产品交易时仍以现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而在销售高峰,农牧产品交易金额较大,助农取款点单卡、单日累计5000元的限额已经不能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

(三)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功能弱化

相比偏远农牧区,距城区较近、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中心,移动支付普及程度较高,非现金结算方式的发展使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基础功能减弱。各类支付软件新增缴费功能对服务点冲击较大。根据调查,近两年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缴费、转账业务量受微信和支付宝的影响有所缩减。助农取款服务点更多服务于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人,用于缴电话费、电费、养老金取现,发生金额较小。

(四)服务点布局不合理

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前期调查不够,服务点布局不合理。一是经过实地走访调查,部分行政村因经办人搬迁,实际服务点数量超过3个,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和服务点虚设。二是部分农行服务点依托于专业合作社,地理位置离村庄较远,村民获取金融服务不便,未起到便民作用。三是对于依托个人设立的服务点,可能出现提供服务与自身主业冲突,人员流动性较大,容易导致村民获取服务无地可寻。四是农商行在自身物理网点辐射半径内布放惠农终端,业务量发生较小。

(五)潜在风险隐患较高

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水平不一,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布设较为偏远,机具运用情况难以及时把控,容易发生盗刷情况。二是部分助农取款点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办理业务不熟练,容易发生操作风险,也导致村民不信任的问题。三是在业务办理时未按流程办理,未经客户签字确认并留存凭证,导致后期发生风险不易查。四是个人经办业务的服务点容易发生道德风险,机具私用、业务办理不当等可能会造成客户财产损失。

(六)监督管理不到位

一是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上,管理较为薄弱。例如,设备维修期限较长,点钞机升级不及时,助农取款设备和部分乡镇物理网点银联卡不能通用,造成了农村支付不便。农商行惠民终端通过固定电话进行转账,机具老旧、功能较少、操作不便,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业务办理方面,农行部分操作人员还未掌握机具的使用,存在服务点未办理代缴飞业务,机具仅用来转账和取现。三是在操作流程方面,发生业务未做登记、未留存凭条的现象较为普遍。农行因未设立基层网点,对服务点的检查及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

(七)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实际工作中宣传不到位,金融服务存在差别,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与县城普遍开展金融业务宣传活动较多,较偏远的农牧区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量非现金结算工具及移动支付工具没有普及到农牧民中。助农取款服务点及POS机具等便民服务在实际应用中也因农牧民了解不足而受到制约。据农行操作人员反映,存在老百姓对助农取款服务点不信任的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助农取款服务点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贯彻“支付为民”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办理好助农取款、查询、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业务。二是积极协调参与各方,加大云闪付APP推广力度,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农村市场下沉。在正常运营的助农取款服务点终端加载支银联云闪付,把符合条件的助农取款点发展为惠农站,布放银联二维码。三是针对产业特色突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的村庄,经操作人员申请后可根据服务点的实际业务发生量及发生金额适当提高取款额度,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打造更优质、更便捷的支付环境。

(二)优化服务点布局

坚持便民原则,综合考虑物理网点距离、交通、经济、产业、人口等因素,做好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保留、改造、退出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一是各行应及时做好助农取款服务点留、改、退的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推进,合理布局助农取款点。二是农商行惠民终端机具老旧,可根据实际情况退出惠民终端;三是设物理网点的行政村金融服务涵盖较全,辐射范围较廣,助农取款点业务发生量极少,可不设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不到位;四是服务点的设立应考虑设在商铺、电子商务服务点等位于村庄中心的固定地点,使村民获取服务有地可寻。

(三)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

一是加强对助农取款服务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包括终端使用、用卡安全、假币识别等知识,提升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定期开展业务巡检,并做好巡检登记,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防范支付风险。三是加强安全保障,为保障人员和资金安全,应加大保险柜、监控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及时升级助农取款设备安全防护软件保障交易安全。四是通过张贴公示资料、操作流程图、风险提示、收费方式及标准等确保农民了解助农取款业务须知事项,提升助农取款点的公信力。五是建立专人对接服务制度,畅通联络渠道,确保助农取款点遇到困难能够及时解决。

(四)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强业务宣传。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支付结算宣传工作,通过柜台讲解、滚动屏播放、发放宣传彩页、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加非现金结算工具及新型支付方式方式的使用,深入了解银行卡结算知识,提高支付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和乡镇政府合作,依托助农取款点业务,发展村干部和服务点人员宣传支付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形成宣传合力,更好满足农户新型支付知识和技能需求。

(五)发挥人民银行监管职能

各级人民银行作为助农取款服务的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服务点的准入、退出管理并按期开展现场检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主办机构应按流程将拓展的服务点及时报人民银行审批,加强与人民银行的汇报与沟通。人民银行应对准入的服务点进行核实,确保所有服务点情况属实,符合数量和分布要求,监督主办机构履职履责,做好服务点运维及巡检工作。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解决收单机构投入产出差距较大的问题,当地政府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可给予金融机构适当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应税收减免政策及财政补贴手段等激励涉农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现资源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地区配置。加大现代化支付系统及各类支付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不断丰富更全面、更便捷的支付产品,实现服务点业务更全、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作用更大、成本更低,协同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艺,刘畅.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金融,2019(10):85-88.

[2]陈晋波,孟永霞.对改善县域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思考——以泾川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8(32):101.

[3]蔡洪波.新时代农村支付环境建设[J].中国金融,2018(18):14-16.

[4]杨志明.县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思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10-24.

[5]孟庆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完善[N].金融时报,2019-07-08.

[6]马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5):123,13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