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8-04 09:16温晓君赵燕石岩周斌
中国计算机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医疗

温晓君 赵燕 石岩 周斌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医疗、健康、养老行业带来新的挑战。智慧健康养老能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缓解养老资源短缺问题,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1.产业链整体框架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包含基础硬件、终端设备、软件产品和应用与服务等环节。

基础硬件环节包括芯片、传感器、显示屏等硬件设备元器件。芯片方面,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大多采用专用型芯片,主要包括微控制单元(MCU)、FPGA、通信芯片、DSP和图像处理芯片等,具有低功耗、小体积、高效能等特点。传感器方面,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传感器用于人体体征和环境参数的采集和测量,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底层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物传感器,声音、图像、位置感应等环境传感器,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等新型传感器。显示屏方面,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显示屏主要包括用于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手表等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的小型显示屏,以及用于智能电视、家庭多媒体终端等智能家居产品的大中型显示屏。

终端设备环节包括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医疗级社区家庭诊疗终端、养老看护类终端、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智能腕带等,具备实时监测佩戴者生理数据、进行数据传输等特点。医疗级社区、家庭诊疗终端主要用于在家庭、社区医疗机构,能够实时进行人体体征和环境参数的采集和测量,主要包括血氧仪、雾化器、便携式心电、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养老看护类终端主要用于养老看护类信息采集,包括智能监控设备、智能轮椅、定位导航设备等。家庭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娱乐休闲、残障辅助等需求,包括养老陪护服务机器人、助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家政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主要用于满足智能居家养老基础硬件需求,主要包括跌倒监测垫、智能床垫、智能马桶等。

软件产品环节包括开发平台及工具包、应用软件等,是实现硬件的互联互通及服务落地的支撑。开发平台及工具包主要为智慧健康养老相关应用软件提供保障,应用软件包括健康监测、运动健身软件等。

应用与服务是指综合应用智慧健康养老软硬件以及采集的数据,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综合服务,包括在线医疗、健康管理、居家养老、远程监护、慢性病管理、智慧健康养老大数据平台等。

2.产品创新进展

在基础硬件环节,我国企业不断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芯片方面,华为发布了可穿戴设备芯片麒麟A1,华米科技自主研发的“黄山1号”已量产应用到多款可穿戴设备中。传感器方面,歌尔加码新一代智能硬件解决方案与技术,推出了包括血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高精度的MEMS传感器系列新品。合肥华科电子、北京昆仑远洋、神念科技等生产的脉搏、血压、脑电和心电等传感器已应用在大量终端设备上。

在终端设备环节,新兴产品不断推出,硬件生态不断丰富。一方面,在华米、华为等企业的带领下,国产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有效推动智能硬件设备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普及。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及广阔市场空间的吸引下,智慧健康养老领域涌现了一批新型硬件。

在软件环节,线上服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医护管理方面,医护到家等App通过线上对接医护与用户,创新“互联网+护理”模式,有效解决了醫护资源的供需关系。健康管理方面,类经堂健康管理App通过长期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集成,能够对用户的健康风险和状态进行预测,并帮助用户指定康复计划、安排诊疗、跟踪健康情况等。在线诊疗方面,丁香医生、掌上云医院、微医等App能够帮助用户在线寻找医生资源进行网络问诊、在线随诊等。

3.应用服务创新进展

从应用服务上看,目前,我国已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方面开展较多实践。智慧健康医疗方面,新新海健康科技将自助式健康监护机、6种智能医务柜及3种智能健康亭进行集成,打造智能医务室,可实现远程问诊、健康管理、健康数据分析等,大幅提高居民居家医疗便利性。健康有益基于AI与健康医疗专业相结合,打造了“益老”数字化健康养老医护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使用者提供数字化、个性化、体验式的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智慧养老方面,北京养老医院、苏州市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出远程智慧医养、虚拟养老院等服务。普天信息、万达信息、太极股份等企业通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实现对各职能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效衔接了养老和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的资源。

此外,各地养老机构基于本地数字化水平、健康养老需求、健康养老产业状况等,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创新。目前,智慧健康养老发展模式已向数字化监管、平台化管理、精准化线下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短板制约产业高端发展。目前,国内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层次分化严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较少。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智能服务机器人、机械外骨骼等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离不开信息通信、高精度传感、精密电机等技术的支持,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累积。我国由于在处理器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控制器、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软硬件上仍存在固有短板,高端、前沿元器件和产品的研发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远落后于松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国外企业,制约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2.行业数据碎片化孤岛化严重。数据是实现健康养老产业实现智能化、智慧化的关键要素。从数据互联互通上看,智慧健康养老行业数据需要整合包括人口、交通、金融、医疗等方面的多元数据。但由于行业主管部门缺乏统筹机制,各地大批量建设数据平台并未进行开放共享,导致行业数据碎片化、孤岛化严重,存在严重壁垒,数据管理、数据治理等难题。从数据认证上看,IT企业与医疗企业之间、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数据对接认证手段,如何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采集的数据仍存在问题。

3.智慧养老产品市场普及率不高。从养老产品市场上看,当前信息技术在智慧健康养老的作用尚未发挥,主要是质量制约了产品的普及程度。一是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仍大量集中于低端消费品、入门级电子产品等,在检测精度、产品续航、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二是产品适老性有待提高。部分养老产品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功能,但存在操作繁琐、使用步骤多、数据复杂等问题,产品性价比较低,老年人对信息技术付费的意愿不强烈。

