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问题与对策

2020-08-04 11:45李蓉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李蓉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但也面临着师生关系挑战、伦理道德挑战以及技术运用挑战等问题。面对挑战,要求尺度与温度并行,整体与个体兼并,同时转变思维、形成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提升大数据素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1]新时代,互联网已经实现基本全覆盖。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相应地创造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2]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实现个性化、针对性教育。网络信息的快速、海量、打破时空界限等特性使得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势不可挡。

一、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1.大数据与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由“大”、“数据”两词组成。“大”作为形容词修饰“数据”。“大”为海量,“数据”为观察、实验、计算之结果。其应有之义为海量数据。此外,大数据是出现于网络领域的新名词,更是一种速度与前沿技术,这是其价值所在。它被视为一种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运用于金融、医药、娱乐等各个方面。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思想行为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和问题,实施差异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模式。[4]可以发现,教育者通过对学生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把握各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和趋势性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数据是教育者做出反应的基础。大数据时代既已来临,需要追赶上时代的步伐,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运用于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2.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一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人,先是一个个体,强调个性。但是,人是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和社会性紧密联系,社会性由个性所组成,个性受制于社会性。社会需要统一性,个性亦举足轻重。拥有个性才能组成全面。个性化教育在于尊重个体,充分发掘个体良好的思想意识潜能和优势。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言,必须以学生为本,促其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二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即依据学生的能力、资质进行教育。孔子根据冉和子路的个性的不同,一样的问题给予了不同的答案。他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扬长避短,对症下药。个体存在差异,差异是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致使自身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存有差异,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与规律。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事实,亦无法避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和办法等不能如出一辙,要求因材施教。

(2)现实依据:

一是大学生对于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现代大学生属于“95”一代,被称为网络原著民,已经习惯了网络、数据与技术,生于数据,并且不断产生数据。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心理阶段。他们内心迫切渴望融入社会,急于向别人表现自我,满足自身成就体验心理。大数据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的机会。由此,其展现独特自我的渴望更为强烈。

同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诉求不再是“成绩为王”,个性化、多元性人才更加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具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呼唤更具参与性、吸引力的教育,呼唤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大数据对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大数据具有大容量、多样化、速度快以及高价值的特征,能够使教育者通过數据挖掘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精准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大数据的海量性。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数据内存巨大,计量单位由以往的KB、MB、GB、TB到PB、YB、ZB等,不断扩大。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各类 APP 迭代更替。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网民群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网络社交、娱乐购物等,留下大量的数字碎片储存于数据仓库中。数据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

大数据的高速性。数据时时产生,同步实时传输,且能以光速进行分享。数据分析不需人为计算,对于数据的收集、操作的处理周期较短。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并非静止不变,即时、迅捷地收集大学生的行为数据,能够使教育者动态把握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精准发现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和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具有即时、互动、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和交流空间。大学生网民群体在网络全方位留下行为痕迹。教育者所能够掌握的不再只是教育单一方面,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均可掌握,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分散化的状况。

大数据的高价值。对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掌握,不只是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即创造新价值。人们可以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现状、生活规律、行为习惯等相关数据进行抓取,并开展深入分析,积极干预未来不良趋势,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针对性引导。

二、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师生关系、道德伦理和技术运用三方面的挑战。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只是简单的你说我听,情感互动是联系二者的重要介体。而被数据围绕的主客体,容易过度理性,忽视情感。这对师生关系产生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和数据的过度依赖,容易使教师与学生被数字左右,将教学内容仅仅看成是数据的堆砌。表現为教师仅从数据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实况。学生冷漠对待教学内容,反馈效果差。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其过程不能通过简单的数据来表现。

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师生之间互动机会增加,互动更加便利。但是,数字信息的传递却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的亲和力。互动作为师生教与学的基本范式,缺乏感情交流的师生互动并非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发与认同,需要互动与情感的交流。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意义性的师生互动与人文关怀。

2.道德伦理

大数据时代的特性与保护个人隐私存在着一定的悖论:信息资源的共享化与个人资料信息的独有化的悖论、信息资源的物质化与个人资料信息的非盈利性的悖论。[5]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收集大学生产生的大量数据,容易产生侵犯个人隐私,滥用大数据侵害个人自由等问题。

处于数据中的人们,扮演着制造者、收集者、分析者、使用者四种角色。在这里,大学生作为数据的制造者具有隐私权。隐私是指主体不愿意被他人侵入的私人的领域。主体自主决定隐私的对象和隐私的范围。在获取大学生行为数据时,是否经过本人同意?大学生的知情权是否得到保障?如何衡量数据的范围?大学生数据被采取以及分析后,其隐私是否安全?

大学生的隐私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 武汉高校官网泄露隐私信息,学生姓名身份证号遭披露。事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拥有者对于事物的应用目的和动机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非法盈利使得大数据本身异化。如果长期处于个人隐私不断泄露状态下,大学生个性化表达将逐渐被遮挡,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间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技术运用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庞大,来源广泛,且数据时时产生与传播,不断成长与发展,动态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共享正在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6]大数据的应用首先在于软硬件问题。大数据应用软硬件配套需要成本,国内多数高校仍不具备大数据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撑。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摆在眼前的第二道难题。大学生产生的数据覆盖面广、种类多样,生活、学习、娱乐无所不包。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以何种方式存储所有的数据?如何将来源分散的数据整合,使其发挥新的价值?收集的数据是否可以代表全体大学生?怎样分辨输入出错、故意造假的无效、失真数据?如何对待数据冗余和浪费?这些都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

其三,大数据技术作为技能性、应用性技术对于教师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大数据时代核心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数为文科背景教师,对于理工科知识掌握不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较为欠缺。且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沉淀并固化为相应的教育思维范式,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更加困难。

三、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大数据时代不可避免,要认清现实,分析现状,抓住机遇,思索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对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1.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注重尺度与温度。数据只是作为一个介体而存在,不能过度依赖数据、过分相信简单线性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本质作用。以学生为本需要给予有温度的教育。多维度考查学生知情意行发展水平,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整体与个体兼顾。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反映大学生整体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也可以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不复存在;离开整体,部分丧失其功能。一个个体组成大学生群体。所以,在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必要的共性化教育内容不能忽视。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兼顾大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转变思想,树立大数据意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数据的认知和重视,从而有意识地记录、积累和完善数据档案是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前提。教育者需要正确认识大数据,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它的到来,在理念上培养明确的大数据意识。首先主动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转变过往定性思维方式。行动上,利用大数据,分析个体差异,建立个案,针对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数据生产人,也需要意识到数据的价值,高度重视数据保存、积累和共享的意义。共同合作,共促发展。

主动学习,提升大数据素养。大数据素养,是指数据挖掘、采集、分析、处理、管理、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以及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7]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据素养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教育者可以通过自主网络学习、参与技能培训方式,主动提升自身大数据的运用能力。重要的是提高数据敏感度、问题洞悉力。抓住问题才能抓住需求,实现精准供给、个性教育。数据伦理道德方面,明确目的,保证数据挖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审慎地对待和使用数据。对应的,就受教育者而言,学习大数据技术、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存。

四、结语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状态和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潜能的释放与个性的自由发展。但是,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正确应对挑战是时代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03-19.

[3]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 (01).

[4]李怀杰,申小蓉.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105-110.

[5]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社科出版社, 2003.

[6]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5.

猜你喜欢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