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特点探究

2020-08-04 13:49高昱
艺术评鉴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影视表演教学特点声乐教学

高昱

摘要:本文从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入手,对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特点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打破单一教学思维模式对声乐课教学的桎梏,以多维视角挖掘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资源,实现声乐课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影视表演   声乐教学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2-0098-04

声乐课程是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国影视业已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对影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声乐课教学特点,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不断革新势在必行。

一、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在声乐课中的体现

声乐、台词、形体、表演是影视表演专业的四大功课。影视表演专业与声乐课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因此,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必然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一)强调作品分析和舞台展现的动态性

与声乐专业培养声乐表演才能专门人才不同,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和歌唱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声音潜力得到充分发掘,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力与感受度,更好地为舞台上良好的声音表达服务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相对影视创作而言,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无论肢体语言还是声音都以动态形式出现,并呈现在舞台表演全场景和全过程中。这不仅需要运用表演技巧,更需要在影视作品的分析上下足功夫。影视表演中对于声乐作品的展现往往不是仅仅停留在声音层面的表达上,而是根据作品的需求分析歌词的内涵、分析音乐旋律的指向,分析戏剧表演与声乐表演相结合的动态形式,挖掘作品内在的动力,从而实现更细腻和更为全面地表达作品内涵,完成最终的舞台呈现与戏剧呈现。声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动态性特点,对声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为细化的要求。

(二)注重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从舞台表演的内容来看,影视表演与舞台作品的表达更注重体会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而声乐作品同样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声乐是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要善于把声乐作品在戏剧作品的模式下进行分析,把角色定位作为声乐表现的基础。只有准确的给人物角色进行定位,正确分析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发展过程与主题的关系,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以情带声,以声入情,才能让音乐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毋容置疑,声乐演唱技巧是舞台表演必要的技术手段,但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与纯粹的声乐专业不同,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演唱会把情感表达放在第一位,这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把情感体验和释放声音的天性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能一味片面地强调声乐训练中的技术。

(三)注重声音的表达

从舞台表演传播方式来看,影视表演专业中表情、动作、语言是戏剧表演的主要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与表情、动作表现形式不同,声音的作用于人的听觉,必然有其特殊性。由于舞台表现的需要,强调声音传播的方式,不仅要清晰、浑厚、圆润、富于弹性,还要使观众在剧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能听得见,听得清楚,就要展现声乐训练的技术与方法了。歌唱作为语言传播训练的组成部分,实为语言传播的延伸,其表达方式也更为专业化、技术化、复杂化。声乐训练中的气息、发声位置、共鸣等演唱技术的训练都比单纯的舞台表演的台词表达有更多的要求。而作为舞台表演的声乐作品演唱无论是物理层面的声音表达,还是情感层面的声音表达,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内容,其表达的程度、力度也都更强烈与凝练。

二、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艺术能力

由于影视表演专业在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的特点,要求声乐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表现了许多不同的特殊性,使得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声乐时表现出更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强调技术技巧而追求个性化等倾向。

(一)艺术感知力与艺术接受力

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接受力是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便于演唱者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作品内涵的表达。而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往往也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接受力,在声乐课学习上体现出“上手”较快,“上路”较熟的特点,另外,他们能够将表演课技巧与声乐技巧融合在一起,这也是舞台表演反作用于声乐学习的实例。无论是歌剧、音乐剧作品的学习,还是艺术歌曲的学习,都需要在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和声乐演唱技巧的前提下,从作品与剧本出发,进行较深层次的作品分析和细节捕捉,从人物角色的视角诠释声乐作品,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最终完成舞台呈现。显然,实现这两种艺术能力更深层次的提升,还需要一个系统甚至长期的学习、训练与培养过程。

(二)艺术表现力

影视表演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声台形表”四门专业课中,声乐课与台词课是声音塑造的学习训练,形体课是对身体语言塑造的训练,而表演课是全方位的综合训练课程。无论是声音语言的塑造,还是身体语言的训练,这些课程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做准备的,是艺术表现力的综合体现。

艺术表现力的体现是多方位的,即看能否从声乐作品中迅速捕捉到“人物角色”的各种信息,又要看能否挖掘作品内部隐藏的艺术特征,还要看能否实现内在的艺术接受力与感知力的融合以及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的艺术表现力。在声乐演唱领域,艺术表现力主要是看能否提升声音语言的表达能力,更准确地用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形式全方位的塑造人物形象。