4.各部门间协调沟通有待加强。一是政策落实有待加强。多数地方政府的工信、民政和卫生健康部门关于智慧健康养老的协同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在部委政策措施落实、资源统筹等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标准建设推进缓慢。各部门尚未推动形成统一的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数据服务等标准,行业相关的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推进。三是产品推广效果不明显。

5.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不足。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有较强外溢效用和拉动作用,其公共服务属性较强,在产业发展初期较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发展亟需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从产业界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上看,目前,我国企业、地方政府、养老机构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建设服务信息平台,成果转化、检测认证、评估服务、知识产权、产业监测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

6.产业认知仍然处于初浅阶段。从产业认知上看,目前,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边界较为模糊,各方对概念的理解尚处于初浅阶段,因此多数企业对该领域保持观望态度。投融资方面,机构实际投入运作的资本较少,地产机构关注养老地产,但对智慧健康养老的推动作用没有显现。应用推广方面,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对智慧健康养老的认知、理解不同,包括试点示范地区、项目没有有效推广复制,政府缺少推进的强力抓手。

措施建议

1.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和信息互认共享。加强相关政府部门互动合作,打造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互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在医疗领域,由工信部、卫健委联合制定完善、科学、系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认证程序。在养老领域,由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在家庭、社区实现应用示范。从养老需求出发,推动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资源相互调用和信息互认,形成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的格局。

2.加快“适老性”智慧健康技术产品研发。突破高精度传感器、智能交互、5G通信、可穿戴产品芯片、基础软件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基础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布局脑机接口、機械外骨骼、深度学习、基因工程技术、养老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面向老年人特定需求,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使用特点,将信息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的易用性结合,设计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结合5G、VR、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便携式、可穿戴、高灵敏度、人性化、定制化、智能交互的“适老性”产品。

3.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标准检测评价体系。根据养老服务与老人特点需求,建立和完善智慧健康产品、设备、系统的标准体系,对智能产品、系统与装备进入养老领域进行规范。探索实现不同厂家设备相互兼容,避免智能产品开发的碎片化和复杂化。建设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保证信息接口、信息格式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智慧健康养老信息系统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设立养老环境监测系统、远程看护系统、亲情关怀系统、互联网健康咨询系统、基于互联网平台生活照护系统、养老网络及数据中心等相关系统的检测、鉴定、评估机制。利用智慧健康养老标准、检测评估体系,规范养老产业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4.加强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研发,提供各类养老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分类别、多层次、广覆盖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保障。平台集聚产学研医等方面资源,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平台共享养老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信息,提供养老人才、产品方案、服务的对接服务,建设虚拟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等,提供老年教育资源。

5.积极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工程。在前期智慧健康养老企业、街道(社区)、基地的试点示范工作基础上,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指标,扩大优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目录和推广力度,提高机构和老年人对智慧健康养老的认知程度,增强技术指标应用示范的带动作用。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宣传智慧健康养老理念,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加快典型应用的示范推广。推动产业基础较好地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应用示范区。鼓励地方探索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延续性政策,提前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趋势展望

1.慢性病防控意识增强,慢性病管理模式机制不断完善。

疫情时期,慢性病管理刻不容缓,服务需求不断增多,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老年人是慢性病和严重疾病的多发群体。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疾病负担。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人群和老年人属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被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需要降低在就诊取药中的接触风险,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家用终端医疗设备向智能化、便携化发展,结合互联网诊疗有效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手表、腕带、腰带、胸带类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血压、血糖、血氧、心电、体脂等监测类设备的家庭普及率越来越高,能全天候不间断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检测,监测得出的所有数据都可同步到云端,医生、患者家属可以远程同步获取父母在家检测的数据。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智能终端设备还能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周期总结、趋势分析、反馈建议、风险预警,帮助患者和医生全面掌握病情状态,提供科学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用药指引等内容。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的制度设计、服务内容的设置、服务平台建设、相应的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长期的科学管理服务,达到促进民众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健康档案日益完善,对居民健康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手段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其家属(照护人员)建立有效的互动沟通渠道,开展随访服务,及时掌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督促其加强血压、血糖自我监测,提升公众对慢性疾病的防治意识,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开展健康监测、评估、危险行为干预和慢性病早诊早治等健康管理服务。

2.“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互联网医疗包括但不局限于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是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其诊疗范围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并且严禁首診。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受限于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处方流转难等问题。为了满足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医需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将互联网医疗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体系提高了公众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和黏性,将催生大批互联网医院成立。互联网医院现存形式有两种,一是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即单个线下医院成立的线上医院;二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即由众多线下医院、第三方医疗平台共同搭建。后疫情时期,实体医疗机构积极建设互联网医院,由于这种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的都是本院的医生,而且都是复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更强,线上线下服务容易打通,发展潜力巨大。

互联网医疗的诊疗规范、收费和结算标准、总额指标管理、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机制在全国推广实施中进一步明晰化。受限于各地医疗服务资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组织形态和运行模式,各地还在积极探索落地方案。互联网医疗医保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升,综合采取用户实名认证及AI、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可溯源,防范线上医保报销欺诈,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随着国家“长处方”和“互联网+医保”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诊疗环境和医保报销机制,提高患者就医和购药方式和体验,提升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塑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医疗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