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血清CK、CK-MB水平及其与脱水酸中毒的关系

2020-08-04 07:12杜剑辉
哈尔滨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轮状病毒酸中毒

杜剑辉 梁 莉

(吴川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吴川524500)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缺水,体内产生过量酮体,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如果不及时干预则有较大几率诱发病毒性心肌炎[1]。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特别是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MB(CK-MB)同工酶大幅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诱发心肌损伤所致[2-3]。本研究主要对不同程度脱水和酸中毒分组下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项指标与脱水酸中毒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88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7±1.1)岁。另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88例非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 34例;年龄 1~9岁,平均年龄(5.5±0.9)岁。

1.2 方法:入院后测量观察组患儿体温,观察口唇干燥程度、皮肤弹性、前卤以及眼窝凹陷程度、尿量、精神状况等体征评估脱水程度,从无脱水到重度脱水,共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按照口唇颜色、睡眠、呼吸以及精神状况评估酸中毒严重程度,包括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活性测定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CK、LDH、HBDH、CK-MB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心肌酶活性指标分析 (±s)

表1 两组患儿心肌酶活性指标分析 (±s)

组别 n CK-MB AST对照组 88 20.99±1.87 29.20±1.97观察组 88 52.20±1.67 50.31±3.04 t值 -20.637 -18.553 P值 0.000 0.000 CK 140.21±27.45 218.20±31.70-17.044 0.000 HBDH 139.77±14.11 188.31±19.60-11.335 0.000

2.2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脱水程度的关系分析: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不同分组患儿血清CK、AST、CK-MB表达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脱水程度逐渐加重,CK以及CKMB两项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脱水程度的关系分析 (±s)

表2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脱水程度的关系分析 (±s)

脱水严重程度 n CK CK-MB AST无 8 179.31±16.60 44.92±7.41 44.99±7.24轻度 62 220.40±19.77 56.23±7.62 50.82±7.12中度 14 238.40±20.51 60.04±5.11 55.08±5.33重度 4 257.90±13.64 63.14±7.49 59.41±8.74 F值 33.144 12.279 11.094 P值 0.000 0.000 0.000

2.3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酸中毒程度的关系分析:随着酸中毒程度的加重,不同分组患儿血清CK、AST、CK-MB表达水平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酸中毒程度逐渐加重,CK以及CKMB两项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酸中毒程度的关系分析 (±s)

表3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变化和酸中毒程度的关系分析 (±s)

酸中毒严重程度 n CK CK-MB AST无8 171.04±9.11 41.90±7.02 47.60±6.59轻度 62 220.33±10.25 55.93±4.20 53.24±5.58中度 14 241.97±14.30 59.94±7.17 55.19±6.02重度 4 266.17±25.40 66.34±4.43 61.23±7.49 F值 16.975 16.339 12.074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例的诊治过程中,心肌酶改变可作为一项诊断和转归的评估指标,其中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血清CK、CK-MB明显升高,提示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心肌酶谱存在特异性改变[4]。通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CK、LDH、HBDH、CK-MB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CK以及CK-MB两项指标升高幅度更明显,符合以往文献报道[5]。CK是肌酸激酶的一种,具有器官特异性,作为CK的同工酶,CK-MB大部分可见于心肌细胞,临床通过检测CK以及CK-MB水平可评估心肌损伤严重程度[5-7]。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脱水易引起脱水以及酸中毒并发症,干扰血清CK以及CK-MB的浓度水平,使之大幅升高,而在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脱水酸中毒是诱发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8]。我们还发现,按照随着脱水、酸中毒程度不同对观察组进行分组,各组患儿血清CK、AST、CK-MB表达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患儿脱水和酸中毒程度逐渐加重,CK以及CK-MB两项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其中重度脱水以及酸中毒患儿血清CK以及CK-MB浓度水平超出正常患儿血清浓度的1.5倍,说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引起脱水以及酸中毒并发症的同时可能影响患儿CK以及CK-MB水平,诱发心肌损伤,临床应予以警惕,及早做好干预措施[9]。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脱水症状,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随着脱水和酸中毒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这为临床预测患儿心肌损伤提供了依据,可有效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轮状病毒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