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

2020-08-04 07:12王德刚董兴盛满婷婷陆林苑欧德明唐海深李海军
哈尔滨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型致病性染色体

王德刚 董兴盛 满婷婷 江 陵 陆林苑 熊 怡 欧德明 唐海深 李海军

(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528403)

NT值是指在孕11~13+6周胎儿颈后皮下组织内积液的厚度,胎儿NT值已经成为妊娠早期筛查的常用指标,且在孕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研究显示NT增厚胎儿除了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增高,还有可能出现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CNVs)、单基因遗传病、结构异常(主要为心脏畸形)以及流产和胎死宫内等。CMA技术是一种用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方法,对于染色体的微缺失、微重复及不平衡的重排具有突出优势[2]。因此,本文对核型正常的NT值增厚胎儿的CMA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 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产前诊中心就诊的218名孕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孕11~13+6周胎儿NT值≥3.0mm的孕妇,经遗传咨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绒毛活检术、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获取胎儿样本。对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170例胎儿样本,采用CMA检测胎儿CNVs。

1.2 方法

1.2.1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采用GE Vo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孕11~13+6周的孕妇进行胎儿NT测量,严格按照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的质控标准进行操作。NT测量平面为胎儿正中矢状面,胎儿自然屈曲,并尽可能将测量图像放大,使图像只显示胎儿头部及上胸,测量光标的轻微移动只会改变测量结果0.1mm。NT测量时应在无回声区域最宽处测量并垂直于皮肤光带,测量游标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区域内缘。至少测量3次以上,并记录所得的最大数值。当NT值≥3.0mm诊断为胎儿NT增厚。

1.2.2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胎儿样本采用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提取胎儿基因组DNA。采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平台对胎儿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实验室操作严格按照Affymetrix公司提供的操作流程。使用Affymetrix 7G扫描仪扫描芯片,信号图经过Chas软件分析和计算。结合实验室本地数据库,参照 DGV、Clinvar、ClinGen、Decipher等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将CNVs分为致病性、疑似致病性、临床意义不明确(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可能良性及良性5种类型,其中可能良性和良性的CNVs在CMA检测报告中不提示。

1.3 妊娠结局随访:电话随访所有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后3个月的健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218例胎儿NT增厚,有双胎之一NT增厚10例,其余均为单胎;NT值3.0~3.5mm组共119例,NT值≥3.5mm组共99例。初产妇81名,经产妇137名。所有孕妇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穿刺,其中绒毛活检术14例,羊膜腔穿刺术199例,脐静脉穿刺术5例,穿刺孕周为12+4周至30+6周,平均穿刺孕周为(18.31±0.14)周;孕妇年龄为20~44 岁,平均年龄(31.34±0.35)岁。

2.2 CMA检测结果:170例核型正常的NT值增厚胎儿CMA检出各类CNVs14例,其中致病性/疑似致病性CNVs5例,发生率2.94%,临床意义未明CNVs7例,纯合状态CNVs2例。NT值3.0~3.5mm胎儿致病性/疑似致病性CNVs发生率为0,NT值≥3.5mm胎儿致病性/疑似致病性CNVs发生率为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未见异常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13%,其中胎儿心脏异常4例,占50%。NT值3.0~3.5mm且CMA未见异常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0%;NT值≥3.5mm且CMA未见异常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7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170例NT值增厚胎儿CMA检测结果 [n(%)]

2.3 8例NT值增厚且CMA正常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8例不良妊娠结局胎儿NT值为3.3~5.1mm,平均NT值(3.96±0.55)mm。2例发生自然流产,6例因胎儿异常在25+周至29+周引产,其中4例胎儿心脏异常,占所有NT增厚且CMA正常胎儿的2.56%,详见表2。

表2 8例NT增厚且CMA正常胎儿不良妊娠结局

3 讨论

胎儿发育至11~13周,胎儿颈部会出现少量淋巴液积累及暂时性回流障碍的可能,胎儿颈部出现透明带,若胎儿有其他发育异常时,回流障碍增加后使胎儿颈部出现明显淋巴液聚集,出现典型的NT增厚[3]。胎儿NT增厚与核型正常的遗传综合征或神经发育迟缓的发生关联尚未完全确定,据报道超过50种遗传病已被描述与NT增厚有关[4]。本文对我院170例NT增厚胎儿进行CMA检测,结果显示NT值≥3.5mm胎儿致病性/疑似致病性CNVs发生率高于NT值3.0~3.5mm的胎儿,与徐玲玲[5]的研究结果相似。2.56%的NT值增厚且CMA正常胎儿发生心脏异常,包括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胎儿三尖瓣闭锁、右室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室双出口、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大动脉转位等。孕妇选择引产,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与王敏[6]研究结果相似。NT增厚与核型正常的胎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可能为胎儿淋巴管排泄异常、头部及颈静脉充血、心脏功能异常、胎儿贫血、水肿、宫内感染、某些遗传综合征等,有文献显示,NT值越高,胎儿致病性染色体的检出率越高。NT异常升高与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等也有相关性[7]。有研究显示NT增厚的胎儿,会出现心钠肽、脑钠肽及内质网ATP酶表达异常,使妊娠末期的胎儿心脏舒张压力过高,心室灌注不成熟导致NT持续增厚,导致NT升高胎儿会出现发育迟缓甚至不良妊娠结局;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随NT增厚而增加,胎儿心脏异常的发生率从NT为3.5~4.4mm时的8.7% 增加到NT>6.5mm时的33.33%[5]。CMA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基因组的DNA拷贝数变异,耗时短、成功率高,可以增加染色体异常的检出,在产前超声发现异常的胎儿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利于出生缺陷防控的建议。

综上所述,对核型正常的NT增厚胎儿进行CMA检查,可以阻断有缺陷的胎儿出生,对核型正常、CMA正常的孕妇应密切监测胎儿心脏发育,提高心脏异常胎儿的检出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

猜你喜欢
核型致病性染色体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