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2020-08-04 07:12许少英刘凯媚张婷韩水娟
哈尔滨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预见性

许少英 刘凯媚 张婷 韩水娟

(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510030)

预见性护理模式属于新型前瞻性护理方式,其主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相应护理措施干预,以减少潜在风险发生,改善护理效果[1]。但该护理措施于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站静脉采血期间经常规护理干预的献全血8672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广州血液中心站静脉采血期间经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献全血502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897例,女3775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42±3.21)岁;体质量指数(BMI)18~25kg/m2,平均BMI(21.57±2.14)kg/m2。观察组中男2854例,女 2170例;年龄 19~51 岁,平均年龄(35.34±3.16)岁;BMI18~26kg/m2,平均BMI(21.84±2.23)kg/m2。分析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如详细记录献血者信息,包括年龄、穿刺部位、采血过程等,并对其讲解献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改善措施等,同时将采血温度控制于18~22℃内,湿度控制于50%~60%,定期应用动态消毒仪对消毒室消毒,且对采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采血知识、急救技能、急救药物使用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

1.2.2 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献血优缺点、采血安全性、相关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等,使大众对献血有认知,并积极加入献血队伍中;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评估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根据不同风险制定对应处理方案,并细化各个管理流程,保障采血安全性;③心理疏导:采血前热情对献血者介绍血小板采集过程及用处,并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④不良反应预防:于采血前15~20min予以献血者饼干或其可补充血糖食物,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心理状态。不良反应:记录两组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低血糖、皮下血肿、静脉炎、穿刺处疼痛应等。心理状态:于采血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4]评估两组心理状态,两者总分均为80分,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临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67,P=0.000),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n(%)]

2.2 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献血者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头晕、低血糖、头晕等,而此类不良反应除易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外,还给采血工作造成诸多不便,进而影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建立[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s)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s)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 P<0.05

时间 组别 SAS SDS干预前观察组 52.22±3.24 55.26±3.27对照组 52.21±3.23 55.25±3.26 t值 0.174 0.173 P值 0.862 0.863干预后观察组 31.26±2.13a 30.11±2.12a对照组 33.23±2.34a 33.24±2.20a t值 49.050 81.315 P值 0.000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3]。预见性护理模式属于前瞻性、科学性护理模式,其通过评估献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不良反应,并制定详细管理及急救流程,进而提高血站工作效率,且可确保采血安全性[4]。同时该护理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平台宣传献血信息,可提高大众对献血认知度,并积极加入献血队伍中来,且可促使大众清晰献血流程,进而利于采血工作实施。部分群众虽鼓起勇气献血,但其献血前仍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况,而采血工作人员通过对献血者热情讲解采血步骤,并以安抚、交谈等方式给予心理疏导,进而可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对不良反应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