三、探索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特点的教学体验

(一)音乐基础理论与声乐演唱技巧实践相结合

音乐基础理论包括音、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记谱法;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旋律以及常用音乐术语等音乐知识。这些都是声乐演唱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至于音乐基础理论还包括和声学、复调、配器学,以及声乐学习所需掌握的生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外延学科,包括声乐课程在内的众多课程更是对影视表演专业学习的支撑。在声乐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其多样化的风格,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音乐基础理论与声乐演唱技巧实践相结合可以用“一横一竖”两个维度来实现。所谓“一横”,就是影视表演专业主体课程设置的维度上充分利用影视表演专业的整体教学优势,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结合台词等相关课程的发声机理和训练手段,充实和丰富声乐教学,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促成能演能歌的多能人才的培养。所谓“一竖”,是根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自身规律和教学进程的维度上把握教学内容,不过分强调声乐的技巧难度,对学生的声乐训练要基于自然,强调以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声音框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升戏剧舞台台词呈现能力,进而扩大和丰富其它结构,如音量、音高、音色及表情等。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语言发音的位置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歌唱的其他细节,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实现运用声乐演唱技巧达到舞台表演呈现的最终效果。

(二)声乐演唱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

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除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以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内在的音乐认知能力和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素质,突出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性,即“舞台表演”的特性,并结合“表演情绪”“内心准备”“内在体会”“情绪记忆”等表演课程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与训练,达到声乐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使得“内在情绪”逐步达到“外化表现”的层面,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表演专业素质的提升。

声乐曲目的选择表现了声乐演唱技术、技巧运用的难度,以及情感体验的认知度,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过分依赖传统固定曲目教学,都容易造成“千人一声”的现象,因此,强调声乐演唱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的力度是声乐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同一首声乐作品对于不同演唱者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每一个学生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反馈到他的演唱中,这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所要注重的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从声乐作品的细节中找到自己情感体验的具体细节与具体感受,并把这种个性化的感受反作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转化为演唱的过程。

(三)理性与感性的表达方式相结合

从导演、编剧的角度来看,舞台表演是一门高度理性化的艺术门类;而以观众的视角来看,舞台表演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感性的艺术;但是从角色塑造者的角度来看,舞台艺术却是理性与感性兼得的艺术门类。情感的表达是感性的,作品内涵的表达又是理性的。对于声乐艺术的传达来说,演唱者所展现出的旋律、节奏、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是高度理性化的,而艺术接受者所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感性的情感表达。总之,声乐艺术是用理性的方式与手段表达感性的内容。

声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作為角色的塑造者出现的,教学要求却是理性与感性兼得的实践。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就不能从单一的视角看待自己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多视角、全方位来把握这一特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理性的作品内涵表达以及那些需要通过旋律、节奏、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等高度理性化的表达;另一方面,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作品的艺术感性传达与呈现,特别是在对其表情化和非语意性的认识和实践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强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舞台表现力。

(四)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石,艺术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延续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把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相结合是声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在声乐作品的选择方面力求做到传承文化精髓与艺术表现创新相结合。通过不同声乐作品的学习达到既要进行声乐技术理论的教学,又要进行更高层次的美育教学。既有传统作品、又要有现代作品;既要符合专业审美要求,又要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在声乐作品的选择环节,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经典声乐作品,例如,中国传统戏曲、民歌、近代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音乐剧作品、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也可适当吸收一些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要求的现代作品;用经典和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再创造,力求做到传承文化精髓与艺术表现创新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给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五)注意发挥多种授课形式的各自优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增加和艺术学科的不断升温,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加,“学生多”与“教师少”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使得传统的“一对一”声乐课教学模式无法实施,声乐集体授课形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集体授课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影视表演专业特性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否则根本无法驾驭系统的作品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动态教学进程的复杂局面。

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提倡辅以分小组授课、个别辅导、探究型自学和计算机多媒体支持等多种授课形式。特别是以10~15人的分组授课形式,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歌唱共性问题,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发声状态、吐字、共鸣等教学要点,又有利于学生交流和相互借鉴并形成研究氛围。

四、结语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特点的探究是立足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基础上的,其重点是探究声乐课程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认识声乐课程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这有利于打破单一思维模式对声乐课教学的桎梏,以多维视角挖掘声乐课教学资源,有助于实现声乐课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满足社会对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期待。此研究的作用已经在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所体现。认识事物的核心是抓住特点、把握规律,这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应该相信,随着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以及同仁的共同努力,未来会看到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和平,王家祥.音乐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朱泓阳.浅谈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几个特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猜你喜欢
影视表演教学特点声乐教学
影视表演中的形体教学刍议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