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0-08-04 07:12刘子卿徐茂森周冠和
哈尔滨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重建术疼痛感关节镜

刘子卿 徐茂森 周冠和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现阶段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方式,在恢复患者受损膝关节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为此,我院以收治的部分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32.4±1.5)岁,受伤原因:23例运动致伤,19例交通事故;29新鲜性损伤,13例陈旧性损伤;左膝损伤17例,右膝损伤25例;观察组中男女均为21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和54岁,平均(32.1±1.8)岁,受伤原因:24例运动致伤,18例交通事故;30例新鲜性损伤,12例陈旧性损伤;左膝损伤16例,右膝损伤26例。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对照组用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协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确定损伤部位,予以断裂处针对性处理解决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腘绳肌腱,于胫骨结节内侧2cm处行一长约4cm的切口,使得半肌腱和股薄肌外露,以便取出半肌腱、股薄肌和残余肌肉,予以肌腱缝合。调整胫骨定位期到50°~55°,保留前交叉韧带胫骨至点残端,进行胫骨隧道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移植物进行固定处理,使用吸收压螺钉予以固定,对损伤韧带进行修复;完成手术后,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经治疗,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松弛不稳定等症状消失,无疼痛感,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和体征表现得到明显缓解,存在轻微疼痛感,不影响患者活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表现无明显变化,存在明显疼痛感,关节活动能力差,或病情比治疗前更严重。显效与有效患者例数之和在总例数中的百分比为治疗总有效率。

1.3.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进行判定[4]。Lysholm评分在0~100分之间,包括疼痛(25分)、不安定度(25分)、闭锁感(15分)、肿胀度(10分)、跛行(5分)、楼梯攀爬(10分)、睡姿(5分)和使用支撑物(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VAS得分范围在0~10之间,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疼痛感越明显。

1.3.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松弛和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P=0.023),详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治疗总有效比较结果 [n(%)]

2.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前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情况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情况 (±s)

组别 n Lysholm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62.4±3.8 77.1±1.5 7.2±0.6 5.6±0.4观察组 42 62.7±4.2 86.5±2.1 7.3±0.5 3.8±0.7 t值 0.323 23.606 0.830 14.469 P值 0.366 0.000 0.205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4),详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使得关节镜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它在关节炎、骨关节病变等骨科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3]。在关节镜下借助某些特殊器械对膝关节病变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相比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促进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效果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存在治疗前的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证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促进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6]。

综上所述,予以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使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也可减轻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推广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重建术疼痛感关节镜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Inlay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